《紅樓夢》:史湘雲和黛玉的2次對話,標誌著她們的「由恨轉愛」

2020-07-01   衛星說娛樂

原標題:《紅樓夢》:史湘雲和黛玉的2次對話,標誌著她們的「由恨轉愛」

《紅樓夢》:史湘雲和黛玉的2次對話,標誌著她們的「由恨轉愛」。

《紅樓夢》里,史湘雲是一個被大家忽視、卻又逐漸被現代人喜歡的角色。她瀟洒不羈的個性,似乎更有率真之情。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更有生活的氣息,不像黛玉寶釵那麼「出塵」。

史湘雲的身世和黛玉也有點相似——都是父母雙亡。所不同的是,史湘雲還有一個叔叔可以依靠。這個叔叔還是繼承了爵位的。所以,和黛玉比起來,表面上的史湘雲,也就不會像黛玉那麼有寄人籬下之感。

因為同在京都,史湘雲經常在賈府和家裡之間走動。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在賈母的心中其實是很有分量的。

而黛玉進府之後,對賈母而言,畢竟這是自己唯一女兒留在這世間唯一的骨肉。血濃於水的親情,史湘雲這個娘家的侄孫女也只得退而居其次了。這也導致史湘雲心中,對黛玉有一定的誤解,甚至說是「嫉妒」。

就像我們孩時,對寵愛自己的長輩總有那麼一份「獨占」的心理。在黛玉到了賈府之後,史湘雲會有這種感覺是很自然的。

因此,我麼可以見到,很長一段時間裡,史湘雲和對黛玉並不咋的,甚至說是一種「挑刺」的身份。反而更和寶釵相處親密一些。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但在後來的交往中,黛玉的「真」逐漸感化了史湘雲。相對來說,寶釵的善意反倒有點不適應史湘雲的個性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後來的史湘雲,逐漸和黛玉走得勤密起來,最後還成了知心朋友。這份感情,在中秋之夜得到了深切的體現:

第76回,中秋之夜,黛玉禁不住感傷,悄悄提前退了席。而史湘雲則一直陪伴她,安慰她的,還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

「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何況你又多病,還不自己保養。」「社也散了,詩也不做了。倒是他們父子叔侄縱橫起來。你可知宋太祖說的好:『臥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他們不作,咱們兩個竟聯起句來,明日羞他們一羞。」

一直以來,史湘雲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個樂天派,更是一個不拘小節的大家閨秀。而敢於說真話就是她的特點之一。所以才能屢次說出「寶姐姐可恨」之類的不加掩飾的話語。

一般來說,這樣個性的人,在安慰人的時候反倒顯得有點拙口,無法找到什麼花言巧語之類的貼心話安慰別人。

史湘雲一方面勸黛玉保重身體,同時還不忘記又逗黛玉開心。這一瞬間,忽然間讓人覺得,這個成天嘻嘻哈哈、咋咋呼呼、還風風火火的史湘雲已經長大了。也開始懂得憐惜和體貼別人了。

而且,這個體貼和憐惜的對象,還是自己一貫「嫉妒」的人。

為什麼說史湘雲陪伴黛玉有點讓人出乎意料?

黛玉是個「小心眼」的人。在賈母面前的任性,雖然不經意看不出來,但確確實實是有的。黛玉對寶玉,那更是興之所至無所不為,挑剔得很。這是因為她知道,這是愛她的人,她可以卸下面具,輕鬆地活一回。

但是對王夫人對邢夫人,就不是這樣了。黛玉做得那麼得體那麼無可挑剔。甚至在剛進府的時候,就能輕鬆做到天衣無縫。

而黛玉和湘雲第一次相見時,就顯得比較隨意了。一出場就曾「學舌」史湘雲叫愛哥哥,無非就是「嘲弄」湘雲有點咬舌,但那只不過是一種善意的嘲笑罷了。

在黛玉看來,自己和史湘雲是「同病相憐」的。儘管史湘雲還有自己的「家」,但都是無父無母的女兒。更主要的是,有賈母在,這就成了兩人一個很好的交集了。

對黛玉來說,親密的人說話就不需要那麼注意了。但正是這份不注意,偶爾間就刺痛了史湘雲。因此,很長時間裡,史湘雲都和黛玉不怎麼對付。也加入了擁釵的行列之中。

因此,我們見到,史湘雲來賈府,最開始是住瀟湘館的,只是後來住到了蘅蕪苑和寶釵一起了。

直到第六十三回,群芳開夜宴,再來看湘雲和黛玉糾葛,就是你來我往不亦樂乎了。湘雲抽了支香夢沉酣的簽:

湘雲笑著,揎拳擄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一面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面詩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兩個字,改『石涼』兩個字。」眾人便知他趣白日間湘雲醉臥的事,都笑了。湘雲笑指那自行船與黛玉看,又說:「快坐上那船家去罷,別多話了。」眾人都笑了。

黛玉打趣湘雲醉臥芍藥裀,史湘雲馬上拿寶玉失心瘋時說的「林妹妹要坐的那隻自行船」去針鋒相對,毫不相讓。

但這種相鬥,沒有半點哀怨之情,唯剩下姐妹間的坦然情誼。無論是黛玉還是史湘雲,都已經釋懷了。對一切都已經釋懷,才能做到這份坦然。

所以,也才有了這一回中秋之夜的兩人一起。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史湘雲在安慰、在陪伴黛玉。其實,何嘗不是兩人的相互依靠?

都是蕙質蘭心的女子,在這個茫茫人海中相遇,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番陪伴,也就成就了一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名句。

而詩詞之所以感人,其實本來就是詩人的情在感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