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看到這個公式,估計很多人都會想「這說的不就是我家的情況嗎?」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想讓孩子變優秀,出人頭地。所以多數的爸爸都選擇了工作賺錢,孩子的一切都完全交給媽媽,他們自以為這樣的分工再合適不過了。遺憾的是,這其實是最失敗的家庭教育。
爸爸的缺席
在媽媽一個人的照顧下,孩子自然也能按時長大。只是在很多事情上,媽媽不能代替爸爸。爸爸身上自帶男性的特徵,例如獨立、進取、寬厚、敢於冒險等。如果孩子能和爸爸相處,爸爸的這些品質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的正向的影響。尤其家裡是男孩子,更需要多和爸爸相處。而且爸爸能陪著孩子成長的話,孩子才會感受到完整的愛,更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相反,如果爸爸缺席了孩子的成長、教育,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
媽媽的包辦
比起爸爸,媽媽的心思往往更細膩,更溫柔,照顧孩子也更得心應手。但是很多媽媽不懂得或者是不捨得放手,包辦著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家裡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有媽媽來幫自己做。時間長了,孩子缺乏獨立能力,不懂父母的辛苦,只懂索取,不懂付出。到頭來,你以為的為孩子好,卻成為了孩子變好的「絆腳石」。
爸爸不妨這樣做
1. 多關心妻子
說實話,沒有哪個媽媽願意自己一個人照顧、教育孩子的。只是從老公那裡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最後只能自己扛著。父母恩愛,孩子才幸福。所以爸爸們平時多關心下妻子,適時表達你對妻子的愛意,增加一些生活的儀式感。你要相信,哪怕只是簡單的幾句貼心話,也會讓你們的感情升溫的。
2. 參與孩子的成長
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爸爸賺錢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無法彌補。首先爸爸們不要有「教育孩子就是媽媽的事」這種想法,你要明白自己在孩子的人生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其次,哪怕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全情投入去陪孩子玩,陪孩子運動,對於孩子來講,這也是很重要的。
3. 和妻子統一教育觀
有些夫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出現觀念不一致的情況,這樣不僅會加大教育的難度,還會對孩子是非觀的塑造造成困惑。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對的,還來管我。另外,教育觀的不同,也容易引起夫妻矛盾。所以夫妻平時沒事可以多交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站在同一立場。
媽媽不妨這樣做
1. 多關心老公
很多女性當了媽媽之後,生活的中心及重心就全部傾向了孩子,從而忽略了老公。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一定要先於親子關係。所以媽媽平時也要多多關心老公,適當給兩人留點私密空間和時間。
2. 學會放手
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所以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就要學會慢慢放手。這裡說的放手不是說什麼都不管,而是教會孩子生存的技能。孩子能做的事情,媽媽就不要再插手了。讓孩子自由去飛,我們為他提供溫暖的港灣就好。
淘媽說: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雙方以及孩子共同完成的。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爸爸回歸家庭,媽媽調整心態。這樣家庭才會溫馨有愛,孩子才會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