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長壽的秘訣不在外,在於「三個心」

2019-12-18     養生雜誌

當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健康與長壽的渴望與日俱增。

然而,心腦血管疾病與腫瘤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如《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2.9億人,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冠心病正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此外,焦慮、抑鬱等心理疾患更摧殘我們的健康。現代不少研究顯示,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或通過一些養生保健的方法,很多疾病可以先行預防,使我們獲得健康和長壽。

今天養生君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智慧。

提起國醫大師鄧鐵濤,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喝過「鄧老涼茶」的都知道——涼茶罐上那位身穿西服、戴細框眼鏡、面帶微笑的老人,就是他。人們將他的名字視為中醫的代名詞,尊稱他為鄧老。

鄧老於出生在廣東一個中醫家庭,自幼受家庭醫學薰陶,目睹中醫藥能為人們解除疾苦,立志繼承父業,走中醫藥學道路,並於1932年考入當時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廣州中醫藥大學前身)深造,從此將振興中醫當成一生的追求。

在中醫界,能被稱得上「老」的都是頂級「大咖」,而鄧老更是廣東人的「寶貝」。他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全國名老中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全國首屆、廣東首位國醫大師。

數十年來,鄧老非常重視中醫「治未病」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並總結了很多確實可行的方法。其中,鄧老最為重視的養生智慧,在於這「三個心」。

一、至誠之心

鄧老一輩子坎坷不斷,但對中醫藥矢志不渝,無論是在逃難之時,還是在備受責難之時,他始終懷有堅定的信心,始終對中醫藥存有赤誠之心。同樣,他對中醫藥治未病的理論與方法一堅信不疑,數十年,如一日踐行之。

鄧老常說,養生要義在於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九折瘦,也就是必須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不可半途而廢,不然則難以獲得效果。

對於堅持,很多人或許聽過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故事,希臘著名學者在應對學生提問,如何才能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時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儘量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開始,大家每天做300下,能做到嗎?一個月後90%的學生堅持下去了,但一年後,所有學生都放棄了,只有柏拉圖堅持了。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犯下虎頭蛇尾的毛病,一開始往往激情澎湃,然後漸漸失去興趣與堅持,最後放棄。

養生之路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天天看各種養生保健書,不斷學習新方法,卻極少能夠持之以恆地遵循某些方法,最後自然難以奏效,鄧老能夠健康的活過100歲,沒有恆心與毅力確實難以達到,而堅持的前提往往需要信心,很多時候,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貴重。

二、歡喜之心

世界各地長壽老人的很多調查顯示,樂觀開朗是他們的常見特點。

很多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時刻處於緊張、壓抑、苦悶的心境,越來越多的人步入了亞健康的隊伍,不少人還被診斷患有心理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的名詞像夢魘一般騷擾著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使有的人走上「不歸路」。

而擁有歡喜之心的人,則極少罹患這些疾病。比如美國長壽明星柏妮斯115歲,總結自己健康長壽,最大的秘密就是要做個生性樂觀的人。因此遇到壓力要學會放鬆。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心最大,心主神明,主血脈,主汗,稱君主之官。

心主神明,簡單來說,就是心為人身之主宰,神明之心發出的意志可以駕馭精神、情緒,調適寒暑,這樣就能維持身體內外環境的平衡,保證身體的健康。

很多人不知道心主神明說的其實是喜,這也是養心的最高境界,想要心臟強壯,不能不快樂,更不能惱悶不語。因為心開竅於舌,主張中老年人多與別人溝通交流。廣州老人有多有上白雲山登高而歌的愛好,每天高高興興的,不忙不亂,不驕不躁,心境平衡,其實這就能養心了。

接觸過鄧老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樂觀幽默的人,很喜歡開玩笑,時刻面帶笑容,可以說,擁有歡喜之心是鄧老養生卓有成效的根源之一。

三、無私之心

鄧老家裡掛著一位已故名人給他的題詞「心底無私天地寬」,多年來鄧老一心為公,私心極少,這也是其養生成功的要訣之一。

鄧老認為養心是養生的重要部分,要虛懷若谷,淡泊名利,這樣容易達到恬淡虛無的狀態,容易使得內心安寧。

而所謂恬淡就是安靜,無愧於心,虛無就是沒有慾念和患得患失的思想情緒。鄧老認為做人要胸懷廣闊,不患得患失,使精神經常處於穩定的狀態,疾病就不容易發生了。

這是養生防病的大前提,是延年益壽的指導思想。美國研究人員曾對七百名百歲老人進行了三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他們共同的長壽秘密就是很少發愁,一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

當然,除了上述幾點外,實際上鄧老養生理論內涵豐富,方法多樣,簡單易行。

雖然鄧老養生的方法看似平淡無奇,但這些方法往往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不知不覺地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從而使你,從而使你離健康長壽的狀態更加接近。

冬季更加需要前置的調式調攝。

冬季時,大地冰封,萬物沉寂,氣候寒冷,日曬時間縮短,戶外活動減少,這些都容易使人的情緒處於比較低落的狀態,導致精神不振,針對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增加運動量,培養健康豐富的興趣愛好,多與人交流等辦法來改善和調整,調整低落的情緒狀態。

室外運動、鍛鍊音樂,欣賞老友相聚等,都有助於打破冬日裡的沉悶生活,豐富日常活動,激發對生活的熱情,從而使精神振奮,情志高漲。

如果你對自己健康狀況深表擔憂,如果您對五花八門的養生保健書籍無所適從,如果你想窺探百歲國醫大師長壽之密,不妨行動起來,堅持下來,我相信不久後,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會從您身體中得到印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7APGW8BMH2_cNUgNw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