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的真名,其實是崔真理。
這是一個從聖經里找出來的名字,明明白白地寄託著父母對她的期望——
純真、明理。
94年出生的她,今年25歲,以後,也永遠不會再變老。
大多數人知道她,像知道一個韓國版的鄭爽。
熱搜體質、作風成謎、為愛痴狂。
自信息傳來,朋友圈沸沸揚揚,一篇又一篇的「悼文」開始刷屏。
有的人開始科普抑鬱症,有的人在惋惜紅顏,還有的人「突然愛上她」……
肉叔看著有點無言,覺得那些所有,其實都不真正關於她。
今天寫她,只是希望能多哪怕那麼一個人,能再認識一下,熱搜之外的她。
在撕開那堆層層疊疊、奪人眼球的熱搜短語之後。
崔真理,凋落在了她成熟之前。
1童星
05年,11歲的崔真理在父母的支持下,前往SM娛樂試鏡。
站在這個藍天白雲布景的練習室里,真理大聲清唱,毫不怯場。
卻想不到,她將在這,困上近十年。
SM家的標誌性背景:藍天白雲
剛被錄取的時候,真理還什麼都不懂。
做藝人?爸媽叫,就去了。
儘管性格認生,出眾的外貌,卻讓她的星途從練習生涯起就一帆風順。
怯怯地站在人堆後面,也會被扒拉出來,給大前輩們打招呼認臉。
左下角Super Junior的非主流彩蛋一閃而過
不久後,SM十周年慶典上,作為優秀練習生代表參加的崔真理,更是搶足了眼球。
當時正如日中天的東方神起、安七炫,全都站在她後面。
被推著吹完蠟燭,全場齊唱生日歌時,真理還享有特殊待遇——
社長遞麥,前輩伴唱。
這排場、這畫面。
要找個不知情的來,估計會猜這是她一個人的生日派對,而不是一家大公司在慶生。
同年9月,崔真理在《薯童謠》里,飾演童年的善花公主,正式以演員身份出道。
化名,崔雪莉。
說來也奇怪。
別看SM家素來有社長給起名字的傳統。
外號是「SM小公主」的她,藝名,卻來自於一個不知名記者。
(宋茜在韓國的藝名Victoria,據說就是李秀滿覺得這妹子能成事兒,直接化用了意為成功的Victory)
就在正式出道前的一次採訪中,崔真理和媽媽得到了一個建議:
「太基督教了,把名字換一下怎麼樣?」
「雪的雪,梨花的梨,來叫雪莉,怎麼樣」
(……沿用了習慣用名)
不好當面拒絕的母女倆支支吾吾,隨便點了頭應付過去。
誰知,第二天新聞一出,全都登的「雪莉」。
就這樣,這個含義為「雪中綻放的梨花」的名字,正式成為了她的藝名。
從此,跟她一世。
此後,每一年,她都至少能有一個不錯的曝光機會,出現在人前。
搭配的不是當紅偶像,就是實力派演員。
每個角色,也看得出經過精心挑選。
不是乖巧,就是懂事。
都是差不多的招人疼,特拉路人好感。
很快,四年的練習生涯過去。
15歲的雪莉,長成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少女,正式加入偶像組合f(x),以歌手身份C位出道。
2偶像
她在f(x)的定位,是門面擔當和副主唱。
跟隊內其它人的分工明確相比:兩個主唱,一個主舞,一個rapper。
你可以琢磨出來,這定位什麼意思:
這孩子沒什麼特擅長的,最顯著的優勢,就是長得好看。
但做偶像歌手,特別是做SM家的偶像歌手,最重要的,就是長得好——
特別是,當她身在f(x),這個以風格獨特、多變難懂而著稱的團。
大家的衣服都一言難盡的情況下……
誰能把睡衣和羽絨服穿出氣勢,抓住攝影師的注意力,就很關鍵了。
偏偏,冷白皮的雪莉,還真能美得這麼不講道理。
不管是多詭異的剪裁、多奇怪的配色。
套在日漸抽條的桃子少女身上,就是可以成立。
那幾年,她的形象也很穩定。
清純、乖巧,還有點呆萌。
團綜里,遇到突然上門的攝像頭,雪莉也根本不反抗,只敢一邊後退,一邊喊姐姐來救場。
當時的綜藝風格還有點做作,要強行cue偶像在鏡頭前撒嬌、裝可愛。
她基本,都是最快放棄的那個。
其它時候,除了跟成員們打鬧、聊天、吃飯。
每當話題開始真摯,大家開始憧憬未來,說豪言壯志的時候。
雪莉總是沉默得毫無存在感。
這種寡言,跟同齡隊友那種把決心和野心都寫在眼裡的寡言還不一樣。
她就只是那樣坐著, 無可無不可地微笑,像個坐錯了地方的工作人員。
那時候,可能大家都以為,雪莉還小,怕生、內向,不說話也很正常。
沒人發現,她所有的配合,似乎,也只是遷就。
從小好像很少有人把我當作孩子看
按照被告知的那樣去做
我連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也不清楚
遷就久了,人會倦。
某個瞬間,雪莉突然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是,如果你的目標根本不是成為最top的藝人或女團。
那舞台、練習、人氣,這些到底有什麼要緊的?
背景還是那個藍天白雲的練習室——
她現在,卻似乎想逃。
3真理
2014年,正在事業上升期的雪莉被爆出和大她十幾歲的rapper談戀愛。
當年「國民妹妹」的形象有多深入人心,戀情曝光時,網友們的心情就有多憤怒。
她的路人緣一落千丈,從此惡評纏身。
第二年,雪莉退出f(x),開始專注演藝事業。
但折騰到了2019年,嚴格的南韓網友依然認為:
雪莉最棒的代表作是Instagram嗎?
這話毒,她卻認。
你照罵,我照發。
因為那些照片激起的聲浪越大,倒越能把她的觀點傳播開去:
在不犯法的前提下,每個人都該盡情享受自己的自由。
這個朗誦惡評的節目叫《惡評之夜》,自開播連載至今一共16集了。
幾乎是平均每2集,就會出現一個嘉賓,或表達自己對雪莉的欽佩,或請教如何面對鋪天蓋地的惡意——
他們中,有男,有女,有同齡人,有長輩。
她估計也沒想到,自己小孩子賭氣一般的不依不饒。
居然讓崔雪莉成為了一個反網絡暴力的icon式人物。
明星把她當榜樣,粉絲把她當方向。
連早些時候的試水復出,在大熱劇中客串一個角色。
反饋也沒有惡評……
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在好轉?
但只要把時間稍稍往回調一年,我們能發現——
雪莉那檔自我觀察的真人秀《真理商店》,因為整個節目無編劇、無作家,任她自由發揮,分明暴露了更多真實情況。
什麼剪輯跳脫(上一秒在韓國開會,下一秒就在柏林逛街),敘事混亂(先講三十秒結果,又突然跳回去鋪5分鐘原因)都是小毛病。
整個節目跟雪莉本人更強烈的共通點,是那種堂堂正正又有點荒唐的孩子氣。
每次節目組一聚餐,就會變成對雪莉的大型誇誇現場。
你一句「當初是她先過來跟我握手的」,我一句「一直到最後都是她先向我走來」。
恨不能輪流牽著她的手,往螢幕演講安利:看,這個女孩子多好啊!你們都誤會她了!
連不在場的實習生,都被經紀人強行傳達了心聲,側面誇誇:
是雪莉先跟我說要變親近一點的。
就是這麼坦坦蕩蕩的,用盡一切方法去吹。
更不用提每集開頭都有的,節目組嚴正聲明的立場:
我們是雪莉這邊的
跟在日常中,雪莉嘴裡常常會蹦出來的這類感謝語有多呼應:
謝謝你站在我這邊
整個節目,就像一場大型善待崔真理行動指南。
仿佛她是一隻滅絕邊緣的珍稀動物,在懇求全世界溫柔以待:
請大家站在我身邊。
請記者大人們對我好一點。
請觀眾朋友們多多疼愛我。
她終究,還是沒有自己強裝出來的那麼堅定和不在乎。
但這種隱晦的求和,又怎麼可能安撫得了所有早就習慣用她發泄壓力的人。
她是拿出了旁人不能及的勇氣去過了了不起的一生。
這是劉亞仁寫給她的長文里,肉叔最喜歡的其中一句。
在最後一刻,真理是怎麼想的。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再怎麼移情,勸告所有人好好對待患有抑鬱症的公眾人物,她都不會再回來。
等再過一周,崔真理的死訊,就會跟她以往所有的熱搜一樣,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和記憶。
但如果,如果有那麼一天,她再被人記起。
那我希望,能有人是因為這般美好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