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嶽陽交警處置一起特別違章行駛事件。7歲男童手握方向盤開車,男童爸爸和其女友拍視頻發到朋友圈嘚瑟,言語中十分自豪。目前,該男子已被查,並受到相應處罰。
父親放任7歲男童開車
從男童爸爸上傳的視頻能夠看出,7歲的小男孩手握方向盤,"有模有樣"地在一段村級公路上"嫻熟"地駕駛著小汽車。
男童攜帶女友拍完視頻,發朋友圈嘚瑟,結果很快被警方查到,一瞬間傻眼了。男童爸爸辯解稱,因為當時兒子一直吵著要駕車,加上在鄉村小路,路上人煙稀少,感覺至少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所以他就坐在駕駛主位上,摟著兒子開車了,不是兒子單獨開車,他的手扶在下面掌握兒子的手,油門剎車是他控制的,只是視頻中沒拍出來。
最後,考慮到沒有出現危險,男孩爸爸認錯態度良好,警方對其做出罰款50元和駕駛證扣2分的處罰。
作為孩子的家長,本應該正確認清楚自己的責任和引導方向。事件中的父親,非但沒有做到這點,還放縱孩子的任性,做出這樣危險的舉動。
鄉間小路人煙稀少,但這畢竟不是孩子開碰碰車玩耍的遊樂園。一旦沒有控制好,孩子出了差錯,這位父親是否考慮到自己有能力及時抑制風險?而且,自己車上還坐著女友,在自己進入危險時,是否考慮到他人也會被迫進入難以承擔的風險之中?
因此,筆者以為,這位父親應該考慮清楚自己的行為舉止,及時反思自己,以免給小孩樹立錯誤的價值觀。
放縱孩子是家長的失職
這位父親在接受教育時辯解,是孩子執意要開車,自己無奈之下才同意。這種言論,明顯是拿著小孩子的言論,遮掩自己的失職行為。作為孩子的父親,背負著監護人的資格。在法律之下,監護人就是引導避免孩子有任性的舉動。法律設立的本質,也是希望監護人能夠時刻關注小孩子的行為。孩子年齡小,三觀尚未完全形成,他們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會帶來怎樣的"破壞力",因此法律對於年紀幼小的孩子有寬容餘地,但是對於孩子的監護人,法律仍會給予必要的懲罰。
不僅如此,家長作為孩子長期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脾性。一次的放縱,便是在助長孩子的任性。孩子如果失去家長的正確指導,會逐漸地在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這種事情也並非第一例,前不久,山東泰安15歲少年與防疫工作人員發生口角後,演變成了肢體上的衝突,最後毆打老人致其身亡。雖然此次開車事件中的行為,未出現如此嚴重的後果,但是長此以往,監護人只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導,而不思考自己行為是否有紕漏,我們也難以保證,孩子會不會做出同樣危險的行徑。
所以,家長不可丟失自己的責任,應該約束好自己的言行,樹立光輝的形象,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更要對自己的錯誤行徑學會反思。
教育孩子時也要反省自己
在教育孩子這個話題上,不同的家長亦有著不同的煩惱。上海有家長曾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決定跳水自殺幸而被及時搶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往往因為孩子不聽教導還大發脾氣,卻忘記教育過程也是一名家長的成長。
教育不僅僅要通過言語,告訴孩子"不准""或"不能"做什麼,而應當在平日生活中逐步地用自己的舉止言傳身教。在孩子出現令人生氣的舉動的同時,我們在批評他們的過程中,也要發現自己行為,是否有過分的地方,避免被他們學了去。
就如此次疫情當中,上海某醫生其孩子做出日常防護的視頻,受到百萬轉發,還有山區孩子捐贈出自己的零花錢支援前線等,這些孩子的教育絕非空穴來風。正是他們的父母、親人、長輩,在教育過程中,時刻注意孩子發展的方向,樹立了他們這種"少年亦不忘國家"的精神。所以,家長若在生活中發生如文中相似的事情時,筆者以為,家長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失職,同孩子一起努力發展,切可不因為孩子年幼,便忽視了自己的錯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1s_NXEBnkjnB-0zbK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