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自己》| 朱一龍劉詩詩們的鍋,北上廣不背

2020-09-25     遇言不止

原標題:《親愛的自己》| 朱一龍劉詩詩們的鍋,北上廣不背

北上廣,缺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知道自己在這段關係當中真正想要什麼、真正應該獲得什麼的愛情。

《親愛的自己》,看得人心有戚戚。

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 陳一鳴朱一龍飾),丟了工作,在求職網站上簡歷寄了一封又一封,理想薪資降了一次又一次,目標職位也調整了一遍又一遍,卻都以失敗告終。

被找工作折磨得心力交瘁的陳一鳴真讓人心疼

選擇硬下心腸、遵從內心的 李思雨劉詩詩飾),在一次次被 「入行導師」袁慧中使袢子之後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終於得償所願,成為公司的銷售總監。

而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電視劇一開始,就是陳一鳴緊鑼密鼓、蓄勢待發的求婚活動現場,而女主人李思雨,此時此刻正在客戶公司——闖男廁、要挾對方給自己15分鐘的爭取時間、拼訂單。

好容易兩個人碰頭,卻因為無人機導致的「飛來橫禍」而將求婚事宜擱置。

再之後,看著因為求職不利而日漸消沉、心灰意冷的陳一鳴,李思雨選擇以求婚的方式給予安慰,然而驕傲敏感的陳一鳴選擇了拒絕,甚至一度打算離開上海。

如果不是半路殺出一個 王子茹,這一對曾經同甘共苦的眷侶或許就真的要兩忘煙水裡了。

如果不是看演員表,真沒想到這個人是車曉,她也是見過風浪的女人了,如今的氣質渾然通透

表面上看起來,兩個人之間崎嶇坎坷的感情,是因為上海這座繁華美麗,卻又兇惡艱險的城市在從中作梗——

李思雨註定要留在上海,因為這裡有她的事業、野心和夢想;

陳一鳴選擇離開上海,因為上海這座城市讓他疲倦、受挫、迷茫、幻滅。

但其實, 真正橫在兩人中間那根荊棘一般的存在,是比上海更加致命的東西——三觀

我跟你談錢,誰讓你跟我談道德?

三觀這種東西,聽起來玄奧莫測,但其實體現在生活的細微末節,尤其在面臨有關道德抉擇的時刻,表現得相當尖銳明顯。

拿兩件事情來舉例說明。

第一件事就是 李思雨在交情尚好的客戶那裡,苦心孤詣為陳一鳴謀職位

李思雨這樣做,其實也是人之常情,正所謂手頭有資源,不用白不用,近水樓台先得月。

但陳一鳴礙於身份,生生拒絕,一口咬定 這份差事是女朋友喝酒喝出來的、賣笑賣出來的

這麼說好像也沒什麼問題,可這也算是人家李思雨行走江湖的手段啊。

至少沒有像袁慧中那樣,整個身子恨不得貼在客戶身上吧。

喝酒傷身、賣笑低姿態,但出來工作,尤其是在上海這樣勢利深沉、慾望昏昏的大都市,有幾個人能清高如許、纖塵不染呢?

何況,只要不觸及底線,和誰喝酒不是喝、朝誰微笑不是笑?

想著業績能夠扶搖直上,這點小小的「犧牲」,又算得了什麼呢?

畢竟, 大家都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但陳一鳴抵死不從,寧可冒著分手的可能分隔異地,為了自己口中所謂的 「尊嚴」

是的,尊嚴應該有,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可是自身難保的時候,談這些捕風捉影的尊嚴,不像是笑話嗎?

而且這樣的事陳一鳴還不止做了一件。

當初他不正是因為不願意勸退部門裡其他的員工,所以才選擇一人託大,落寞離場嗎?

作為一個成年人,輕易拿自己的前程當砝碼,的確有些失之妥當。

那句話怎麼說的,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第二件事,就是 袁慧中和李思雨為了銷售總監的位置battle

從一開始,陳一鳴的中心思想就是勸李思雨不要和袁慧中撕。

當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陳一鳴對李思雨的工作懷有偏見,以及對李思雨的辛苦付出心有不甘。

但更大一方面在於,陳一鳴覺得李思雨不應該和袁慧中——曾經的入行引路人撕。

袁慧中這個人物呢,也是有些讓人同情,在企業耕耘十三年,最終落得捲舖蓋走人的下場,但那句話怎麼說的——自作孽,不可活

兩個人的矛盾爆發在,袁慧中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強求客戶最終造成公司巨大損失,被人懷疑與對方裡應外合,面臨被辭退的風險,而掌握真相的李思雨選擇沉默。

李思雨沉默的原因在於,為了在競爭當中獲取勝利,袁慧中不擇手段至極,又是在報銷單上挖坑,又是篡改客戶登記時間,導致自己一次次危如累卵、自身難保;

陳一鳴的不滿在於,他堅持李思雨應該以德報怨,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算不把另一張臉伸給對方也請不要以暴制暴,做人最要緊的是誠實,否則與惡人無異。

同樣一件事,兩個人,截然不同的兩個立場。

陳一鳴自然站在更高的道德位置,但是這種高屋建瓴、不染塵埃的價值觀又有多少落地的可能性?

李思雨當然是為著自己考慮,同時也為著潘總、為著有如「神仙下凡」的王子茹,以及她的團隊——那些充分信賴她的人、陪她一起日夜打拚的人而考慮。

這和他陳一鳴當初為著團隊「凈身出戶」,也沒太大差別。

陳一鳴可以原諒自己,卻不願意原諒李思雨。

再說句沒那麼偉光正的話, 兩個人在一起,最關鍵要同仇敵愾,該講理的時候講理,該講情的時候,是要講情的

別說李思雨這麼做算不上不可理喻,就算情況再壞一點,陳一鳴也犯不著這麼「胳膊肘往外拐」。

陳一鳴努力想把李思雨「掰直」和「洗白」,卻時常陷入自己價值判斷的泥沼里,而忘了站在李思雨的立場去考慮。

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最容易露出自己的底牌,也最容易叫人看穿了品性。

這幾場風波下來,陳一鳴和李思雨之間的三觀差距,有目共睹。

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未來的磕磕巴巴、坎坎坷坷,可想而知。

究竟是嫁一張臉還是嫁三觀?

李思雨和陳一鳴,站在一起,郎才女貌,無比登對。

什麼叫撒糖?這才叫撒糖

可是感情不只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秀色再可餐,也不過只能滿足一部分的需要。

人生是個無底洞,慾望也是個無底洞。

外表美好是加分項,但落實到生命的底色,還是需要精神的投契。

人們常說, 找伴侶要找和自己三觀一致的

越到後來,越是深有體會。

三觀是什麼?

三觀是人對於這個世界、對於人生、對於價值的評判尺度與坐標。

一個吃狗肉的人和一個愛犬保護協會的人三觀能一致嗎?

一個周末逛藝術展、聽歌劇的人和那些動輒評判這些藝術享受為小布爾喬亞、裝x的人三觀能一致嗎?

一個把婚姻當成人生中的點綴、兩個人的情趣用品的人,和把婚姻當成人生必須經歷的一個步驟、迎合父母需求的「求生利器」、生兒育女的通行證的人,三觀能一致嗎?

三觀不一致的人,當朋友都千難萬難,更何況是成為戀人或者締結婚姻關係。

王子茹會對李思雨那樣青眼有加,也是兩人在許多維度很相似的緣故吧

兩個人在一起,要說許多許多的話、做許多許多的事、面對許多許多的艱難。

一個和你三觀一致的人,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聊,除此之外,更有綿延無盡的「惺惺相惜、心領神會」的情感滋養。

說得再簡單粗暴一點, 和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能節省許多許多的時間、許多許多的精力和情緒

而生命,不正是由時間、精力、情緒串聯起來的嗎?

和一個三觀不一致的人在一起,等同於浪費生命、等同於慢性自殺。

何況,一段就算再如何無懈可擊的感情,終究也會被歲月摧枯拉朽,但三觀不一致的感情,像《小時代》里顧里說的, 不用風吹,走兩步路就散了

如果感情是一份投資,當然是成本投入更少,回報盈利更多為最佳。

而比起金錢投資, 感情是更加複雜兇險的事情,因為付出的是生命中,那一寸又一寸,可一而不可再的流年

李思雨陳一鳴們的鍋,北上廣不背

像李思思和陳一鳴這樣的故事,每天都會上演。

因為加班,所以不能赴約;

因為找不到工作,所以不配結婚;

因為沒遇到更好的房子,所以再等等……

上海這樣的繁華都市,只是更容易「被看見」,更容易讓矛盾凸顯。

看起來是被大都市生存困境壓榨掏空的兩具皮囊在苟延殘喘,其實骨子裡還是並不志同道合的兩個人擰巴地粉飾太平。

我常常聽到身邊人為了買房、為了彩禮、為了伴侶舍不捨得買奢侈品等等問題鬧得雞飛狗跳、筋疲力盡。

但我始終覺得, 這一些所謂「達摩克里斯之劍」般的問題,其實都是在塗脂抹粉地掩飾某些更大部分的空虛

你如果真愛一個人,真的想嫁一個人,買不買得起big house、拿不拿得出50萬的彩禮、願不願意在節日時候送LV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前提是,你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愛情,是被房子安安穩穩裹住的愛情、被彩禮密密匝匝點綴的愛情,還是被LV搖搖曳曳甩在半空中的愛情,或者說,這些,你全都想要。

慾望太豐沛,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要擰巴,要緊的是,找到那個能夠定向供應的人。

其實也就是所謂的, 三觀一致

其實我還挺欣賞這部劇里的顧曉菱的,欣賞的不是她「拜金」,而是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一鼓作氣、竭力爭取,包括花10萬報藝術班、在美術館「狩獵」、選擇戀人的時候也「直奔目的地」,比起那些藕斷絲連、左右為難,卻兩頭不討好的,未嘗沒有她的清醒與瀟洒

在三觀一致的人那裡,你想要擁有big house、想要50萬的彩禮、想要LV、CHANE、Van Cleef&Arpel是問題嗎?

壓根不是問題。

在三觀一致的人那裡,沒有這些被世俗標籤所框定的東西,你也可以活得很自洽和舒心。

不要在機場等一艘船,不要在挎著LV的時候矯情地懷念帆布包。

總有一個人能夠滿足你的渴望,他會給你愛、給你房子、給你彩禮、給你LV。

更大的可能是, 這個人你一輩子都遇不到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戀人。

因為人生不如意,十常居八九。

問題在於,你在上海遇不到,你在這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地方,也遇不到。

北上廣,缺的從來不是買得起房、付得起50萬彩禮、捨得給你買LV的人,缺少的是愛情——

又或者說, 北上廣,缺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知道自己在這段關係當中真正想要什麼、真正應該獲得什麼的愛情

缺少的是, 三觀一致的愛情

這是李思雨陳一鳴們自己的問題,和上海無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L9yXQBURTf-Dn58-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