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秦嵐被罵「蕩婦」,遭萬人點贊:她憑什麼不配做女人?

2020-10-24   窈窕媽媽

原標題:41歲秦嵐被罵「蕩婦」,遭萬人點贊:她憑什麼不配做女人?

一個女人到了40歲還不結婚不生孩子,會遭遇什麼?

不僅父母會逼婚,親朋好友也會隔三差五催你。

大齡未婚的秦嵐,就是典型的例子。

秦嵐今年已經41歲了,經常會遭遇各種催婚、催生。

身邊的朋友都替她著急,閨蜜甚至還逼著她去相親。

但她自己從來不焦慮。

「40歲怎麼了?誰能一直年輕?」

在秦嵐心裡,結婚、生孩子,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因為愛一個人,才會跟他結婚、生子。

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去將就自己的人生。

她要為自己負責,也為將來的孩子負責。

按理說,結婚自由和生育自由,是女人最基本的權利。

但秦嵐這一番話,卻遭遇了上萬個網友的詆毀和謾罵。

甚至有人罵她說:

「不結婚就是蕩婦;不繁衍後代不配做女人;子宮不用就該挖掉……」

為了懟網友,秦嵐都上了熱搜。

像秦嵐這樣的女明星,有錢、有顏值,尚且面臨巨大的催婚、催生壓力。

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性,想能做到婚姻自由、生育自由,就更難了。

尤其是在農村,有幾個姑娘敢40歲不結婚、不生孩子?

大部分都在父母的催促下,20歲出頭就匆匆嫁人了。

也正因為如此,早婚的基層女性,婚姻悲劇尤其多。

01

前不久,一段講述《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的短視頻,刷屏了。

視頻集中講了生活在社會基層、學歷不高的女性,她們的婚姻現狀。

跟著一起火的,還有視頻的作者王惠玲。

今年38歲的王惠玲,出生在安徽省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典型的基層姑娘。

因為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她早早就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

她沒上過大學,甚至高中都沒讀過,職業中專畢業以後,就去了上海打工。

19歲到29歲這十年里,王惠玲賺的每一分錢,都交給了父母,供弟弟上學。

後來還憑著自己的能力,把2個弟弟也接到了上海。

按理說,女兒付出了這麼多,父母應該很疼愛她吧。

但事實完全相反。

因為她是女孩,無論付出多少,在父母眼裡都是理所當然。

父母可以給兒子幾十萬去買房,但女兒創業時借給她2萬塊,很快就要回去了。

對這個幫著養家10年的女兒,父母只有索取,並沒有多少愛。

甚至當她結婚後不想生孩子時,父母還會嫌她丟人,讓自己在鄉親們面前抬不起頭。

面對這樣重男輕女又自私的父母,王惠玲再也不想忍了。

她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去修復自己受到的傷害,並決定徹底脫離原生家庭。

她不再扶持家裡,也不再聽任父母的控制,嘮叨厲害了,直接拉黑。

因為看了太多底層姐妹的悲劇,王惠玲深深明白:

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孩,如果不學著改變,未來的婚姻大機率也不會幸福。

那些從小格外孝順懂事甚至被父母壓榨的女孩,結了婚多半都是任勞任怨的妻子。

因為父母不寵愛她,她就會變得懦弱、自卑、喜歡討好人。

到了婆家,老公和公婆同樣會欺負她。

所以性格有缺陷的女孩,必須學會成長。

否則,結婚就是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

02

基層貧苦家庭成長起來的女孩,也是全職媽媽的主力軍。

因為小時候沒讀過太多書,她們學歷普遍不高,也找不到好工作。

結婚生孩子以後,大部分都選擇在家全職帶孩子。

正因為這樣,她們在婚姻里,都很被動。

就像王惠玲在《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中所說:

在傳統的嫁娶模式里,女人獨自離開父母,嫁到男方家裡,本來就是一種付出和犧牲。

如果生了孩子以後,男人再對自己不好,簡直就是萬劫不復。

結婚就好比開公司,男人準備的是房子,女人準備的是嫁妝。

為什麼農村女孩喜歡要彩禮?因為這是她未來生活的唯一保障。

如果生孩子後日子過得不好了,房子還是男人的,唯獨手裡這點錢,能讓她喘口氣。

生完孩子以後,本來就賺錢能力差的農村姑娘,往往更找不到好工作。

於是她們索性回家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帶孩子……

同時兼著保姆、保潔、家教、司機等多個職位。

雖然身兼數職、日夜操勞,卻沒有一分錢工資。

基層婚姻里的老公,多半都不認可全職媽媽的價值,更不會給她發工資。

有一些會給點生活費,還有一些家庭,女人自己也要帶著孩子去賺零花錢。

這樣的全職媽媽,下半輩子基本靠著男人的良知生活。

遇上品行端正,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尚且還能幸福。

萬一遇上出軌、家暴、賭博的渣男,分分鐘就陷入了泥潭。

越是底層的婚姻,傳宗接代的目的性越強。

當任務完成以後,男人對婚姻也就懈怠了,對女人也沒那麼愛惜了。

這時女人該怎麼辦呢?

不離婚吧,受氣。

離婚吧,房子是男人的,錢也沒多少,連孩子的撫養權都要不來。

回到娘家,也是個累贅,誰會歡迎你?

正如王惠玲所說:

結婚就像游泳,男人不過是個救生圈,偶爾救一次還行,長時間抱著,就會漏氣。

只有鍛鍊好了自己的水性,才能長期生存下去。

所以,見證了太多婚姻悲劇的王惠玲,奉勸那些底層出身的姐妹們:

沒有太高學歷,可以去打工,去學點技能。

沒學會養活自己之前,千萬不要著急結婚。

如果你經濟和精神都無法獨立,一輩子想依賴男人活著,婚姻註定是個悲劇。

03

一個敢於跟不公平命運挑戰的女孩,終將會迎來屬於自己的幸福。

王惠玲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在上海打工的第一份工作,是上街推銷襪子,賣一雙能賺3塊錢。

因為沒賺到錢,她又應聘到一個飯店做服務員。

一開始洗碗,後來端盤子,又去了吧檯,最後還當了領班。

哪個職位工資高、賺錢多,她就努力就去爭取。

再後來,她應聘到了一家日料店,發現會日語特別有優勢,於是就去學了日語。

花了2年多時間,她終於拿到了日語一級證書。

從此以後,她的命運開始慢慢改變。

學會了日語以後,王惠玲就去了一家日企做前台。

並通過網絡認識了她現在的先生,一位同樣在學習日語的英國小伙兒。

因為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兩個人特別有共同語言。

一個中國人,一個英國人,靠著不怎麼熟練的日語,談起了戀愛。

玲玲說,剛認識老公Peter時,他很窮,連一輛自行車也沒有。

但他特別善良、體貼,也懂得尊重女人:

「他跟我之前談的男朋友完全不一樣,他會耐心聽我說話,尊重我的任何想法,並鼓勵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樣一個物質貧窮,但精神世界特別富有的男人,深深打動了玲玲的芳心。

跟Peter在一起後,玲玲做了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健身、旅行、畫畫……甚至三十幾歲還去挑戰了滑板,即使受傷了仍然很開心。

Peter是大學畢業,學歷比玲玲高,但從來沒嫌棄過她,反而很欣賞這個內心充滿力量的姑娘。

在Peter眼裡,愛一個人,就應該尊重她的任何想法。

甚至婚後玲玲不想生孩子,他也沒有任何意見。

他們一起旅行,一起去全世界看風景,享受生活的美好。

他們還一起創業,開攝影公司。

一同努力,一起吃苦。

春節時,Peter也會跟著玲玲回安徽老家過年。

洋女婿來到農村,既不嫌冷,也不嫌窮,踏踏實實幫老丈人幹活。

那個勸基層女性結婚要彩禮的王惠玲,自己結婚時,一分錢彩禮都沒要,標準的裸婚。

因為她發現:真正的愛情,已經超越了物質。

Peter給了她足夠的愛與尊重,給了她足夠的安全感,她已經不需要任何保障了。

結婚以後,他們的日子一度很窮,沒有婚房,沒有婚車,甚至連辦婚禮的錢都沒有。

為了舉辦一場體面的婚禮,他們足足攢了10年的錢。

2018年8月8日,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他們回到英國,辦了一場浪漫而浩大的跨國婚禮。

連伴郎和伴娘,都是中西合璧。

婚禮上,玲玲笑得特別甜。

有誰會想到,這個漂亮優雅的新娘,是一個從貧窮小山村裡走出來的農村姑娘呢?

她甚至連大學都沒上過,很多粉絲卻一直把她當海龜。

04

結婚以後玲玲才知道,公婆家其實並不窮,住著前後院的大別墅。

但作為獨生子,Peter從來不要父母一分錢,甚至辦婚禮的費用也自己承擔。

他覺得,父母的錢是父母的,自己的小家要靠自己經營。

他們的親子關係,獨立而又融洽,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甚至Peter和玲玲決定不生孩子做丁克,他父母也沒有任何意見。

直到現在,玲玲和Peter仍然在艱苦創業,租房子住。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開心。

剛結婚時,他們也幻想過有自己的孩子。

但後來發現,二人世界太幸福了,完全不想讓「第三者」來打擾。

因為喜歡貓,他們收養了許多被遺棄的流浪貓。

為它們看病,給它們洗澡,喂它們吃飯。

像家人一樣愛它們,享受它們帶來的幸福感。

他們還養了數不清的多肉,

看著它們一天天成長,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開心,

玲玲說:貓咪和多肉,讓她越來越熱愛生活。

如今,玲玲已經38歲了,一直沒有生孩子。

她每天除了要應付網友的催生,還要應付媽媽的威脅:

「不生孩子,別回家了,丟人。」

「不生孩子,你活著有什麼意思?」

「英國人娶了你,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

但玲玲早就想開了,一笑置之:

你說你的,我忙我的。

她甚至把自己不適合生孩子的100個理由,畫成漫畫,用來調侃自己,

奔四的年紀,她終於想明白了:

人活一世,別人說什麼無所謂,自己開心最重要。

有人說,王惠玲是女性成長的一把火炬。

她用自己的逆襲人生,給所有底層出身的姐妹們,上了一堂課:

遇上剝削自己的父母,不要慣著他們,勇敢逃離。

女人不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她有婚姻自主權、生育自由權,誰也無法剝奪。

無論在基層農村,還是發達城市。

婚姻和生育給女人帶來的風險和代價,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奉勸所有姑娘:

擦亮慧眼,大膽為自己做主,勇敢為自己活。

婚姻不是女人的終極目標,愛與被愛才是。

只有那個真正愛你的良人,才值得你付出。

圖片來源:《魯豫有約》,微博@玲玲peter和四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