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粉配清補涼,大夏天的粉要這樣嗦

2019-06-26   風味星球

1

在海口的早上,一定要去老巷子裡找家小店吃一碗海南粉。中午米粉賣完了可就吃不到了。

海口的海南粉小店沒有鑊氣十足,也沒有蒸汽瀰漫,連大招牌也沒有。透明的檔口裡,做粉的一方小天地一覽無餘。

做海南粉的一方小天地*飛特Freeter

一般店裡只賣一種粉,「海南粉」:

白底紅黑花公雞碗提前盛好極細的白米粉,放上牛肉乾、酸菜、豆芽、脆炸面角、油炸花生米、炒香芝麻仁、香菜、蒜末、蔥花…...零零總總十幾種配料,最後再來一勺筍絲芡滷汁,順著配料堆起來的小山澆下去。

一眨眼的功夫,一碗滿滿騰騰的海南粉已經擺在眼前。海南人管這種粉叫「腌粉」。

*海南吃貨團

手工的海南粉是一種細粉,是把米漿灌入竹筒下壓,順著竹筒底下的細孔就擠出來的。

細白如絲的米粉,在盤子裡水靈靈的,老闆說這樣的細粉兒更容易入味兒,好吃!

*吃喝玩樂在北京

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們都吃了幾十年了,拌粉拌得各個遊刃有餘。

筷子扎入碗的深度,上下翻攪的頻率都拿捏的恰到好處,直到白嫩的米粉在濃油赤醬的筍絲鹵芡汁的調和下,和肉乾酸菜豆芽花生米打成一片,每根細嫩的米粉都汁明芡亮,被裹上勾人食慾的醬褐色。

*飛特Freeter

放進嘴裡,裹著蒜末芝麻的米粉混合著滷汁,在嘴裡混搭處一種充滿驚喜的層次和顆粒感。如果口味偏重,加一勺桌上小玻璃罐里的黃燈籠辣椒,鮮辣味迸發的瞬間胃口大開。

這是海南粉最誘人的模樣。

*飛特Freeter


2

一碗粉吃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時候,老海口人會往碗里倒入一碗新鮮的,用海白熬制的海白湯。

這也是老街坊們吃海南粉的習慣。

*海口吃貨團

海白其實是蛤蜊的一種,個頭稍大一些,貝殼是白色的。

蛤蜊自由野性生長,對海水環境要求不高,還會自己覓食海藻,不用養也不用喂,生命力旺盛。

白白凈凈的海白*海口吃貨小分隊

沿海地區的人們都喜歡用這大海帶來的寶藏做湯,留住了它的鮮美也滿足了自己的胃口。

比如潮汕,就有種名叫車白的蛤蜊,也喜歡用來做湯,和鹹菜絲、芹菜珠一起煮,還要放點肉末,鹹菜的微酸把車白的鮮美襯托得淋漓盡致。

車白鹹菜湯*搜狐|小五的吃喝玩樂

海口人則是用冬瓜來煮海白,冬瓜煮熟之後會有微微的甜味,海白自帶海的咸鮮,可以微加一點鹽和胡椒調味,一口喝下肚鮮味十足,不但填滿了米粉的空隙,也仿佛喝到了海島的味道。

冬瓜海白湯*走進文昌

有些個頭稍大點的海白肉,單獨裝一碗,吃的時候一個一個吮,不一會就把殼堆成個小山。吃到最後,碗里剩的那些短小細碎的粉和清湯漂在碗底,就等著你端起碗一飲而盡。

*海南吃貨團

順滑的米粉加上鮮甜海白湯,像老街坊一樣坐在那裡慢慢嗦粉喝湯,胃和心靈都舒展開了。

出了海南,沒有這碗海白湯,就算吃到了海南粉,味道里也總是缺了點什麼似的。

海南粉+海白湯是老搭檔*海南吃貨團

3

海南人吃粉已經有幾百年,明代時海南的墟市(鄉村市集)就有海南粉的加工作坊和小食攤。「有街就有海南粉」的熱鬧景象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也是那個時候,海南島被劃歸到廣東,作為廣東的一部分治理,也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大批廣東閩南地區的移民。

這些愛吃米粉的人遷居至此,也一同帶來了吃米粉的習慣。海南的水土剛好養出生長旺盛的水稻,光好水好米好,大米磨粉壓成的米粉也在這裡紮根了。

水好景色宜人的海南*《風味人間》

老一輩阿公挑著扁擔走街串巷地賣海南粉,後來阿公的女兒學去了做粉的手藝開始推著小車走街串巷,像金黃酥脆的炸面角這樣的配料也是後來女兒別出心裁的新意。

隨著食客越來越多,走街串巷的小車停在了巷口,一家海南粉小店就在這開了起來。小店一開就是四十多年,當年的阿妹已經成了阿婆,裝海南粉的公雞碗卻還一直用著。

白底紅黑花的公雞碗*海南吃貨團

老的海南粉小攤排擋都愛用公雞碗,甚至阿婆小時候最愛吃的椰水清補涼也是用這種碗裝。

碗比較粗糙,還有點凹凸不平,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大的敞口裡滿滿一碗的清甜。龍眼乾、蓮子、綠豆、薏米…泡在剛從嫩椰子裡倒出來的椰水裡,沒吃還要厚著臉皮讓老闆多加幾塊椰肉。

大塊椰肉的公雞碗清補涼*微博

有人說這碗也是跟廣東人一起來的,因為廣東閩南香港朋友的家裡以前用的也都是這個碗。老一輩人總說著公雞碗寓意好,是「起家碗」,如果打破了碗還要被罰站。小朋友哪懂這些,老早就被碗里裝的好吃的吸引過去,移不開眼睛。

到了阿婆子女們這一輩,雖然家裡不常用了公雞碗,但從小看港劇電影長大,歐陽鋒用公雞碗吃牛肉麵,食神里用公雞碗裝黯然銷魂飯,看這碗還是莫名地覺得親切,店裡也用習慣了,就一直沒換過。

TVB出鏡率超高的公雞碗

年輕的海口人,有的去了外面闖蕩,有的就繼續守著這海南粉小店簡單樸素地生活下去,也沒想過競爭哪家的粉店開的大,哪家粉店開的火,就想把這粉越做越好,食客們吃著開心,自己也覺得滿足。

等到十幾年後也把做粉的手藝完整地教出去,也算是可以光榮退休。

一直堅守著的海南粉小店*飛特Freeter


4

在米粉的江湖裡,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派。

米粉形態各異,圓扁、寬窄、粗細;做法花樣百出,炒粉、湯粉、拌粉、鹵粉;還要再因地制宜地加上各地特產的配料蓋碼。形態做法和配料的不同組合能搭配出千百種米粉的花樣。

*微博

「海南粉」其實也並非海南米粉的總稱。

島上各地的人還按地方特色做出自己地方特色款的粉,白胖粗圓的文昌抱羅粉、扁粉配清湯豬雜的萬寧後安粉、酸辣鮮香的陵水酸粉……

海南米粉大家族*部分來自微博

海南粉只是十幾種粉中更為常見的一種,算是c位出道的形象代言人。卻也一直與世無爭,做粉的阿姐們不斷賦予它新鮮的味道,它也一直用它的順滑鮮美撫慰每一個捧著公雞碗吃粉的人。

*海南吃貨團

老街坊們還是日復一日地去樓下的粉店,坐在靠街邊的小紅塑料凳上吃一碗海南粉,再喝一碗海白湯。從不強調自己有多愛海南粉,也沒有非吃不可。

看到那麼多特意為了吃一碗海南粉穿遍大街小巷而來的外省遊客也會覺得奇怪,但是依然有說有笑氣定神閒地不緊不慢吃著自己的粉。

*海南吃貨團

而那些特地為吃粉而來的遊客,好像也都卸下了自己的一身行頭,穿著人字拖和寬鬆的t恤捧著面前的一碗海南粉,邊聊邊吃,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作者:王曉彤

頭圖來自:海南吃貨團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上期留言

番茄做的菜你最愛哪一個?

@胡琳-Dora:小時候在南方鄉下長大,夏天天氣炎熱食慾懨懨,媽媽就會做番茄肉片湯,味道鮮美又有營養。出鍋的時候滴幾滴芝麻油、撒上剛從地里扯的香蔥,一口湯下肚,感覺整個胃口一下就被打開了。還有當零食吃的糖拌西紅柿,會把每一滴湯汁都舔乾淨。後來嫁到了北方,這裡管番茄叫西紅柿,婆婆一直念念不忘小時候在京郊姑姑家生吃的沙瓤西紅柿,後來帶她找了好久才終於在有機市集上發現了類似的味道。再後來,有了孩子,每次問他吃啥,他的回答永遠是番茄醬的義大利面…

小編:哈哈,番茄意面有點出乎意料


@Doub le mono:最愛的菜無疑是番茄炒蛋,在我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它是我的安全牌,每天吃也不會厭倦。一道菜里,維C,蛋白質都有了,汁液拌進米飯里,米飯便有了新的溫度。

小編:番茄炒蛋真的是可以連續吃一周都不會膩!

@漆毫琪琪จุ๊บ ²⁰¹9:番茄做的菜我最愛「陳皮番茄」,以冷盤的形式上菜,新鮮的番茄搭配酸甜的特製陳皮粉,清甜的番茄遇上陳皮獨特的味道,酸酸甜甜的番茄,甘咸而清香的陳皮,搭配得天衣無縫,味道清爽又解膩,讓人捨不得停下口,在炎熱的日子裡帶來一絲絲清甜。

小編:沒吃過陳皮番茄,好想試一下!

本期聊天

夏天,你有沒有什麼想嗦的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微信搜索「風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