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的「鴉蔥」知道的人少,這幾年更是少見,其實價值高味道鮮美
「春雨貴如油」,在此等「甘露」的澆灌下,那些野外的花花草草們無一不在茂盛的生長著,一茬接著一茬如雨後春筍般浮現。春天的雨水豐沛,主要集中在清明節的前後時段,因而現在正是採摘野菜的好時候,早幾天太嫩風味不足,晚兩天過老口感不佳。
野外地廣人稀,自然「孕育」的野菜品種眾多,像是市面上較為常見的薺菜、蒲公英等都具有很好的食用體驗。不過,今天小花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相對少有人知的「野菜」,其名鴉蔥。
外形上,鴉蔥常常會給人它和蒲公英傻傻分不清楚的錯覺,加之酷似人參的「地下」根系,倒像是一種「少見」的復合型植物。
據行內人的介紹,鴉蔥本就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兼之這幾年天然鴉蔥的產量越來越低,即使是將此作為生計的山裡農戶也很少能夠採挖到新鮮的野草。現在市場裡售賣的鴉蔥,更多是人為培育出來的「產品」,真實效力大打折扣,其中純天然的鴉蔥價格已經高至一斤三十元。
鴉蔥作為多年生的野生草本植物,莖葉部分的確很像是蒲公英的根莖,只是呈現為齒狀的部分會略微泛黑。一旦將其從土壤中挖出後,大家還可以看到更大的區別,即鴉蔥的根系恍似珍貴的人參。別看鴉蔥好像名不見經傳的樣子,其實有著細緻的品種劃分,比較常見的有細葉和叉枝型兩種。
鴉蔥不僅生命力頑強,還有著很好的耐受性,能夠長於我國的很多地區。比之其他的野菜,鴉蔥的葉片竟然意外的帶有一股甜味,想要食用的話最好趕在花期之前。除了黃色的小花不適合食用外,鴉蔥的根、莖、葉皆可食用,且它們都含有豐富的養分。
最後,小花真誠的建議大家今後若再於野外看到花花草草,輕易還是不要破壞為好,畢竟大家也不知道自己的舉動會不會造成對珍貴野生植物的迫害。即使不是什麼「有名」的花花草草,它們也一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任意一種的「缺席」都將會對生態圈造成不好的影響。
就拿這些年越發罕有的鴉蔥來說,如果之前大家採摘葉片的時候可以小心謹慎一些,儘量不損傷到植株的根系,它們也不會面臨現在的「窘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o1fUXEBrZ4kL1ViPb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