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有地道的?
據記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由墨家弟子挖掘而成。之後,在對於漢代宮殿遺址的考古研究中發現,很多後宮之內都築有地下通道,而且,這些通道都是有門房的,可以控制人員的進出。但是,這樣的構造,在漢代以前的宮殿中都沒有出現過,這不免讓人們產生了好奇之心。那麼,這些蜿蜒曲折、條數眾多的地下通道,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對於漢長安城的古代遺址考察工作持續了數十年,從1985年開始到現在。隨著對於古遺址的持續和深入的挖掘,使得埋藏在地下,神秘的,縱橫交錯的地下通道,逐步呈現在我們面前。漢長安城遺址是在農田地表下進行挖掘的,同時,由於古建築物多採用的是土夯的建築形式,這樣的結構堅固耐用,但也給考古挖掘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使得整個考古過程進展緩慢,地基和浮土區分起來難度較大。
所以,為了保持遺址文物的完好無損,考古隊員們往往都要利用小刷子、小鏟子,一點一點地進行細緻的挖掘,這就使得考古工作的進度很慢。不過,正所謂好事多磨,考古隊員們在對遺址的不斷發掘當中,也有了非常奇特的發現。原來,在古遺址底下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地下通道網,猶如蜘蛛網一般,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數條地下通道,讓未央宮內的各個屋宇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攻勢。這些地道長20米到30米,從地下距離地面大約有2米高,地道與屋子之間有四到五節樓梯相連。
那麼,這些地道的作用是什麼呢?有人說可能是嬪妃們偷情用的,也有人說可能是皇帝秘密微服出訪的通道,那麼,到底哪個說法是真的呢?這些都給考古工作者帶來了諸多困擾。
相信,很多看過清朝電視劇的觀眾朋友都知道,皇帝經常微服出訪,為了不讓旁人知道,很多時候,皇帝都會通過秘密通道偷偷出宮,這樣的故事情節層出不窮。而且,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也的確有很多皇帝偷偷出宮,外出尋花問柳,鬧出事情來的記載,所以說,這地道有可能是皇帝通往外面大千世界的秘密通道,也不無可能。但是,經過考古人員的深入研究後發現,這漢宮的地下通道都是兩個房間相連的,而且,只是宮殿內部的房屋之間相互連接並沒有與宮殿之外相連通,所以,這樣的推測並不成立。
為了解開地下秘密通道的真實用途,考古工作者們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查閱了相當多的典籍,最後,工作人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他們認為:這些神秘的低下通道或許跟當時的政治形式有所關聯。由於,西漢時期推行的是二元政治,所以,這些地道很可能是方便宮廷鬥爭建立起來的「秘密工事」。
在西漢之前,獨自尊大的皇帝,主要是靠著各路諸侯輔助自己進行討伐和殺戮的,換句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皇帝們通常都是依靠自己親兄弟的力量輔佐自己,鞏固政權的。但是,到了漢朝,皇帝則開始藉助外戚的力量,比如:皇后、妃子們的家族勢力,來幫助自己鞏固政權。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因為這種親屬關係而被引薦進宮的例子,比如:大將軍衛青,他就是因為姐姐衛子夫。
因為這層關係他才有幸被招聘到建章宮當差,並且,後期更是展露了自己的工作能力,進而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衛青帶兵多次出征匈奴,因為其英勇善戰足智多謀,所以,在平定匈奴的戰鬥中連連取勝,那時候的匈奴人聽到衛青的名號無不畏懼。之後的王莽也是一個例子,王莽之所以能夠篡權,也是依靠著他姑姑王政君與漢元帝的皇后有著直接的親屬關係,從而,成了他非常牢固的靠山,並為其勢力的發展提供了依靠和幫扶。
政治鬥爭在作為政治中心的皇宮中沒有一天停止過,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婦女要賢德、安心於相夫教子、後宮不得干政這在中國古代傳承了幾千年,所以,有這個老規矩在,藉助外戚之力也就不能堂而皇之地擺上檯面,這就需要避諱,所以,能隱藏秘密的地道也就必不可少。從現實的角度而言,地下通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皇宮中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基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為避人耳目,轉移眾人視線,通過地道商談政治計劃,制定政治聯盟也就勢在必行。
並且,西漢時期的皇帝們,大多不太長命,基本上到了二、三十歲就一命嗚呼了,而且,很多皇帝都是年幼登基。這樣的幼小皇帝,很多時候雖然是繼承了帝位,但實際上,背後掌權的多半都是他們的母后,也就是皇太后,而皇太后大多都是依靠自己娘家的勢力集團,來鞏固自己的政權。當然,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小皇帝也有成年的時候,當他們羽翼豐滿之後,便會想辦法擺脫母后對自己的控制,更加不甘心皇權受到旁落家族和外戚勢力的干涉。
此時,皇帝們就會想方設法為自己積累政治勢力,這就形成了所謂的二元政治。此外,不同的歷史時期,皇帝對於外戚的依靠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皇帝的依靠和支持,必然會助長這一方面勢力的快速崛起,而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我們也就不過多贅述了。所以說,這些神秘通道很可能就是皇帝與其外戚勢力議事的秘密場所。
參考資料:
【《漢書》、《史記》、《漢宮地道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