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效益不如老手,2020小龍蝦怎麼養?聽聽小龍蝦第二養殖大省發展情況權威解讀

2020-01-12     中國水產養殖網

2019年已經過去了,告別2019年,付出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很多人都會這樣反問自己,對於大多數小龍蝦養殖戶來說可以說是重在參與的一年。經歷了3、4月份大蝦及蝦苗價格紛紛創下新高,到5月份「蝦苗成災,蝦農受傷」,再到7、8、9月份往年的價格高峰期的商品蝦價格跌至谷底。無論是新養殖戶還是老養殖戶,在這跌宕起伏的價格行情中,心情也是猶如坐了過山車一般。相信由於2019年小龍蝦上市的慘澹價格,很多人都已經打起了退堂鼓,也有很多人躊躇著是否還要進入小龍蝦養殖行列。那麼,2020年養殖小龍蝦還是否有前景呢?是否還可以進入小龍蝦養殖行業呢?首先,不管怎麼樣,小龍蝦的需求量都是十分龐大的。不管節日與否,購買小龍蝦的人群都比較多,畢竟吃小龍蝦已經成為了一種大眾文化。其次,在賠的多,賺的少的情況下,還是有一部分小龍蝦養殖戶在正確的模式和管理下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在小編進行「龍蝦中國行」的活動中,首站將安徽省作為了活動的首站,在走訪了巢湖、長豐等養殖區域後,發現安徽省在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過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綜合種養的綜合效益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近日小編藉機採訪了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蔣軍,請他詳解2019年安徽省稻蝦綜合種養領域所取得的成果、經驗、問題、解決辦法以及2020年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關解決方案,促進稻蝦綜合種養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並站在他的角度,談談2020小龍蝦產業將如何健康走下去。


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蔣軍
水產養殖網: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今年安徽省稻蝦綜合種養的基本情況。
蔣軍:截止今年4月份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57萬畝,總面積達到317萬畝。稻蝦綜合種養面積位居全國第二,增量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六安市66萬畝、滁州市60萬畝、合肥市46萬畝、安慶市30.5萬畝、阜陽市22.6萬畝、淮南市21.9萬畝。發展較快的縣有霍邱40萬畝,全椒24萬畝,潁上20.2萬畝,定遠18.2萬畝,長豐18萬畝,壽縣15萬畝。沿淮稻蝦產業經濟帶逐漸形成,為稻蝦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下了基礎,預計2019年全省小龍蝦產量30-35萬噸。由於稻蝦連(共)作投入少、技術簡單易學、勞動強度不大,小龍蝦市場穩定、效益高,發展迅猛,面積占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的95%以上。自2015年大面積推廣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以來,各地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各地逐漸形成了適宜本地地理特點的稻蝦種養模式。
水產養殖網:在安徽省稻蝦綜合種養的走訪調研過程中,有沒有一些比較突出的地方模式值得介紹?
蔣軍:霍邱三流鄉稻蝦連作模式,當塗精品龍蝦種養模式,巢湖繁養分離的20:80稻蝦種養模式等都是在全省範圍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其中三流稻蝦連作模式最大的特色和亮點在於秋季放苗。一般在水稻9-10月份收割後,稻田加水,如果是初次養殖的田,一般每畝投放蝦苗4000-5000尾,養過蝦的田,在水稻插秧時田裡留有種蝦,在稻田自繁自育,9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後加水進入小龍蝦養殖期。年前一般不投喂飼料,年後開春投喂一些黃豆、玉米或人工配合飼料(每畝一般不超過40斤),到3月份即開始捕撈上市,畝產可以達到150-200斤。該模式有三個優點,一是上市早,效益高。三流龍蝦比其他地區早上市20天以上,一般3月份就開始捕撈上市,5月份基本結束,之後開始水稻種植,由於此時市場龍蝦少,相比其他模式5-6月集中上市,價格高出50%左右,今年3月底當地收購價格一般都在36-39元/斤;而我省其他地區一般都是春季才開始放苗,5月--6月捕撈上市,由於上市集中,較大規格龍蝦也只有十幾元/斤。二是投入少、成本低。尤其是已經養過蝦的田,有的蝦苗可以自給,有的只需補充少量蝦苗,飼料成本一般也不超過每畝100元。三流鄉雙塔村李德龍介紹說,今後即使龍蝦價格降到6元/斤,三流養蝦模式也不會虧。三是氣溫低,病害少。9月底至翌年5月初是三流模式龍蝦的主要生長期,由於這一時期氣溫低,水質穩定,5年來三流鄉未發生過小龍蝦病害,「養蝦5月瘟」的難題在三流鄉被解決。
水產養殖網:今年伴隨著小龍蝦價格行情波動較大,很多養殖戶直呼虧本,在你們調研的過程中,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蔣軍:我站在全省各地通過走訪和問卷形式調查了84戶種養主體養殖小龍蝦盈虧情況,其中老種養戶46戶,面積19826畝;新發展種養主體38戶,面積6327畝。其中老種養戶盈利43戶,占調查戶數的93.5%,虧損3戶,占調查戶數6.5% ,46戶平均畝產小龍蝦200斤(最高400斤/畝),平均每畝小龍蝦銷售額3101元,(最高6000元),扣除田租,飼料、生產資料(地籠、船、投食機等),每畝小龍蝦利潤1278元,宣州區洪林鎮念念家庭農場最高畝利潤4050元(不含水稻收入)。老種養戶總體經濟效益較好。
新發展的種養主體,盈利17戶,占調查戶數的44.7%,虧損21戶,占調查戶數的55.3%;21戶虧損的新發展戶平均畝產小龍蝦139斤、每畝銷售額1890元,平均每畝虧損805元(不含水稻收入)。新發展養殖戶虧損,主要是由於春天投放的小龍蝦苗種價格高,又趕上5月底至6月底集中上市,價格走低,第一年需要稻漁工程改造、外購苗種、添置生產工具等投資大,缺乏種養技術,效益較差。但大部分新養殖戶都留足了種蝦,為明年生產解決小龍蝦苗種,打下基礎。有的養殖戶積極調整種養模式,採取延遲上市,養二茬蝦等方式提高效益。


水產養殖網:每年的小龍蝦價格波動符合季節性波動規律,集中上市更加集中,導致價格低於預期,養殖戶如何去應對這樣的情況呢?
蔣軍:每年5-6月是小龍蝦集中上市時間,價格最低。今年受早春低溫陰雨影響,小龍蝦苗種投放較往年推遲20天左右,商品蝦上市相應延遲,且更加集中,因此小龍蝦價格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5月底至6月底小龍蝦價格為最低谷。5月20日前小龍蝦價格高於去年3-5元,5月底後逐漸走低,中規格小龍蝦11-12元/斤,最低時8-9元/斤,大規格蝦15-17元/斤,加工廠收購的小規格蝦5-7元(我省加工廠有50%的貨源來自於湖北),總體低於去年5元以上,但仍高於2017年的價格水平;6月26日後價格開始回升,7月份後逐漸回升,但大規格蝦與去年持平,小規格蝦仍低於去年7元以上。主要原因是往年7月份後即為小龍蝦淡季,今年由於種養模式的調整,7月份後仍有很高的上市量,受溝淺、水質、水溫難控制以及放養密度大等因素,後期小規格蝦規格偏小,質量差,影響市場競爭力。
今後要引導種養主體瞄準市場,不斷優化種養模式,錯峰上市,提高小龍蝦上市規格和質量,同時各地要加大小龍蝦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和冷鏈物流配送,大力發展小龍蝦加工產業,解決小龍蝦集中上市和全規格收購問題。
水產養殖網:解決龍蝦集中上市的收購問題,關乎收購、加工等相關產業鏈,您能談談就目前安徽省這些產業鏈的現狀嗎?未來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去發展?
蔣軍:我省小龍蝦交易市場極不發達,過去小龍蝦交易往往都是靠田頭路邊設立收購點,商販幾道轉手才能到餐桌,市場也主要以省內為主。隨著稻蝦種養規模的擴大,我省生產的小龍蝦近幾年主要銷往江浙滬地區,華北東北西北也有較大增量,市場越來越大。
小龍蝦規模加工企業15家,主要分布在沿淮和環巢湖,年加工能力5萬噸, 2019年實際加工量3萬噸, 主要企業有金寨興合、壽縣華祥、明光永言、巢湖大鑫、巢湖三珍、壽縣如金等。產品以加工傳統的凍熟蝦仁為主,大約4000噸左右,主要出口美國和歐盟。隨著小龍蝦國內消費市場的興起,一些企業開始將市場轉向國內,產品有蝦尾、調理蝦,清水整隻蝦、蝦仁等。明光永言、合肥飛菲食品加工的調味蝦和為餐飲企業加工的半成品蝦,市場供不應求,壽縣華祥公司計劃進軍甲殼素精深加工。
小龍蝦加工產業帶動意義重大,解決了5-6月份小龍蝦集中上市,傳統種養模式由於養殖繁育一體,會產生大量8-15克的小規格蝦,而這種規格的蝦龍蝦店一般不採購,加工廠主要將這種蝦加工成蝦仁出口或內銷,加工廠全規格收購,稻蝦種養主體養殖的各種規格的蝦都能上市銷售,解決了後顧之憂,增加了收入。據調查加工10000噸小龍蝦,可帶動30-40萬畝種養基地。
水產養殖網:在稻蝦綜合種養的過程中,無論是蝦還是稻蝦米,在推廣的過程中品牌會對產品有怎樣的加成?
蔣軍:自2017年農業農村部開展國家級稻漁綜合示範區創建以來,我省有7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稻漁綜合示範區認定,位居全國第二(湖北8家);霍邱縣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生態養蝦第一縣 。對擴大安徽稻蝦產業影響力,規範我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帶動小戶散戶新戶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起到很好引領作用 。
合肥龍蝦節自 2002年開始連續舉辦18屆,2017年農業部授予合肥龍蝦節「示範性漁業文化節慶」,中國漁業協會授予合肥市「中國淡水龍蝦之都」稱號,合肥龍蝦節已成為我省重大民俗性節慶活動和我省今後農民豐收節的載體。六安、滁州、霍邱、蒙城、桐城雙港鎮也都舉辦了各具特色的龍蝦節。對宣傳稻蝦產品,推進稻蝦綜合種養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合肥龍蝦、赤鎮龍蝦、霍邱龍蝦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定 ;稻田養殖生態大米逐漸被社會認可,蝦田米成為稻蝦綜合種養增收的又一個增長點。全省已註冊的稻漁綜合種養生態大米品牌200多個;全椒「百子銀花」、定遠「初心」、長豐「軍松」、巢湖「巽風湖」品牌影響力顯現。


水產養殖網:安徽省在促進稻蝦綜合種養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蔣軍:政策推動,引領發展、嚴格標準,規範發展、加大調研力度,轉變服務方式、開設視頻課堂、及時印髮指導意見,規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協助舉辦全國性行業會議,提升安徽省水產影響力、積極組織種養企業參加種養企業參加稻田養殖生態大米評比、積極組織種養企業參加種養企業參加稻田養殖生態大米評比、撰寫產業發展報告,指導產業發展。
水產養殖網:目前在稻漁綜合種養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去改善?
蔣軍:稻蝦綜合種養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快與虧並存,重生產輕市場等問題。
一是種養主體缺少稻蝦種養技術和知識,這是小戶、新戶、散戶種養失敗的重要因素,關鍵技術、適用模式不被種養主體掌握,道聽途說,盲目跟風,種養虧損。
二是小龍蝦苗種瓶頸更加凸顯,苗種的質量、供應時間、運輸成活率等是影響新發展地區種養效益的主要因素。
三是種養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上市都集中在5-6月,龍蝦滯銷,蝦價下跌,影響收益。
四是市場體系建設滯後,區域性批發市場缺乏,一些地方小戶新戶散戶養殖的小龍蝦或無處交易或小商販壓價,致使豐產不豐收,冷鏈物流配送發展緩慢,致使安徽小龍蝦市場競爭力下降。
五是加工產業滯後,企業規模小,產品單一,帶動能力不強;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加工企業產品積壓,交易價格較去年大幅度下跌。
六是基礎設施薄弱,部分種養基地水利、電力、道路不配套;一些地區用水用電問題突出。稻蝦綜合種養主要是利用每年9-10月份水稻收割後至來年6月份水稻插秧前的間隙進行小龍蝦的養殖,由於這時水稻生產已經結束,農業生產停止調水,致使小龍蝦養殖用水困難,影響小龍蝦產量、質量,一些地區還導致小龍蝦病害頻發。
水產養殖網:2020年如何在產業鏈各個方面做好稻蝦綜合種養的相關工作?
蔣軍:
(一)技術層面
1、加大小龍蝦秋季苗種繁育技術的推廣,改自然繁殖為人工繁殖,有條件的可以開展網箱育苗、溫室大棚育苗和工廠化育苗,解決小龍蝦秋苗和早春苗的供給能力;
2、開展小龍蝦品種選育工作,提升小龍蝦種質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3、開展小龍蝦苗種運輸技術的研究,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成活率;
4、推廣霍邱三流鄉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從種養模式上解決集中上市,降低成本,減少風險,提早上市,增加效益;
5、推廣養繁分離、集成優化推廣精品龍蝦種養模式,提高小龍蝦上市規格和品質,打造安徽精品龍蝦;
6、強化實用技術、適用模式的培訓,讓農民一看就會,一學就懂,充分發揮稻蝦綜合種養在產業扶貧中的作用;
7、開展技術評價,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組織漁業、種植業、產業發展、市場建設等方面專家成立獨立的評價工作組,通過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分析,評價綜合種養模式的技術性能,並提出優化建議,以確保稻漁綜合種養穩糧、促漁、提質、增效、生態、環保等功能的有效發揮。
(二)、產業政策層面
1、加強小龍蝦苗種基地建設,推進種養企業良種化;
2、整合涉農資金,把稻漁綜合種養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範圍,完善水利電力道路基礎設施,創建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加強大戶對小戶散戶的帶動,加大大戶與貧困戶的銜接;
3、推動漁米品牌建設,通過支持「三品一標」認證,參加農產品交易會、漁博會,舉辦優質蝦稻米評比大賽等形式,提升安徽蝦稻米的市場競爭力;
4、推進產業集聚和區域性發展,建設3個以上百萬畝的市、10個30萬畝的縣和一批稻蝦特色小鎮;
5、支持小龍蝦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穩定外貿出口,研發新品爆品,開拓國內市場,解決小龍蝦集中上市和全規格收購,為稻蝦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托底;
6、完善小龍蝦交易市場建設,發展冷鏈物流,讓安徽小龍蝦走的更遠,競爭力更強;
水產養殖網:您怎麼看2020年的小龍蝦產業,是否要給產業打打氣?
蔣軍:其實2019年的小龍蝦行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壞,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成本投入在養殖品種中算比較低的,在做好正常的養殖管理的前提下,收益還是不至於虧本的。再加上品質較一般稻米高很多的稻蝦米,在收益上還是有保證的。今年安徽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乾旱,對於小龍蝦的過冬產卵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會有部分水源條件不好的地區,抱卵蝦會在洞中乾死,這樣就會造成明年開春早期,蝦苗的供應會存在一個小的缺口期,但對於全年的養殖影響不大。在產業規模和產量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做好冬季的日常管理工作,並在來年做好錯峰銷售,抓住價格高峰期。同時做好成蝦品質的把控,市場上不缺蝦,缺少的是高品質的好蝦。只有在把養殖、管理工作,以及錯峰銷售做好,收益自然有保證。目前市場上銷售比較困難的還是小規格的成蝦,在深加工領域會鼓勵企業將更多的將精力投入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工作上。解決了小規格蝦的出路問題,對整個龍蝦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有提振作用的,政府層面也會做好引導和政策扶持工作。也相信2020年的小龍蝦產業在多方努力下會健康發展。

作者:水產養殖網 吳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bMJmW8BxtCz63RLCN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