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寧願選擇衰老,也不選擇永生,其實我們對進化有些誤會

2019-09-12     科學信仰

生存對於任何一個物種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最令人困擾的是,無論我們為生存付出多少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對個體而言,生存必將走向死亡。衰老和死亡幾乎是所有生物無法逾越的一道坎。生命在經歷了漫長的30多億年的進化之後,仍然無法擺脫這個魔咒。

為什麼一定要衰老和死亡呢?這似乎有點說不通,因為對於任何一種生命形式而言都存在著一個不證自明的基本公理​,那就是生存是生命的第一需要。而生物進化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強大的生存能力,既然如此,生物為何不選擇向永生進化呢?

是否能夠通過進化而實現永生是一個未知之數,但我們可以假定這行得通,即使如此生物也不會如此選擇。

這是因為我們對進化存在著誤會。進化的終極目的的確是為了生存,但並不是為了身體的生存,而是為了基因的生存。生命的延續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基因的複製,所以進化的終極目的就是不斷優化基因的複製,以保證基因的無限傳承。

對於任何一個生命個體而言,它出生、成長、生育,至此也就完成了基因的複製與物種的傳承,此時就個體而言,它對於整個物種的「生存」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向永生進化對於整個物種而言是徒勞的。

如果這令人難以接受,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正是因為有了衰老好死亡,才有生存的可能。

簡單來講,人體是由一個個細胞所組成的,皮膚、肌肉、臟器無不如此。而在生命的活動過程中,細胞必然會受損,受損就會死亡,死亡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就是一場自由基的噴涌。

而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有細胞死亡,如果任由自由基在我們的體內以點的形式不斷噴涌,我們的機體早就無法存在了。於是我們的身體具有了衰老的功能,衰老使得受損的細胞能夠有序的死亡,為我們的存在提供了基礎的保障。你痛恨衰老,殊不知,你能夠存在皆是因為衰老。

其實,對於複雜生命體而言,即使想要向永生進化,基本也是無法做到的。

因為複雜生命體的DNA在複製的過程中會出現損耗,染色體兩端的端粒會因此而變短,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即使生命體通過進化使得端粒酶能夠不斷延長,但有一個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的,那就是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異以及細胞代謝所產生的損傷積累,所以衰老和疾病是複雜生命體無法擺脫的一個魔咒。

其實,說是魔咒也不準確,因為如果複雜生命體真的實現永生,可能才真是一場噩夢。為此,科學家們通過數學模型對多種生物體的進化過程進行了模擬。

科學家將一些生命體設定為永生狀態,模擬結果顯示,所有擁有永生能力的物種存續期都是極短的。

這是因為這些生命形式的進化速度非常慢,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且永生限制了物種的繁衍速度,因為資源是有限的,沒有死亡就沒有新生,如果二者不能實現平衡,那麼生存所依賴的最基本條件很快就會崩潰,物種將會面臨更快的滅絕速度。

​所謂物極則必反,生物向永生進化,實際上就是向死亡進化,而通常被認為是邁向死亡的衰老過程,實際上卻是保證生物生存的基礎所在。永生只是生命個體的一場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Qo9gG0BMH2_cNUg0C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