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支援武漢醫療隊一隊兩天送9名患者出院,治癒患者連寫兩封信致謝

2020-03-04     廈門日報社

廈門支援武漢醫療隊一隊隊員與出院患者合影。(廈門醫療隊一隊 供圖)

  「阿姨,出院以後,您要注意營養,適當活動,做做呼吸操……」來自廈門市海滄醫院的李淑梅細心地交代病人出院後應注意的事項。

  3月2日上午,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廈門支援武漢醫療隊一隊再傳捷報,有4名患者治癒出院。而前一天,有5名患者同時出院。這9名患者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50歲,其中還有一對夫妻。這是該病區集中出院最多的一批,目前累計有26名患者治癒出院。

  作為武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醫療隊嚴格落實各項制度,建立日評估制度,實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加強心理干預,促患者儘快痊癒。廈門支援武漢醫療隊一隊領隊、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樂家振牽頭成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小組,積極開展病區、院區疑難病例、死亡病例討論會議,通過多學科聯合討論,形成疑難病例分析報告,降低病區危重患者的變症率和死亡率;同時在市衛健委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遠程醫療會診,充分利用廈門多學科專家團隊的力量,指導與支持醫療隊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切實降低死亡率。

  據介紹,危重症護理團隊的技術要求比普通病房更嚴格。從病情監測、遵醫囑給予各種治療護理,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以及擦身翻背、洗漱排便等生活護理,再到心理護理、人文關懷……醫護人員成了患者在隔離病房中最親密的人。

  已經出院的陳阿姨寫了兩封感謝信送給醫護人員。就是這樣一封封特殊的患者「告白」信,見證了鷺島、江城聯手戰疫的歷程,讓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倍感溫暖。


同步

  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表彰一批隊員

  廈門領隊王倫獲「先進標兵」稱號

  為表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表現突出的隊員,2月29日,中共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委員會、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對一批隊員進行表彰,福建隊有10名隊員獲得「先進標兵」稱號,他們分別是:鄭麗兵、王倫、張秋香、吳美蓮、林月美、王小芳、蔡婉妮、雷樂鶯、林榕、林燕梅。這其中有一名廈門隊員——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主管護師王倫。

  作為廈門領隊兼護士長,王倫一抵達武漢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入艙為病人鋪床、進行院前培訓、開會……廈門隊員用「神龍見首不見尾」來形容王倫的狀態:「他總是行色匆匆,連吃飯時都對著電腦寫報告。有時候飯吃著吃著,人就不見了,後來才知道他又趕去開會了。」

  元宵節當天是王倫入艙當班的第一天,由於各種原因,他在艙內整整待了13個小時。忍著飢餓與脫水的煎熬,出艙時他已疲憊不堪,面容憔悴,鼻部及雙側耳部深壓,嘴唇嚴重脫皮。

  隨著工作慢慢上手,2月17日,艙內迎來了首批出院病人,王倫這才鬆了口氣。王倫說:「我們要繼續努力,繼續付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據悉,2月29日,東西湖方艙醫院132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出院,其中福建省專業護理醫療隊負責的患者有22名。

  廈門醫療隊6名隊員火線入黨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這鏗鏘有力的宣誓聲,讓人聽了熱血沸騰。

  日前,廈門市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臨時黨委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廈門醫療隊隊員莊良金、蔣麗艷、彭永挑、梁金鳳、曾淑敏、肖雄等6名預備黨員在領誓人帶領下,面向黨旗莊嚴宣誓。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質量管理部副主任莊良金表示,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和追求,「今日在武漢這個特別的地方,特別的時間裡終於實現,這是人生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時刻。」

  據悉,廈門醫療隊參加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以來,隊員們克服困難,連續奮戰,黨員同志身先士卒,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非黨員同志不甘落後,迎難而上,政治上積極追求上進。截至2月26日,162名非黨員隊員中共有119人遞交入黨申請書,占非黨員隊員的73.5%。


相關

  心理干預小組赴武漢前線

  設計「安心卡」 消除患者顧慮

  最近,廈門醫療隊二隊隊員小方(化名)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了。她剛到武漢時,因疲勞和緊張,同時又擔心同在武漢超市當志願者的父親,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隊里的「定海神針」——以廈門市仙岳醫院心理專家丁麗君為首的心理干預小組作為心理增援團隊來到武漢前線,穩住了醫療隊的「軍心」,讓醫患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怎麼讓患者配合醫護?病區有位陳阿姨每到飯點,總是第一個衝出來搶盒飯,她在病房裡的私有物品也不允許護士們挪動。原來,她的潛意識裡認為除了自己,其他人身上都是帶病毒的。有類似陳阿姨這種想法的患者不在少數。針對這種情況,丁麗君設計了一款「安心卡」,上面備註:「請您放心,我們在對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前,均已做好消毒處理。在進入您房間前,再次消毒了。」這張溫馨卡片掛在每輛治療車上,醫護人員為病人服務時也會出示「安心卡」,消除了長期在密閉空間治療患者的顧慮,效果明顯。陳阿姨再也沒有出現過排斥護士們的行為。

  怎麼讓連續奮戰的醫護人員釋放身心的疲累?心理干預小組從身體、心理、行為等多方位出發,對醫護人員進行《面對患者的不良情緒怎麼辦》的培訓;借用視頻平台,為廈門醫療隊二隊的隊員們提供訴說和被傾聽的雲空間,不時分享音樂,教給大家放鬆的技巧。目前已開展雲視頻小組8場,一線醫護人員有66人次參與;個體諮詢34人次;藥物諮詢8人次;微信群諮詢29人次。

  現在,小方每天都能睡個安穩覺。剛剛結束一次戰地心理健康輔導的廈門醫療隊二隊隊員小高說:「經歷了抗疫前後的心理歷程,發掘以前所經歷的人生中的失敗和痛苦都是小事。等我戰疫結束回到廈門,將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蓴 劉蓉 通訊員 張從雲 楊春燕 李鵬 藍玉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QnqpHABgx9BqZZInj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