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1月初盤點院線新片的時候,我給大家安利了一部值得牆裂期待的電影。
它由「007」丹尼爾·克雷格、「美隊」克里斯·埃文斯等一線好萊塢明星主演,在國內外評分網站上連連收穫炸裂口碑。
這部影片從多倫多電影節亮相至今,依舊擁有爛番茄新鮮度96%,MTC85,豆瓣8.5分的超高評分。
毫無疑問,它將是近期少有的高口碑進口大片。
周五,這部好萊塢頂配電影終於登陸院線,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的故事始於一場離奇自殺。
坐擁億萬資產的懸疑小說家剛剛過完85歲生日,就被發現死在自家莊園。
葬禮結束後,家族後輩們迫切等待遺囑公布,希望能分到富豪的版權、房產和存款。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聲稱被匿名人士僱傭的偵探不期而至。
他根據種種可疑跡象,斷定富豪的自殺另有隱情,而每個家族成員都有殺人嫌疑……
從這個劇情設定就能看出,《利刃出鞘》高調致敬了「偵探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片中的家族莊園、離奇死亡、偵探介入、全員可疑等元素,都會讓人立刻想起阿婆的作品。
實際上,導演萊恩·詹森正是「阿婆」的鐵桿粉絲。
此前他就坦言,這部電影深受阿加莎改編作品的影響,比如大家熟悉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破鏡謀殺案》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富豪在劇中的角色設定恰恰就是一位舉世矚目的懸疑推理暢銷小說家。
《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籌備十年的《利刃出鞘》並非只有模仿和致敬,它還在此基礎上顛覆了阿加莎的敘事套路。
在阿加莎的推理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物之間的內在矛盾,在最後一刻才會隨著真相揭曉。
比如《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死者看上去與車上的其他人素不相識,與案情相關的嫌疑人也都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乍看之下,命案如同一起偶然事件。
然而,波洛偵探經過審問和推理後,才發現每一個嫌疑人背後都與死者有著微妙的關係,最終構成了殺人動機。這場看似偶然的謀殺,其實是一場早有預謀的集體復仇。
而《利刃出鞘》的顛覆之處,就在於它一開始沒有刻意隱藏人物的矛盾。
影片開場不久,就通過閃回的方式,揭曉了去世的富豪與幾個晚輩之間的不合。
比如,在死前的生日當天,富豪曾與外孫發生過激烈爭吵,他還切斷了對大兒媳的資金援助,解僱了小兒子在出版社的所有職務,並向女婿攤牌,發現了他出軌的證據……
可以說,影片從一開始就給觀眾開了「上帝視角」,鎖定了幾位與死者有關的重大嫌疑人,並表明他們的殺人動機。影片之後的情節也呈現出一種重推理、輕懸疑的風格。
之後,隨著遺囑的公布,唯一能繼承遺產的家庭護士成為了整個案件的關鍵人物。
也正是通過護士這條故事線,影片完整勾勒出富豪死亡當晚的來龍去脈,讓人一度認為真相在影片過半就這麼水落石出。
但看到後面便會發現,影片一開始給出的「上帝視角」也並非全知,這不過是導演給觀眾埋下的一個伏筆。
當你以為護士的故事就是真相時,其實劇情一直在默默地通過各種細節為最後的真相做鋪墊,護士的每一次有關「真相」的回憶細節,都在最後得到了呼應。
在這裡我就不多給大家劇透了,可以說的是,《利刃出鞘》是一部出色的致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電影,不看到最後一秒,真的無法知曉全部真相。
從故事架構和敘事方法來看,《利刃出鞘》完成了懸疑犯罪片的任務,把觀眾牢牢地按在了銀幕前,即便故事中人物眾多、信息量巨大,但劇情緊湊得毫無尿點。
當然,僅僅做到這些,它還不足以獲得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它在一個懸疑犯罪的故事裡,完美融入了笑點和熱點,是一部能讓你開懷大笑又恍然大悟的影片。
美隊放下盾牌放飛自我
片中的幽默,一部分來源於家族內部的抓馬大戲。
在遺囑公布前,幾個後輩因為巨額遺產明爭暗鬥,為了確保自己能分到更大的蛋糕,他們要麼背地裡使壞,在偵探面前猛爆黑料,企圖攪黃別人的繼承權;
要麼直接放下上流精英的架子,親自下場撕叉,身份與言辭的反差宛如一場狗血宮斗大戲。
另外,影片還將低級趣味的「屎尿屁梗」玩出了高級花樣。
片中人畜無害的護士,有一個神奇的隱藏技能:一說謊就會不受控制地嘔吐。
這個立竿見影的「測謊技能」深得偵探的青睞,他直接把護士當作自己的「華生」帶在身邊,讓她用嘔吐印證自己的推理,一度搞得可憐的護士難上加難……
這些笑點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影片的驚悚感,讓觀眾在爆笑之餘,順帶get到各種細節信息,可以說完美將喜劇和懸疑兩種類型結合起來。
而除了笑點之外,《利刃出鞘》也是一部緊跟時事熱點的電影。
其中最明顯的一段情節,是富豪的兩個兒媳,曾因為美國的移民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但到底是該敞開大門迎接外人,還是該火速建牆往外趕人,兩個兒媳都無法做到邏輯自恰,最後居然逼著身為移民的護士出面「評理」,氣氛只能在尷尬中收場。
如果說這段戲是片中對美國社會現狀的一個明指,那麼整個案件從發生到水落石出,則是對種族問題和美國歷史的一次深刻隱喻。
片中的富豪身為一家之長,身上有許多美式符號:白人男性,掌握金錢和權利,桌面心愛之物為一枚棒球,咖啡杯上霸氣地寫著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字樣……
眾多後輩對他馬首是瞻,盡情享受著富豪打下的物質基礎,對移民出身的護士也表面示好。
然而富豪去世後,莊園裡昔日的和睦瞬間不復存在,大家開始因為巨額家產而內訌,尤其是在得知遺產居然都被分給了一個「非法移民」,這幫人便紛紛撕下偽善的面具,勢要跟護士爭個你死我活……
諷刺的是,讓這些人爭得面紅耳赤、甚至不惜拔刀相向的那座「美國人才配住」的莊園,其實是他們的父輩從巴基斯坦人手裡買來的……
正因為這種犀利的政治諷刺和階層批判,《利刃出鞘》在專業影評人那裡獲得一致好評。
像這樣的隱喻細節,在片中其實還有很多,特別值得推理迷、細節控去二刷、三刷深挖。
比如其中有一個對於劇情推動相當重要的「棒球」,我在看完點映場後和從小在美國生活的朋友聊起來時,他還特地給我做了科普,原來棒球,在美國人的文化裡面,有探索的含義;
而那個前面提到過的自帶slogan的馬克杯,也同樣非常重要,因為在美國語境里,杯子代表著「權力」,而那個杯子最後流轉到誰手裡,也恰好完美呼應了影片的結局。
而對於熟悉「007」丹尼爾·克雷格和「美隊」克里斯·埃文斯的小夥伴來說,這部電影還會打破你對這兩位演員的固有印象。
片中的丹尼爾·克雷格不再是裝備精良的英國特工,而是操著一口美國南方口音的私家偵探(讓一個英國人模仿美國南方鄉巴佬的口音可真是難為他了)。他憑藉敏捷的頭腦和驚人的觀察力,在蛛絲馬跡中尋找到最後的真相。
而克里斯·埃文斯也徹底放下了美隊的嚴肅正經,得到了放飛自我的機會。他在片中扮演啃家底的花花公子,一臉壞相地跟家人展開激烈罵戰,成為家族抓馬的焦點。
總的來說,《利刃出鞘》是近期難得的寶藏電影,它兼具推理、反轉、幽默和隱喻等元素,特別符合國人的觀影口味。而且它也是今年院線少有的、和美國完全同步上映的、一刀未剪就過審的好萊塢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