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小孫,染髮、帶耳釘、染指甲、帶手機,被請到辦公室,一問3不答,擺出不怕批評、不怕處分、不怕勸退的架勢。
她心裡門兒清,你們學校是紙老虎而已。
後經了解,她就是上次3次翻牆逃學的女生,有著豐富的與老師心理戰的經驗。
但這個事情肯定是要處理的,如果不處理,校風也好、班風也好都要受影響,學校更是要承受來自外界的巨大壓力,「喏,你看,這個學校的學生染髮、帶耳釘也沒有關係的!」
於是,我打電話給她媽媽,要求來校協助處理。
她媽媽回答,「晚上我會好好說說她的!我現在很忙的!」一副學校有點大驚小怪的口氣。
我說,「3次翻牆,現在又染髮、帶耳釘、染指甲、帶手機,再不處理,是無法讓她回教室的。我們只能找專門教室、專門的老師對她進行單獨輔導!」
好說歹說,她媽媽來了學校,一走進辦公室,我對眼前的情況就秒懂了!只見這位媽媽滿頭金髮、低胸裝、超短裙,臉上一層厚厚的粉。
「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手機拿出來幹什麼?」她媽媽軟綿綿地責怪她!
我一聽這話,感覺哪裡怪怪的!怎麼是怪她把手機沒藏好呢?不是應該怪她怎麼把手機拿來學校麼?
「叫你不要染頭髮,你看這麼黃,學校肯定不同意的!」她媽媽繼續教育她。但我看著她媽媽自己腦袋後面搖著的金色馬尾,感覺這話一點力道都沒有。
最後,不管怎麼說,我還是終於勸動這位媽媽把孩子先帶回家,染回黑髮、放好手機、去掉指甲油後再來學校。
兩母女悻悻然地離開了學校!
1、教育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學校單方面發力,孩子受力不均,容易跌倒。
很多班主任在平時處理學生時,總是不遺餘力,大部分家長肯定都會很支持,可但凡遇到一小部分家長給你使絆,估計你連晚上睡覺想想,都能嘔出二三兩血來。
就有這樣的班主任,考試前擔心學生考不好,就在群里督促家長監督孩子學習。家長直接一句,「我們能監督,要你們老師幹什麼?」
家長這句話有沒有道理?當然有!但是班主任一看到這樣的話,是不是要氣出二三兩血來?
那麼,說這樣的話的家長又得到了什麼呢?無非是口頭上痛快了,感覺終於氣到老師了,有一點小自豪。但他傳遞給自己的兒子的是什麼信息呢?「尊師重教」一文不值。可以很肯定地推斷,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對於知識、對於老師是沒有敬畏心的,他很難在學業上取得成績。
我曾聽過一位老師講過這樣的觀點,不是特別贊成,但也覺得有一定的道理:
「教育是家校合力的結果,家長出多少力我們才出多少力,如果家長不出力,我們出全力,受力不均容易讓孩子跌倒,然後,家長還要怪你,你怎麼把我孩子推倒!」
2、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才是起關鍵性作用的因素。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觀點,「老師,我小學都沒有畢業,字也認識不多,教育孩子我沒有辦法!」
這類家長的潛台詞其實就是,老師,孩子交給學校了,教育就完全是你學校的事情,孩子教育不好,也都是學校的責任。
如果家長持這樣的觀點,那麼,你孩子的成長註定比別得孩子艱難。因為你壓根沒有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的決心。
以我今天遇到的這個事情為例。這個孩子之所以會產生染髮、戴耳釘、帶手機等等問題,就是因為家長起到了一個不好的示範作用,可能這個孩子做到這個程度,心裡還會想,「我還沒穿低胸裝呢,給你們穿校服就不錯了!」
所以,和很多老師在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就講,「除非這個媽媽有決心,自己把頭髮先染回來,否則根本就沒有資本去教育自己的女兒!」
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3、執著守護小部分人「不想接受的權利」,卻要去傷害大部分人的合法權利,這筆帳我們算過麼?
看到我上面的這個例子,可以想像,肯定很多人會糾結於,「老師,你怎麼能讓學生從教室里出來?你這不是侵犯了她學習的權利了麼?」
面對這樣的指責,我總會感覺很無奈,現在的教育很多時候就是被這種無端的指責,搞得連最基本的尊嚴也沒有了。
······
我不是在為這些教育行為進行辯駁,只是···能給我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法麼?一種只愛不罰的完美教育!
當這些指責的聲音多起來,敢管理的老師少下去;直至校園霸凌都驚動教育部了!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在執著地守護小部分人「不想接受的權利」時,又傷害了多少「想要享受權利」的人的利益?
以今天的例子為例。這樣的學生,如果我們都不敢對她進行管理,學校連要求她走出教室的權力都沒有,那麼,其他學生怎麼辦?又會怎麼想?
讓這種違紀的行為像病毒一樣蔓延,這就是對「義務教育」最好的詮釋?
這些,很需要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
分享今天這樣一個案例,不是指責什麼,抱怨什麼,而是想通過案例的分享,讓家長反思一個問題,「我們真得懂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麼?」
你以為你懂,可你或許不懂!
以身作則是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尊師,她就會守紀;你溫良,她就會恭儉讓!
千萬不要因為你,讓孩子在成長路上比別人多更多困難!
各位網友,針對君山今天分享的問題,你又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