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油餅
高燕
說起蔥油餅,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道麵食吧!
小時候,日子過的緊吧,估計大家能吃上頓蔥油餅就感覺非常不錯。
記憶中,母親很會持家過日子,所以小時候我們沒有挨餓。母親常常攤煎餅,有時候蒸饅頭,偶爾烙上幾次蔥油餅犒勞一下大家。因為那時食用油還比較短缺,最早吃動物油,大多是豬油。母親把白色的豬油均勻地塗抹在擀好的麵皮上,上面撒上鹽,再撒上蔥花,用長長的擀棒軸子擀的又大又圓;然後端去飯屋的大鍋上,用麥秸或者玉米杆點著火,等大鍋熱了把餅放進去;一面烙的差不多緊緻了,再翻過來烙另一面,直至兩面金黃。
記得一次放學回家,學著母親的樣子烙餅,大鍋還沒熱就把餅放了進去,結果翻餅時把麵皮拽的老長,怎麼也拖不出來。所以也就長了記性,必須熱鍋時才能加餅,這樣底面才不至於粘鍋。這種大鍋燒柴烙出的餅特別特別香。父親不吃肉,我們姐弟也學著父親,但是母親用豬油烙出的餅,那大老遠就能聞到的香噴噴的味道,使得我們每個人都垂涎欲滴,吃的津津有味。這是最初的蔥油餅的記憶。
後來日子漸漸富裕了,油也富餘了,母親就經常給我們烙油餅。雖然是經常,但每次都好像意猶未盡,那口齒留香的蔥油花的香味,在唇齒中回味很久。從小我最愛吃的就是蔥油餅,特別是死面(沒有經過發酵的面)的,每次都吃上三四塊,母親常常說我胃口好,吃那麼多也不鬧肚子。
我愛吃蔥油餅的習慣一直持續到高中。記得那時住校,每到周六就迫不及待地回家,媽媽就給我做最愛吃的蔥油餅。我放開在學校耽磕了一周的肚子,盡情吃起來……想不到周六回校上晚自習,肚子就開始疼,趕緊跑廁所,拉肚子了。這樣折騰了好幾次,終於把我沒節制的吃油餅的「惡習」改過來。這是青少年時候對蔥油餅的記憶。
參加工作後,蔥油餅已是家家戶戶普遍的麵食了;油也不是什麼稀缺之物了,大多用植物油――玉米油,大豆油,色拉油,花生油,橄欖油等等各種各樣、應有盡有。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不同的喜好。
結婚成家後,為了給女兒烙出好吃的蔥油餅,我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學會了好幾種烙蔥油餅的方法,逐漸得到了女兒的表揚和認可。
下面介紹兩種簡單的做法,大家跟我學起來吧:
第一種是首先把麵粉和水按2:1的比例調和好,記得水一定用溫熱的,這樣和出的面柔軟筋道,口感好;面揉好後表皮刷上一點油,放盆里,用濕布蓋上醒30分鐘。接著切蔥花,蔥白放入碗中,澆上熱油,蔥葉切好備用。然後麵糰擀成大薄片,刷上晾涼的油,撒上蔥花鹽,切成六塊,按順序依次疊起,再將四面敞口摁好,將麵餅擀薄。最後一步,把電餅鐺加熱刷油,把餅放進去轉動使其受熱均勻,一兩分鐘後翻面,煎至兩面金黃,這時誘人的酥脆蔥油餅就可以出鍋了。
第二種是用餃子皮或者剩餘的餃子皮當麵皮。先拿一片上面抹上油,撒上蔥花鹽;再拿一片蓋在上面,接著抹上油,撒上蔥花鹽;以此類推放上四五片,最後壓成團,摁好後擀成長條,用刀在中間劃四五下,然後用手拽起來擰起團,擀好上鍋即可。
以上兩種做法既簡單又快速,特別用餃子皮五分鐘就可以烙一張餅,大家學會了不妨一試。
蔥油餅不僅是一道美食,也是用來發家致富的好門路。
最近看過一個美食節目,一位劉師傅,他來上海做蔥油餅生意的時候,小兒子才二三個月,如今已是53歲,用烙油餅掙得錢供養了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同濟大學畢業,兒子也結婚成家了。記者採訪劉師傅,劉師傅不無自豪地說:二十多年了,我一直真誠做生意,用的油好,料子好,無添加劑,大家都來排隊買。「女兒常回家嗎?」記者問,「女兒雖然都很出息,但是我跟她們說『你們不管地位多高,一個月工資多少,也是你爸一個一個蔥油餅把你們供出去的』所以她們經常回來幫忙。」劉師傅樂呵呵地,看上去非常滿足。如今兒子子承父業,干起了蔥油餅的生意。記者問他的兒子,這麼年輕怎麼就幹起來這買賣?兒子回答說:從小就跟著父母攤攤子,擺馬路,如今父母忙不過來,生意又這麼好,再辛苦也不會把蔥油餅放棄的……
看來,蔥油餅這道美食,只要用心做,會有無限商機的。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胃口,還能讓經營的人發家致富;既受益於自己,又服務了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簡介
高燕,臨朐縣醫院職工。
文學創作愛好者,媒體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