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人,脫貧攻堅讓村裡有了大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2019-12-19     安岳縣廣播電視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瞬之間,脫貧攻堅又一年。放眼安岳脫貧攻堅各處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群眾臉上……

回首2019年,全縣全年擬退出的34個貧困村成功實現貧困發生率均低於3%,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人均達到6元以上,個別貧困村達到人均100元以上;通村公路、村文化室、村衛生室均已修建完畢並投入使用;各貧困村均實現通信網絡全覆蓋。3658戶9316名貧困人口均實現人均純收入超過3750元,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飲用水、生活用電、廣播電視,圓滿完成年度任務。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在安岳大地上徐徐展開,宏偉的小康夢在這片土地正逐步變為現實。

【長河源鎮黑塘村流轉土地發展檸檬產業】

三「落實」助脫貧

責任落實到位。縣級掛聯領導定期到聯繫貧困村開展督促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每人累計入村指導6次以上;各鄉鎮、貧困村積極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堅持挂帥出征、挂圖作戰、全員攻堅,有力確保年度脫貧攻堅各項指標圓滿完成;行業牽頭部門切實履行牽頭責任,按照扶貧專項部署要求,與鄉鎮和貧困村一道,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工作落實到位。全年新(擴)建通村通組公路26.08公里、生產生活便道13公里、小板路75公里;新建和維修提灌站、蓄水池和山坪塘等水利設施189處,實現高效節水灌溉4000餘畝;新建黨群服務中心8個,改建13個。162個貧困村有通信網絡、文化室、衛生室、通村硬化路和村級集體經濟人均6元指標全部持續穩定達標。

【雲峰鄉平頂村新修的小板路】

政策落實到位。全面落實教育、醫療、住房等扶貧政策。在義務教育有保障方面,資助救助貧困家庭學生18259人,資助資金1126.05萬元,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的目標。

「國家開展扶貧前,我每年住院都要自費五萬多。現在好了,享受國家醫療扶貧政策,住院報銷達90%以上,今年村上經過民主評議還把我納入了低保,更減輕了我的治病負擔。」身患惡性腫瘤的自治鄉下壩村村民黃坤倫感激地說著國家政策的好。

在基本醫療有保障方面,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納入醫療扶貧政策,參保率100%;今年1-10月,辦理特病門診人數3527人,門診就醫22.20萬人次,門診醫療總費用1045.50萬元(普通門診和門診統籌),住院就醫報銷7.73萬人次,醫療費用總額21296.61萬元,個人支付1971.96 萬元,支付率9.26%。

「現在幸福了!以前的老房子夏天吹風下雨都怕,國家幫忙改造後,現在再也不用擔心這些了!」龍台鎮橋墩村危房改造貧困戶周其碧笑著說。

在住房保障方面,通過對全縣脫貧對象的摸排,認定C、D級危房1198戶(含「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發現對象),並將其納入改造對象,12月將全部竣工驗收。

同時,持續落實低保、殘疾人補貼等政策,截至10月底,發放農村低保476486人次(低保貧困戶25652人),共11086.7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89912人次,共809.2萬元;補貼重度殘疾人19577人,共1105萬元;補貼貧困殘疾人3431人,共282.7萬元。

【乾龍鄉太星村開展義診活動】

四「推進」抓鞏固

紮實推進「回頭看回頭幫」工作。結合精準扶貧大走訪工作,在全縣範圍內對已脫貧對象開展「回頭看」,發現69個鄉鎮不同程度存在安全住房、義務教育保障不到位及動態調整不及時等問題2112個,並分級分類建立台帳,制定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及時開展「回頭幫」,補齊脫貧短板。

紮實推進「插花式」扶貧工作。不斷強化「插花式」貧困戶幫扶力度,以鄉鎮為單位打造非貧困村產業聯合基地20個,幫助「插花式」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同時,縣總工會、縣民政局等部門也進一步加大了對「插花式」貧困戶特別是特困戶的慰問,確保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今年我們協調縣文化館,指導橋墩村開展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演出,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既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激發了村民的愛國熱情。」龍台鎮橋墩村第一書記李中華介紹道。

紮實推進貧困戶內生動力激發工作。在162個貧困村定期開展內生動力「五大活動」,累計開展活動1000餘場次,覆蓋10餘萬群眾;將每月17日定為「入戶幫扶日」,組織幫扶責任人到貧困戶家中開展「六個一」幫扶活動,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萬餘件;持續發揮「農民夜校」作用,群眾主動脫貧意識和自主脫貧能力顯著增強。

紮實推進社會扶貧工作。積極開展「扶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等扶貧活動,廣泛開展「就業援助」等幫扶活動。全面實施「1+N」消費扶貧模式,2019年全縣各級各部門累計開展各類購銷扶貧產品活動500餘場,購銷金額達400餘萬元,特別是年初開展的2019年「以購代扶」新春大集市暨扶貧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得到了省扶貧開發局和國務院扶貧辦的充分認可,並予以全面推廣;開展第六個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在為期兩天的脫貧成果宣傳展示中,參觀群眾達3萬餘人,現場掃碼關注社會扶貧網1000餘人,收到社會各界捐款捐物280餘萬元。

【和平鄉五井村扶貧幹部助收忙】

五「突出」穩提升

突出示範引領。大力培育建設魚龍山和龍台河2條產業扶貧示範帶,發展檸檬、枳殼等特色長效增收產業近10萬畝,惠及8萬餘農戶,直接帶動近8000餘名貧困戶穩定增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檸檬等產業加快發展。

突出產業帶動。以全縣產業發展「三大園區」建設為契機,採用「龍頭企業+」「致富帶頭人+」等模式,大力提升發展農業產業。以村為單位,發展「扶貧種養小區」7個、「溫氏生豬」扶貧家園30個,出欄生豬13.77萬頭、牛0.22萬頭、羊6.94萬隻、小家禽314.08萬隻。

新建或改造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基地0.3萬畝,發展柑橘產業0.8萬畝及以中藥材、桃李、蔬菜為主的現代經作產業0.5萬畝,建立檸檬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基地0.1萬畝。

創建農民合作社省級示範社5個,新建各類農產品初加工設施9座,引進和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2個、家庭農場7個,培育種養大戶108戶、新型職業農民175人、農業科技示範戶338戶。

突出環境整治。以開展「廁所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為主線,安排5385萬元對2.7萬餘戶貧困戶同步實施「三改兩建一維修」項目,同步結合「七順七乾淨」目標,開展「早間10分鐘」衛生清掃活動,貧困群眾人居環境有效改善。

突出精準幫扶。對8名因身體原因等無法正常履職的第一書記進行調整,對17名符合輪換條件的第一書記進行輪換;舉辦各類脫貧攻堅培訓班11期,培訓1000餘人次。製作工作提示單90餘份,市縣領導對掛聯貧困村年度任務和重點工作等進行指導。

強化督查暗訪指導,對全縣162個貧困村的軟體資料、幫扶力量履職情況等開展全覆蓋督查3輪;引入「釘釘」系統,定期分析並通報駐村工作隊考勤情況、工作情況,確保人員到位、履職盡責。

關心關愛扶貧幹部,看望慰問幹部家屬1000餘次,100餘名第一書記等扶貧一線幹部獲得縣級及以上表彰表揚,60餘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得到提拔和交流重用。

突出公共服務提升。強化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技能培訓,推薦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萬餘人;完成電商扶貧從業人員培訓400人次目標,提檔升級電商服務站點20個,基本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新建完善162個貧困村文化室、衛生室硬體設施,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東勝鄉合心村開展農閒競技活動】

「下一步,安岳將緊緊聚焦162個貧困村、10.9萬貧困群眾,全力抓好鞏固提升工作,全面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全縣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貧困村持續發展,與全國、全省、全市全面同步小康。」安岳縣扶貧辦負責人說。

信息來源:資陽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LjyHW8BMH2_cNUg5J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