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一場販賣女性獨立標籤的騙局

2020-08-09     楷旋娛樂

原標題:《三十而已》:一場販賣女性獨立標籤的騙局

今天《三十而已》正式大結局,

心急的我早早跑去看了《三十而已》的超前點映!

結果,氣得我失眠到天明!

原以為,《三十而已》想告訴觀眾,

三十年歲,不過爾爾,無需恐慌。

到頭來,倒是狠狠扇了你一記耳光,

清醒點,別做夢了!

女人三十其實挺難熬的。

1.名為三十的囚牢

用一句話來形容都市三姐妹的結局,

那就是:

「各有各的慘,各有各的三十囚牢。」

如果一定要按慘烈程度排序,

結果不言而喻:

顧佳最慘,鍾曉芹次之,王漫妮墊底。

曾經最風光的,轉眼活得最潦倒。

誰TM能想到?

好不容易等到顧佳和渣男許幻山離婚,

距離她登基獨立辣媽的王座只差一步之遙的時候,

結果,顧佳活得更糟了。

家散了,廠子炸沒了,

綠茶王者林有有,

背著她來時的行囊踏上平靜的返鄉旅程。

揮揮手,不帶走一絲難堪。

全當出了趟公差,還全程報銷的那種。

渣男許幻山拍拍屁股坐牢去,啥也不用管。

只留下她背負前夫欠下的債務,放棄都市女郎生活,

躲進茶廠歸園田居,還得笑著嘗試原諒。

更可氣的是,

去監獄探視的顧佳,愣是在許幻山面前做起了自我反省:

「如果不是自己過度善解人意的努力,

就不會給男人無窮無盡的壓力。」

???

這台詞,也太魔性了吧?

這一番郎情妾意的溫存話語,感覺許幻山都洗白不少。

問題是,

憑什麼男人的不忠,非要從女人身上找問題??

顧佳對峙林有有的時候說過:

「有能耐的女人,只會解決不忠的男人,

沒能耐的才來找小三。」

同理,

有本事的男人,婚姻出問題就去解決問題。

沒本事的才借著由頭找小三,

最後還得怪原配的不是。

哪裡來的完美人妻被出軌論?!

荒唐可笑。

更絕的是,

顧佳還以過來人身份,苦口婆心地勸林有有去過新的人生。

編劇筆下的顧佳,

直到最後都要維持一個識大體懂大局的完美人妻人設,

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普渡眾生,

最後氣得觀眾快要上西天取經。

對此,編劇張英姬解釋:

「林有有是喪失了所有尊嚴離開的,

像顧佳所說,

這段關係會成為她永遠難以啟齒的人生底色。」

可尊嚴這玩意,

在林有有決定知三做三前,早就扔進太平洋海溝了。

她死皮賴臉的纏著許幻山的時候,

哪裡是像在乎自己尊嚴的樣子?

正如網友吐槽的:

「挺好笑的,林有有臉皮那麼厚,會在乎尊嚴???」

另一邊,離了婚的鐘曉芹意識到,

是過去幼稚的自己,看不懂陳養魚的好。

如今懂了,就要加倍對他好。

最終捨棄小狼狗弟弟,選擇和前夫復婚。

自己順利出書掙了156萬版權費,

給老公買按摩椅,幫襯他做扶弟魔,拿100萬孝敬婆婆買房。

給自己的唯一的獎勵就是「清空購物車」。

美名其曰:「網上買更划算。」

除此之外,

還再三保證「不會動不動往娘家跑」。

留給親爸親媽的,也僅有一瓶白酒和一床蠶絲被,

真是個「貼心的小棉襖」啊。

復婚後的鐘曉芹,像是被女德班洗了腦,

唯一目標就是做一個忠孝義道全面的好老婆。

全劇唯一符合「獨立自信女性」人設的,只剩下了王漫妮。

從一路want money,

到懷揣全部家當出國追逐自我。

她不再奢望依靠愛情升值,

也不想蝸居於老家的安居樂業。

她想的是,

不過才三十,努努力,就可以重新開始。

只是這份勇氣,

其中究竟幾分是自我努力,幾分是貴人運氣,

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可是,不得不承認,

王漫妮這火候加的,始終是差強人意,缺了點內味。

在不痛不癢的大結局裡,

留下一點點關於女性獨立崛起的幻夢,

卻已全然救不回,全面坍塌的口碑。

打著女性向成長題材的《三十而已》,

逐漸淪落成屈服於世俗桎梏的殘酷現實。

雖然它正面提出女人三十這道坎,

高曝光引發話題探討,

但最終還是沒讓女人,

真正跨過現下的生存難關。

成了一道收割熱度流量的虛無口號。

2.女性本不必完美

《三十而已》讓全國觀眾意難平的原因,

實則是都市三女郎的結局,

本可以不必如此庸碌,應當更瀟洒一些。

就好像#腦洞《三十而已》大結局#里那樣:

顧佳離婚專心搞事業無債一身輕,

渣男綠茶抱團哭泣,愛咋地咋地。

鍾曉芹拿著版權費穩穩過她夢寐小資生活,

前夫全家如何又與她何干?

王漫妮傾情演繹「滬漂」也有春天,

狠狠打臉海王,上演一段熟女的逆襲人生。

這才是猛男該看的大結局。

而轉到鏡頭裡,

一個個活得擰巴扭捏的女人們,

轉身吃起回頭草,轉眼發憤圖強去遊學,

一個個故作洒脫坦然的成年人姿態,

到底裝給誰看的?

編劇張英姬坦言劇本初衷很簡單:

「3個30歲的姑娘,

經過整部戲的故事,落在30歲不過而已。

是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挑戰。」

可惜看到最後,

都沒品出三十女性要如何勇於面對挑戰。

有人評論說:

「這部劇往前走了一小步,然後又後退了一大步。」

爛尾的結局照進如今社會女性,

就是進退維谷的真實尷尬境地:

「活得喪失自我,

只為達到別人眼裡的盡善盡美。」

父權社會下,女性習慣性自我束縛與捆綁。

越是年長,越是逼仄的生活空間,

她們被架在道德制高地上,

收斂起所有脾氣和慾望。

被傷害、被背叛的女人,都被寄予期望,

要隱忍而慈悲,要愛得泛濫愛得犧牲,

活得完美而聖母。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里的米琪,

已足夠滿足社會對女性美好想像的她,

遭遇丈夫無情拋棄後,

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質疑自己。

以至於一味向對方保證:

「給我點時間,自己就可以變得更好。」

面對渣男與小三的永恆話題,

被手撕的永遠都是後者。

看著當街被扒衣暴打的三,

圍觀者無不拍手稱快,絲毫不覺有異。

大多數普遍認知里,

男人不忠是小事,女人當三是大事。

破壞他人家庭的壞女人活該被打死,

出軌渣男倒是可以得到原諒。

殊不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只是眾人向來對蒼蠅苛刻,

鮮少對有縫的蛋予以顏色。

這世上,

為難女人的何止是年齡,

還有世俗扣下的完美高帽。

波伏娃說過: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

誰都期望女人當寬容的避風港,

那誰來當女人遮風的港呢?

3.對爛尾現實永遠叛逆

人人都希望活成《致命女人》,無奈始終走不出《三十而已》。

被圈死在條條框框里,學會自我犧牲與奉獻。

最完美的女性什麼樣?

「不過是30歲的年齡擁有18歲的身材,

以及年過四十的成熟老練。

年歲增長的是數字,是肚量,

不變的是芳華與全能。」

很明顯,這不現實。

所以我們常常能見到:

像《小歡喜》里,中年女人會被同事嘲諷為:

「有家有孩子,是什麼都搞不定的家庭婦女」。

像電影《女人,四十》里,

丈夫要求妻子辭職回家的理由是:

「你最大的幸福不是嫁給我做老婆嗎?」

同樣是人,女人會因為性別,因為年齡,

被迫活得戰戰兢兢舉步維艱,

明明她們付出得已經夠多了。

知名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說過:

「女性並非要拋棄自己的女性身份,

追求與男性一樣的平等,

而是應該從『社會對於女性應該怎麼做』的這個咒語束縛中解放出來,

對我來說,『自由』遠比『平等』重要。」

這份自由里,年齡不過一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困惑,都有要直面的困境而已。

女人不必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可以有慾望有憤怒,

可以不愛就甩手走人,

可以牢牢捍衛屬於自己的正當權利。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算遲。

記得劇中鍾曉芹曾感慨過:

「三十歲,這一年總算要慌慌張張地過去了,

可是往回細數,往前探路,哪一年不慌張?」

千難之後還有萬難。

別人的目光是囚牢,人沒有理由被它禁閉。

無論是三十而已還是四十將至,亦或是五十爾爾,

都沒有一句容易可言。

關鍵是,

永遠也別停止對年齡與世俗的「叛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LiG1nMBURTf-Dn58M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