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L機械增壓的日產途樂,翻山越嶺不是事兒

2020-05-26     無敵改裝車

額外的馬力要多了,壽命和效率會縮水;引擎大了,車頭會重;車子造輕了,又會變得不太豪華;底盤低了,通過會變差;重心變高,又容易翻車。唉,好令人煩惱的改裝生涯。但,小孩子才論取捨,成年人我全都要!

成年人世界中的理想性能車:最大的排量,最大的馬力,車輪永遠在四個角操控極其穩定,無視路況的底盤功力。關鍵是!極其豪華舒適的駕駛內艙,無論車多快都令駕駛者開起來心率放慢的那種存在。

圖:聽說這款5.6自吸版本的途樂,還自備了一款NISMO外觀升級套件。呵呵,日本人還是那麼天真,又不是NISMO雙渦輪套件,我要你有何用。

修車出保險這種手法,永遠是收入不富餘的年輕人所熱衷。車主果斷捨棄了一切出保險騙賠付的外觀殼子皮,玩樂時間可不比出保險的等待矜貴麼?又不是沒有錢,直接把殼子皮換成撞不爛的金屬大槓槓不就完啦!

圖:還記得港青們用三個磚頭一組密集堆成的路障麼?開爸爸這輛車去,可以直接在路障上面玩0-400米加速。

講真,每個有點資歷的普通民用車品牌,都能夠出那麼一兩款爆款,而且光明正大的打著自己車標的招牌精品。譬如,豐田的HILUX、福特的F150、還有就是這款日產PATROL途樂(參數|圖片)。

圖:當然,作為途樂車主能對公認的日本情懷NISMO嗤之以鼻,那肯定是因為我馬力大,說什麼都有道理。

然而,馬力大很難嗎?為啥日本人就不做呢!也別拿車廠的工程師如何如何,他們在我眼裡都是一群沒有理想的鹹魚,一群一天到晚圍繞著規定和標準團團轉的可憐之人。

現在高標準的機增套件,基本上直接把增壓器做在了進氣歧管裡面,以取代部分原廠進氣歧管的方式,去布局增壓系統。所以外觀看上去非常規整,甚至給人就是原廠車的錯覺。

製作機械增壓本體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使用鋁合金作主要材料,能夠對抗增壓後額外的內壓基本就夠。只是對製作精度有一定要求,氣密性,以及合理布局設計,非常重要。

圖:機增主要靠皮帶和幾個軸承小輪子傳遞增壓動力,所以軸承以及皮帶的品質決定了很多東西,這也是高品質增壓套件與鹹魚貨的區別。

圖:熄火可以看到皮帶的牌子來自進口的Gates,旁邊的進氣彎管被重新設計,為了減少在拐彎位置的氣阻,VT設計成擴大氣腔的造型。

圖:氣腔自帶可拆卸維修的封閉蓋子,日後檢修也非常便利。

話說多了不單口乾,若給人有口氣的感覺就不太好了。試車,才是檢驗動力的唯一標準。偌大兩噸多重的車子,加速能做到什麼程度?反正原廠也要跑個7秒多8秒的。

5.6L的排量在數字上非常不錯,但是考慮中東或者高原地區的稀薄空氣,廠家的工程師們一定會考慮如何降低壓縮比,推遲點火去縮減馬力適配氣候,而不是補足。同樣的650匹馬力,不算極端,但這只是本來5.6這個排量應該有的數值。所以上個機增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情,只是把狗籠子的門鎖,稍微拉開了一點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EcNUXIBiuFnsJQVm_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