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2019-10-05     濟南市歷下區檢察院

我的奶奶出生在福建省霞浦縣松城街道的一戶書香門第家庭。1952年,時年26歲的奶奶與其他19名學員一起參加了福安專區學校保健指導員培訓。

1952年,福安專區學校保健指導員培訓合影

培訓結束後,奶奶參加了考試,在當年10月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張照片是她們當時的合影,每個人都面帶微笑,按下快門的一瞬間,也記錄了這些年輕人內心裡對光明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1976年,父親與寧德師範工農兵學員合影

1976年,我的父親28歲,在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小學任教。父親樂觀開朗,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那一年,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校園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新來了一批工農兵學員,父親成為他們的指導教師。這是父親和學員們的合影照片。

1979年,重陽登高望遠

1979年,我兩歲。重陽節,外婆和母親牽著我和哥哥,一起登山,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童年有外婆的愛溫暖著,特別美好。回想起年少清淺時光,那是外婆的味道,是愛的味道,始終難以忘懷。

1987年,台灣親人來相聚

1987年,我上小學了。一天下午放學回家,奶奶說台灣的姨婆要回來探親。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奶奶還有個姐姐,嫁到了台灣,一直沒有回來過。恰好這一年,兩岸恢復通行,姨婆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第一時間買了船票和姨姥爺一起回鄉省親。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和姨婆姨姥爺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1990年,父親成為一名紀檢幹部

1990年,我的父親成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記憶中,那段日子,爸爸特別忙碌,經常下鄉調研,書房的燈也是整夜整夜地亮著。我不解,爸爸就會說:「選擇紀檢崗位,就是選擇一份責任,選擇一份擔當。」

1992年,影樓里的「青春紀念」

上世紀九十年代,霞浦開了一家個體照相館。店主拍攝的人像角度新穎,光影獨特,有明星劇照的效果,這在當時封閉的小縣城裡引起了轟動,小城裡的姑娘們沒見過這種拍法,都爭著排隊讓這位時髦的攝影師給自己拍寫真照。1992年,16歲的我和幾個閨蜜一起,拍攝下了這張青春合影。

2001年,老姐妹們相聚北京

我的舅公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他先後憑藉《相愛在西雙版納》《台灣往事》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摘下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2001年,由他作曲的電影《因為有愛》榮獲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電影歌曲獎。這個消息傳來,在當時的小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同年,他去北京領獎,帶上奶奶、姨婆和舅婆一起遊覽了首都。

2005年,60年的相濡以沫

爺爺奶奶結合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他們像那個年代大多數人一樣,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後的生活中,不管是經歷了多少艱難和時代波動的磨難,他們都相敬如賓、相愛有加,用責任和愛營造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2005年是爺爺奶奶結婚60周年,我們為他們舉辦了一場簡單的慶祝活動,這是他們當時的合影。

2008年,奧運聖火照北京

2008年,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那年夏天,全國各地的群眾都在熱議這場賽事的盛況。有朋友送了幾張奧運會田徑賽事的入場券給我,我便陪著剛剛退休的父母,經過一天兩夜的長途跋涉來到首都北京。這是他們當時在鳥巢前的合影。

2011年,陪著爸媽去旅行

2011年,我下決心要利用春節假期實現一個長久以來的願望——帶著父母去旅行。我們從霞浦出發,到了福州、三明、永安、龍岩四個地方,走訪了在這幾個地方的親戚。父母在艱苦的年代裡,不管生活是如何的困窘,都節衣縮食、辛勤勞作把我們培養成人。隨著我們成家立業,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趁父母安康,趁時光美好,我想帶父母遠遊,這是我和父母在永安市胡蝶山公園的合影。

2019年,我的一家

2017年,產假結束,我就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了一名紀檢監察幹部。上班第一天,父親囑咐我:「一定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人。」(網友「何焱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DFWmG0BMH2_cNUgeP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