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奶≠吐奶,吐奶如有這五個原因,應帶寶寶及時就診

2019-06-14     貝安馨母嬰護理中心

1 什麼是溢奶?

寶寶吃奶後如果讓他馬上平臥在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喂奶後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出的奶量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


2 吐奶和溢奶的區別:

吐奶和溢奶,其實都是指奶水從寶寶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有時寶寶感冒、生病,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不過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地改善。

溢奶≠吐奶

這是很多人都會混淆的一個概念,只要看見寶寶把奶吐出來了,就說寶寶是吐奶了,其實這是不對。

溢奶一般是從嘴角邊溢出,較緩和,寶寶沒有痛苦的表情,生理性的溢奶一般是較新鮮的奶液。

吐奶的量比平時溢奶多的,一般是強而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較劇烈,寶寶有痛苦的表情;病理性的吐奶一般帶有奶塊,或有酸臭味,有時可見黃綠色膽汁樣物,甚至吐出咖啡色液體。

溢奶的原因及預防對策

生活中絕大多數寶寶出現的只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溢奶。只要寶寶在溢奶時不伴哭鬧、咳嗽等,且進食正常、生長正常,媽媽們就不必太擔心!一般來說,寶寶溢奶,主要是有這4大原因:

1 喂奶姿勢不正確

嬰兒的胃是呈水平位置,如果媽媽們採取平躺的姿勢喂奶,那肯定是沒有辦法讓奶水順利進入寶寶的胃腸道的。

對策:在喂養的時候,媽媽們可以用半坐位或斜位喂奶,讓寶寶的身體有一定的傾斜度,這樣才能利於寶寶將奶水喝進肚子裡而不會溢出來。

2 吃奶時吞入空氣

很多寶寶剛剛吃完奶後會打嗝,這就是因為在喂奶的過程中吸入了一些氣體。而很多新生寶寶還不會打嗝,就導致奶水和空氣一起溢出。

對策:母乳喂養時應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用奶瓶喂奶時應讓奶嘴充滿奶,奶嘴的大小也要合適,避免因奶嘴孔過大出奶太快而嗆奶,或因奶嘴孔過小吸奶費勁而吞入過多空氣;

給嬰兒拍隔應該使用斜坡式拍隔法:

坐姿:家長摟著寶寶坐在椅子上,靠前坐一些,身子往後靠呈45°角,也就是俗稱的"北京癱",讓寶寶趴在家長的肩膀上

手形:將手微微合攏成碗形,不要用手平平地拍打寶寶後背

力度:輕輕拍,拍隔時,媽媽可從寶寶的腰部往上至頸部拍打,直到寶寶排出奶隔

3 吃奶太快太多

小寶寶的胃和食道發育不完善,吃進肚子裡的奶水量太多了,無法一下子吸收,所以才會吐出來,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

對策:首先要在寶寶極度飢餓之前喂奶,媽媽們在喂養的時候要適量,不要怕寶寶不夠吃而拚命地喂奶,只要寶寶不覺得餓,這個量就足夠了。另外,在喂奶過程中要間斷拔出奶頭,讓寶寶喘口氣,稍稍調整一下然後繼續喂。

4 吃奶後立即運動

寶寶剛剛吃完奶要休息。家長們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去逗弄寶寶玩耍,否則很容易會讓寶寶把奶水吐出來。

對策:吃奶後不要逗寶寶笑或者立即讓寶寶有劇烈運動,應該儘量安撫寶寶休息好。此外,媽咪還要注意在喂奶前就先將寶寶尿布換掉,喂奶後不要再翻動寶寶的身體。

5 嬰兒吐奶比溢奶嚴重嗎?

嬰兒吐奶絕大多數是由於喂養不當引起的。如喂奶不定時,有時吃得太多,有時又進食不夠,使胃的運動缺乏規律性;喂奶前後如哭鬧,奶頭眼兒太大,吃奶時會吸進大量空氣,當空氣由胃溢出時就把奶帶出來,造成嘔吐。因此,孩子嘔吐先要在喂養方法上找原因,如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之後孩子就不吐了,那說明嘔吐就是喂養不當引起的。

如果仍吐應先考慮是否有消化道的異常,最常見的異常是胃扭轉,就是胃這個「口袋」翻了一個個兒,底朝上、口朝下。治療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喂奶時不要讓孩子躺著吃,讓他取立位,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就能使扭轉的胃逐漸恢復正常位置,嘔吐也就停止了。

對於外觀健康的寶寶,喂乳次數過頻繁、喂乳量過多、奶方變化或濃度不當、吃奶過急過快、奶液溫度不當、咽下過多空氣等都有可能導致吐奶。如果嬰兒吐奶嚴重,或同時有其他異常,應考慮疾病可能。寶寶的嘔吐可能與感染、腸道疾病等有關。

寶寶出現下面吐奶情況一定要注意

吐奶的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一般是寶寶咽部受到刺激,比如摳手吃手,吃著吃著摳到咽部了,哇全吐出來了,待會兒喂他還接著吃。

但如果寶寶吐奶時表情痛苦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

√反覆吐奶,吐奶量大;

√嚴重的噴射性吐奶;

√吐出帶有黃綠色、褐色或帶血的嘔吐物;

√尿量減少,體重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精神不佳;

√伴隨咳嗽、發熱、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

如果有如上原因之一,專業月嫂應建議寶媽帶孩子及時就診,排除是否是由於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吐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98b_2sBmyVoG_1Z66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