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為何家庭教育中情緒穩定的媽媽越來越少

2019-08-10     小女子眼中的影視

對孩子而言,最喜歡的應該就是情緒穩定的媽媽了吧?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情緒穩定的媽媽真的是少之又少,上一秒正在開開信心的聊天,下一秒可能就暴跳如雷。

《小歡喜》中的董文潔就是這樣子的媽媽,上一秒兒子方一凡還在和媽媽嬉皮笑臉的說話,誰知道下一秒便因為兒子成績下滑開始暴怒,開始不停的數落兒子。

兒子本來想要降低母親的怒火,開始轉移話題,結果媽媽又是給兒子一頓埋怨,認為兒子操心不該操心的事情。

劇中陶虹飾演的宋倩也是如此,上一秒還覺得女兒懂事,和女兒一起去看電影。本來很和諧,但是當她知道女兒這部電影已經看過了,便開始暴怒,覺得浪費了時間,開始像女兒發火。在公共場合,母親便瘋了一般的怒對女兒。

而女兒的初衷也很簡單,她只是想要母親開心,看著女兒委屈的小表情,瞬間覺得很是心痛。

所有人都知道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都懂得情緒穩定的媽媽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包括母親本人,然而這一切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實在太難了。

為何情緒穩定的媽媽越來越少了呢?

其一,所有的母親都不願意不擔心接受孩子的平凡。

道理都曉得,但是媽媽們依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能夠將來在社會上有更多的選擇。

因為媽媽們已經在社會上立足太久,深深懂得社會生存法則,所以他們不願意將來孩子在社會上碰壁,不願意孩子將來為生活所苦惱,故而都逼迫著孩子去學習,讓他們將來能夠有足夠的資本投入到社會之中。

這個是一個柔弱強食的世界,所有的媽媽都不願意心甘情願的接受自己孩子的無能,都希望孩子能夠拼一拼,將來成為社會上的強者。

其二,媽媽的生活壓力太大。

女人自從結了婚生了孩子,壓力要遠遠的大於爸爸。爸爸在沒有孩子之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業便好,有了孩子之後依舊是做好自己的事業便好。而媽媽不同,有了孩子之後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業,還需要照顧好孩子,照顧好家庭。

媽媽必須要兼顧事業和孩子、家庭,更多的生活壓力壓在母親的身上。沉重的生活壓力,壓得母親喘不過氣來,她們需要發泄,故而孩子偶爾的一個舉動,便會讓媽媽失控。

英子的媽媽宋倩經常失眠,她向女兒吐槽,或許是自己這階段壓力太大了吧。

然而她的吐槽並沒有得到女兒的諒解,反而讓女兒覺得媽媽過於的矯情。

媽媽的壓力女兒不懂,女兒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現實生活中,通常孩子的思維和媽媽的思維都不再同一個水平線上,孩子無法理解母親無緣無故的發火,媽媽無法忍受孩子的成績下滑等,雙方之間發生矛盾在所難免。

就如同英子和方一凡吐槽,其實天下的媽媽都是一個樣子的,看起來溫柔善解人意,其實都是專制的很。

其三,與丈夫不同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庭中,夫妻之間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甚至很多家庭爸爸都缺席於孩子的教育,俗稱喪偶式育兒。

英子家中,媽媽宋清的情緒如此不穩定與前夫有著一定的關係。前夫在女兒小的時候便將宋倩至於喪偶式育兒的狀態,故而前夫現今想要參與到女兒的教育之中,經常遭到媽媽的怒懟。

在妻子最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選擇了視而不見,最終導致了婚姻破裂。這件事情一直都留在宋倩的心中,遲遲無法釋懷,故而她特別的反感前夫參與到女兒的教育之中,這讓她覺得特別的虛偽,她牴觸前夫的靠近,受不了前夫的接近,讓她覺得是前夫在惺惺作態。

情緒穩定的媽媽是所有孩子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媽媽不要絮絮叨叨,不要過於強制,能夠尊重自己的成長,能夠心平氣和的與自己交談,然而現實生活中太多的壓力,讓媽媽們無法做到情緒穩定。

註:本文為小女子眼中的影視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來追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1IvfmwBvvf6VcSZ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