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蘭州市永登縣持續堅持文明引領,深入開展公益宣傳、文明示範、志願服務、文明實踐、誠信治理、環境整潔等"六大戰『疫』行動"。全縣12支專業志願服務隊和16支鄉鎮志願服務隊、210支村(社區)志願服務隊和60多支部門單位志願服務隊,5000多名黨員志願者、3000多名青年志願者、2000多名社會志願者積極響應,紛紛下沉一線,用平凡的行動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防疫一線的"宣傳員"
為全力做好全縣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實現鄉村全覆蓋、社區無死角,蘭州市永登縣誌願服務隊伍線上線下"喊話",有的利用移動音響穿梭於各小區進行宣傳,有的利用抖音、H5等製作正能量小視頻廣泛推送。在縣委宣傳部統籌協調下,文藝志願者創作文藝品117個,激勵全縣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湧現出"凍成『面癱』不下『疫』線的特警高成源"、"抗議疫戰線上的二胎媽媽基層婦聯主席盛慧"、堅守陣地的"老戰士"張大勝等典型人物。
疫情期間,蘭州市永登縣的黨員幹部、志願者、群眾等眾多"值守人"堅守在全縣的各個疫情防控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宣傳教育的同時,做好車輛登記、出入人員信息登記、檢測體溫等工作,確保疫情情況"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下沉社區的"守門員"
"堅守自己的『陣地』,加強門崗力量、做好疫情宣傳動員、控制人員流動是我們下沉社區黨員幹部主要工作,做好這些,就是為了打贏疫情阻擊戰出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從縣文旅局下沉到南街社區的馬凱是名90後小伙,雖然參加工作才幾年時間,但在防控一線干起活來卻十分利索。他同社區幹部與物業工作人員並肩戰鬥,堅持用委婉中聽的言語,平和的語氣,既當好群眾的"守門人",也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疫情發生後,蘭州市永登縣委組織部、縣委直屬機關工委聯合發起"火線"下沉"衝鋒號",全縣50多個部門單位400多名黨員志願者主動請戰,成立黨員先鋒突擊隊36個,設置黨員先鋒崗56個,確定198名幹部擔任"點長",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深入城關鎮所轄各社區的295個樓院管控網格、重點交通路口等防控一線,配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小區門口的"快遞員"
95後姑娘李沁林是一名中共黨員,在金昌工作,是金川公司總校第七小學的老師。假期回到老家永登,她和父親一起上"崗",在永登八中家屬樓門口當疫情聯防聯控員。在疫情防控勸返點,李沁林是"勸導員"、"宣傳員"。每天做好小區門口消殺,嚴格管控人員、車輛進出,宣傳引導小區居民儘量少出門。得知小區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她主動幫助老人們購買生活用品。
83歲的小區居民脫大爺就是志願者李沁林的"老顧客"之一。老人每天按需"點單",李沁林及時"接單"。輾轉奔忙,購買物品,第一時間送到老人的手中,老人們都親切地叫她"快遞員"。附近商鋪的店主每天看著她忙碌的身影,深有感觸,教育自己的孩子向這位"小姐姐"學習。
村口抗"疫"的"學生兵"
寒潮襲來,風緊雪冷。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張博穿著棉大衣,站在大同鎮王家坪村村口疫情防控勸返點值班,和村上的值守人員一塊監督、登記進出王家坪村的車輛和人員,勸返外來人員。
他雖然是志願服務隊中年齡最小的,工作卻是一絲不苟。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等枯燥而又多次重複的工作,他總是做的很認真。因為需要,放棄假期休息。張博每天早上9點上"崗",下午5點回家,一包方便麵就是他的午餐。
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蘭州市永登縣的萬名志願者堅守崗位,舍小家保大家,眾志成城,共同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了磅薄的"志願紅"力量。(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