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孝莊的五歲兒子福臨在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的時候漁翁得利,當上了皇帝!而三十一歲的多爾袞也很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攝政王!一個是三十歲的寡婦,一個是三十一歲正當年富力強的棟樑之才!美人與英雄之間,肯定是要演繹出故事的!由此演繹出故事,引起了許多人的猜測:
1、孝莊皇后和多爾袞到底是什麼關係?
2、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多爾袞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糾葛?
3、史學界無法考證太后與多爾袞的感情糾葛
說到孝莊皇太后與攝政王多爾袞的感情糾葛,通過現有的正史史料,我們無可考證!也沒有辦法考證!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材料!
4、野史上記載的多爾袞巧妙求婚孝莊皇太后
關於孝莊皇太后下嫁給多爾袞的記載目前看大都出自野史,這些野史還不能完全讓人相信!
一、孝莊皇后與多爾袞是夫妻關係
康熙二十六年,75歲的孝莊太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她囑咐康熙說:「太宗(皇太極)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安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孝莊死後未與丈夫皇太極合葬,這與皇家喪葬制度不符,由此引發後世很多猜想,其中有不少人認為這與「太后下嫁」有關。
1、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是滿族人的習俗
因為關外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婚喪嫁娶禮儀上,有著跨時代的鴻溝,出於奴隸制社會的(當時的)滿族,「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即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如此,皇太極死後,大玉兒「被託付」給多爾袞(大玉兒和皇太極也相差20多歲),在那個時代,在他們的觀念里,其實並不算一件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
2、野史上記說
根據野史上記載,皇太極去世後,福臨登基,多爾袞稱攝政王.多爾袞率大軍殺進山海關、奪取北京後,迎請順治皇帝移駕京師即皇帝位!其時,舉朝都因此替多爾袞感到過意不去,非有所報答不可,多爾袞看準了時機,與大學士范文程密議定計,授意親信在朝廷中倡言,說:「攝政王功高望重,又謙抑自持如此,讓位之德,亘古少有。
我皇上雖想要報答,可這麼大的恩德如何能夠報答得了呢?正好,攝政王是皇上的叔父,今日讓位的事,就跟皇父傳位其子的意思一樣.攝政王既然像對待太子一樣對待皇上,皇上也應當像對待皇父一樣對待攝政王,以此作為報答,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都附從此議.范文程於是出面提議說:「近日聞說攝政王妃新亡,而我皇太后又多年寡居無偶.皇上既視攝政王如父,自然不可使父母異居兩處.宜請攝政王與皇太后同宮而居.」
3、民間說法:
孝莊皇后與多爾袞他們之間更多的是男圖色,女圖利,利益交換,合作共贏的關係。
4、依靠著多爾袞的支持,才能把幼子福林扶上了皇位寶座。
太極暴病駕崩後,皇長子豪格以及皇弟阿濟格、多爾袞都是手握重兵、呼聲很高的皇位競爭者,而當時孝莊的兒子福林只有6歲,沒有任何競爭力。但孝莊就是有手段,靠著多爾袞的支持,最終把幼子福林扶上了皇位寶座。
5、男有情,女有意,皇嫂配皇弟水到渠成。
彼時的孝莊剛剛30歲,風華正茂,蜜桃輕熟,彼時的多爾袞正值壯年,英雄氣概,所以男有情,女有意,皇嫂配皇弟也就成了。
6、皇父攝政王是太后下嫁的證據
福林(順治)小皇帝登基後,多爾袞收起野心,盡心輔佐,自稱「皇父攝政王」。這個「皇父攝政王」聽上去有些曖昧,也成了後人斷言太后下嫁多爾袞的有力證據。1650年,多爾袞打獵跌傷致死,順治下詔定其罪,其中有「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等言,這又是「皇父」又是深入「內院」的,不免讓人想入非非,揣測其中深意。
那麼如果「太后下嫁」之事屬實,為什麼順治帝會先默許,後定罪呢?史學家給出的解釋是,早期順治需要多爾袞的幫扶,所以只能對「下嫁」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後來順治逐漸長大,大權在手,又受到儒家教育的影響,認為此事不符合道德標準,深以為恥,所以不允許將其寫入正史。
7、晚明遺民張煌言曾有詩作證
晚明遺民張煌言曾有詩曰:「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說得就是「太后下嫁」之事。當然,也有史學家反駁說,張煌言是前明舊臣,對清廷那是深惡痛絕,有寫詩誹謗之疑。
8、有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的詔書作證
如果說以上均是猜想,那麼接下來要說的這一條如果確有其事,那就是證據確鑿了。據說,宣統初年,內閣儲存檔案的大庫圍牆倒塌,時任閣讀的劉啟瑞奉命檢查庫藏,竟查到了順治年間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的詔書。
二、孝莊與多爾袞是「情人」關係
持這種觀點的人說孝莊皇后與多爾袞是一對有實無名的夫妻,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情人關係。有以下證據:
1,滿族嚴格來說屬於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以他們一直有個習慣,那就是小叔叔可以娶嫂嫂的。但是那個時候孝莊已經是一國之母的太后,改嫁有失國體,所以兩個人的曖昧關係,只能是地下的,不能公布於眾。
2,6歲的福臨,對於多爾袞毫無威脅,卻的聽命於他,這對於一代梟雄怎麼可能忍下。除非有一個逼不得已的理由。
3,順治帝叫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這個「父」有點意思。
4,多爾袞去世以後,順治帝卻將他鞭屍,這的有多狠?中國一直有句古話就是人死恩怨了,更何況自古輔政大臣欺壓皇帝太多,都沒有像他這樣。除非有件事讓他感到奇恥大辱。
5,孝莊作為皇太極皇后,死後本應和皇太極合葬,還是最尊貴的位置,卻讓自己的孫子把自己安葬在兒子旁邊。是沒臉嗎,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