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金融委10天2次聚焦資本市場?

2020-04-18   投資快報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10天內召開了第25和26次會議,2次會議都聚焦資本市場,分彆強調「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怎樣的政策取向?

保持市場穩定為頭等大事

曹中銘

從4月9日至15日,時間跨度剛好一周。金融委在一周時間內,兩次召開會議,並且均劍指資本市場,這在此前是非常罕見的。而且,兩次會議既有共同點,比如均提出要對造假與欺詐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但側重點又有所不同。第二十五次會議主要涉及市場的制度建設、市場監管,以及市場活躍度等方面的問題;而第二十六次會議則主要劍指投資者保護問題。

2020年或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對資本市場,還是對實體經濟等方面都造成了衝擊。就資本市場而言,鼠年首個交易日就砸出了「黃金坑」,此後上證指數又創出一年來的新低,凸顯出市場本身的低迷,以及投資者心態的不穩。而如何讓資本市場更加平穩健康地發展,顯然是市場必須直面的問題。

金融委前後兩次會議的重點,其實都擊中了資本市場的要害。長期以來,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一直存在短板,也催生出不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顯然又依賴於基礎性制度建設的完善;在市場監管方面,此前出於市場本身的需要,某些方面管得過緊,管得過死的現象較為突出,反過來又對市場的發展形成某種阻滯;投資者保護方面亦如此,上市公司、利益集團損害投資者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也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金融委一周時間內兩次劍指資本市場,個人以為,首先是為了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如今的資本市場與誕生初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掛牌公司家數、市場規模、全球影響力、機構投資者數量、開戶戶數、中介機構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在設立科創板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架構逐漸形成。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穩定,既涉及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財富增值還是縮水,更關係到金融市場穩定的重大問題,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資本市場產生異常波動,進而影響到金融市場的穩定,在目前的情形下,後果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就是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背後的意義非常重要。

而只有資本市場穩定了,才能為實體經濟進行輸血。從目前已披露的一季報看,受疫情的影響,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下滑甚至出現首虧的不在少數。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其實也是整個宏觀經濟的一個縮影。受疫情的影響,中小企業也更需要資金的支持。此時,資本市場的穩定就至關重要。而步入4月份以來,新股發行數量明顯增多,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金融委第二十六次會議專題研究資本市場保護問題,個人以為同樣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護投資者,其實就是保護資本市場。投資者受到保護,資本市場的融資、定價、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才能有效發揮作用,否則將是一句空話。保護投資者利益,一方面需要嚴打市場各種違規違法行為,其中就包括財務造假與欺詐發行等行為,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另一方面,保護投資者,從根本上講,是非常有利於提升其對於市場的信心的。投資者信心的提升,反過來又是有利於市場保持穩定的。

而且,金融委一周時間內兩次劍指資本市場,客觀上講,也突出了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這對於資本市場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既有利於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同樣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

更重要的是落實

皮海洲

最近,金融委把資本市場給盯上了。先是4月7日,金融委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明確提出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

而到了第9天,也即4月15日,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六次會議。會議專題研究了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提出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

金融委在9天時間裡2次聚焦資本市場,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金融委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畢竟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進行直接融資的場合,尤其是在當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的情況下,實體經濟的發展更需要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所以金融委不能不對資本市場予以高度重視。正如金融委在第二十五次會議上所表述的那樣,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要「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是說明資本市場近期出現了受到金融委關注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問題,這家公司財務造假丟人丟到美國市場上去了。雖然瑞幸咖啡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但它畢竟是一家中國公司,其財務造假也離不開國內市場這塊土壤。實際上,瑞幸咖啡這種財務造假的事情在A股市場並不少見,甚至是司空見慣。而與此同時,在A股市場最近也有多家公司因為涉嫌誤導性陳述或信息披露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由於這些問題都涉及到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因此,金融委會議就提到了投資者保護問題,表示要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

其實,不論是金融委對資本市場本身的重視,還是對資本市場上存在問題的關注,這其實都是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對資本市場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金融委兩次會議都提到打擊造假和欺詐行為,前一次會議表示要「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後一次金融委會議表示「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這其實是抓住了中國股市的要害。包括「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等,這都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非常重要的話題。這也難怪兩次金融委會議的精神讓市場感到振奮。

不過,依本人之見,金融委會議對資本市場的重視,以及提出諸多資本市場建設性的問題,這其實並不令人奇怪。實際上,早在16年之前,也即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就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當時稱為「國九條」)。因此,要說對資本市場重視,恐怕莫過於「國九條」了。而且「國九條」提出來的「若干意見」,即便是放到當下,也都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如,「國九條」提出的「重視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要採取切實措施,改變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的狀況,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富的機會」,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到現在為止,A股市場仍然還是「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投資者又能奈之若何?

因此,金融委會議重視資本市場這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把相關的措施落到實處。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實際的制度建設中,落實在日常的監管之中,不能讓金融委會議提出的一些舉措成為口號,成為空話。

投資者保護效果越來越好

黃湘源

金融委不僅10天2次聚焦資本市場,而且還專題研究了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的問題,這一方面說明當前在投資者保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依然還十分嚴峻,另一方面也說明,投資者保護決不能停留在說空話,否則,不僅不利於已經正式生效的《證券法》的貫徹落實,勢必也將影響資本市場樞紐作用的更好發揮。

儘管新《證券法》已經正式生效,但當前資本市場在投資者保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依然還十分嚴峻。正如金融委所指出的那樣,「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公司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人們不禁要問,《證券法》既然已經加大了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而現行的涉嫌違法違規行為卻憑什麼還如此有恃無恐?難道還真的輕易動它不得了嗎?

說來也真是奇怪,越是實體經濟需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資本市場卻越是容易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一家靠賣潛水服發家的中潛股份,莫非就真的能靠一而再,再而三地玩什麼大數據、人工智慧概念的一塊錢收購,就搖身一變,變成扶搖直上,市盈率超過1000倍的妖王不成?難道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一沒有一定的核心團隊,二沒有相應的技術性資產,又如何才能夠無中生有,變出一個遙遙領先的大數據、人工智慧來呢?更可笑的事情還在於,這樣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丈的妖股竟然還不止中潛股份這麼一家。無論是在指數衝擊3200點,還是在又重新返回2800點下方的時候,股市都會掀起一波又一波概念炒作的波浪。在這種炒作中,吸引人們注意的興許正是借著市場的活躍度而由此浮出水面的那些特別活躍的個股,可是,有人注意過躲藏在這種激盪的波浪背後的內幕交易和股價操縱市場操縱沒有?事實上,越是無風三尺浪,翻船落水的也就越多。如果不能從市場翻騰的浪花中及時發現和準確捕捉到興風作浪的妖股,市場的活躍度越高,投資者所受到內幕交易、股價操縱和市場操縱的傷害豈不也就有可能將會越大?穩定市場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落實在監管的盡責到位上。監管當局對此如果不能有所發現和有所作為,所謂的投資者保護豈不充其量也就不過只是一句空話?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從來就是投資者保護的一大重點,同時也是一大難點。別的不說,光是在《證券法》正式生效的前後,就已前有秀強股份、雅本化學和泰和科技,後有東方網力、中潤資源、長城影視、豫金剛石,分別因涉嫌誤導性陳述或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作出一審判決:*ST毅達時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以及時任財務總監兼董秘兩人均被判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時任財務經理被判處拘役並處罰金。人們注意到,這也是新《證券法》頒布實施以來和《刑法》的第一次握手。在新《證券法》和《刑法》聯手加持下,對違規信息披露行刑結合的處罰,不僅彰顯了投資者保護的疊代升級,也是對迫切需要增強財富的獲得感和安全感的廣大投資者從信息源頭消除後顧之憂的一種最可靠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