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生態環境
是廣州從化區的優勢
戰「疫」期間
從化區結合實際情況全力以「復」
迅速出台了「戰疫十條」「用地六條」「金融五條」
鼓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統籌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穩住「菜籃子」「米袋子」
推進457億元的重點產業項目動工
促鄉村振興提質升級
讓老溫泉煥發新活力
促進文旅業
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
打造生態型總部經濟集聚區
……
從化,正謀劃發展新機遇
重點產業推進鄉村振興建設
3月11日,涵蓋了5G產業、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新能源、科技農業、休閒旅遊、文化產業等多個領域,投資總額達457億元的28個重點產業項目在從化簽約動工,奏響2020年廣州鄉村振興建設發展「奮進曲」。
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吳丹柯介紹說,有不少項目落戶在建設中的明珠工業園區,園區將是生態園林式的,將摒棄高能耗、低產出的產業,引進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綠色環保、生物製藥、線上農商、農產品精加工等科技領域的企業,與自然環境和諧融合,從而帶動整個從化經濟的轉型。「這些項目將在二至五年落成投產,預計年產值新增約400億元。」
其中,生態設計小鎮三期將加快啟動溫德姆酒店、華美達酒店等高端酒店群建設,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會議會展經濟集聚區;中國大唐燃氣發電工程項目的落戶,將進一步增強廣州北部的電源支撐能力,加上中國燃氣公司充電樁項目,將為拓寬從化新能源循環經濟發展帶來新路;而雅蘭國際、康齡醫療、珠江國際生命健康城等一批項目,將夯實從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礎,助力從化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此外還有廣州工控集團、星河灣集團等一批優質企業也選擇落戶從化。
創新實踐打造生態型總部經濟
「我們把優良生態轉化為綠色生產力,從化以溫泉地區為示範,通過建設溫泉財富小鎮、生態設計小鎮等特色小鎮平台,推動新老溫泉一體化。」溫泉鎮一位負責人說。
生態設計小鎮就是生態型總部經濟、生態產業化的一種很好的體現。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應放天認為,生態型總部經濟就是以豐富的未被工業經濟污染的自然資源為依託和後發優勢,發展高端產業和創新經濟的一種模式。「在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的路上,這種生態型總部經濟模式將為我國新一輪城市化作出創新實踐。」
在老溫泉,溫泉財富小鎮現有155家金融機構入駐,資產管理規模超614億元,佳都國家級物聯網晶片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聖托利溫泉莊園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均已落戶。
從都國際會議中心、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會議中心、灣區設計開放大學、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等項目在國內外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未來將逐漸建成高標準、大規模的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會議會展經濟集聚區。
「從化有著優良的自然資源和世界聞名的溫泉,而且離中心市區又近,可以真正實現生態、生活、生產融合,是工作、家庭、社交都不會耽誤的宜居宜業的地方。」企業家張先生說。
「我們要變生態福地為經濟高地。」廣州市從化區負責人表示,面對這次疫情考驗,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同樣帶來了難能可貴的產業轉型機遇。結合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一些新經濟現象,從化區正在謀劃打造生態型總部經濟集聚區,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
現代農業為從化建設美麗鄉村賦能
從化是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去年,從化區被列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成功入選全國首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今年3月3日,從化區2020年春耕生產現場會暨「從化香米」項目啟動儀式在從化山下村舉行,村民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忙勞作,全面掀起春耕播種高潮。據從化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從化香米」項目將實現「從化香米」綠色化、智能化、機械化、標準化、高端化生產,促進從化區水稻年增加收入3.6億元。
「從化有個玫瑰園,裡面的橘子和柑特別好吃,也送了很多給我們吃。很甜,我們心裡也很甜,我們很感謝很多企業對我們的支持。」2月18日,鍾南山院士在廣東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說。
據了解,玫瑰柑是一個從以色列引進的柑橘品種,果肉香濃多汁、酸甜可口。上市兩年以來,玫瑰柑種植在當地逐步形成了新產業,每年可形成15億元的農業產值規模。
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廣州農業大區,從化將在今年加快建設花卉、荔枝、壹號蛋雞三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繼續抓好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茶罐子、花瓶子等「五子」工程,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藥化肥減量、村莊清潔和綠化等「五個美麗」行動,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2020年,力爭80%以上的村建設成為美麗宜居村,20%的村建設成為特色精品村。」 目前,從化已謀劃建設了20個特色小鎮,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暖企暖人
從化作為廣州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僅1月30日確診一例輸入性病例,至發稿前,新增病例保持為「零」,為復工復產提供了底氣。
1月28日,家住在呂田鎮桂峰村開網店的陳志強得知墟日取消的消息,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鄰居陳叔那兩畝芥菜田。墟日不開?地里的菜怎麼辦呢?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的陳志強通過微信朋友圈把賣菜的信息發了出去,訂單陸續有來。
今年春節期間,快遞運貨每單要加收10元的服務費,陳志強將服務費扛了下來,「前幾年我回家創業時,村民對我都很支持,現在疫情來了,我肯定要報答他們。」陳志強說,他已幫助村民銷售各類蔬菜、水果數萬斤,解決了村內近40%的蔬菜滯銷問題。
「從化區還推出了線上果蔬定製平台,將果蔬快速送到了市民的餐桌上,既解決了果農菜農滯銷愁,又方便了社區百姓買菜。」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起了復工復產的暖心行動。
來源:新快報記者 鄧毅富
圖片:鄺健華、李曉彤,部分為資料圖片
編輯:劉芳
初審:陳治
審核:梁偉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VleMnEBnkjnB-0zU7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