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1月,對於伊朗人來說充滿了混亂和黑暗。政府宣布燃油價格上漲引發民眾不滿和全國性的騷亂,最後導致全國範圍內的網絡被關閉了長達5天之久。但是對於大批劍指加拿大和美國研究生申請的伊朗學生來說,面對即將到來的截止日期,5天的「網絡真空期」可能會對美國大學申請造成致命的影響。
呼籲美國大學延長申請截止日期
儘管伊朗部分地區的網絡已經恢復了連接,但還有一些地區處於持續斷網狀態。伊朗最受歡迎的兩種通訊方式WhatsApp和Telegram都已經遭到關閉。這使得許多申請者在準備材料和對外聯絡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阻礙。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康科迪亞大學等學校已經作出官方說明,為受到影響的伊朗申請者延長了申請截止日期。
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紐約大學等學校的學生,也在積極呼籲,敦促學校為伊朗申請者「開綠燈」,延長一下截止日期。紐約大學大一新生Armon Dadvand說:「我自己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曾經有過非常困難、壓力很大的經歷,我簡直無法想像自己正處於騷亂之中,還沒有辦法訪問網際網路。身為伊朗裔美國人,我對伊朗申請者的經歷感同身受,很為那些正在掙扎的同齡人感到悲傷。大學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來幫助這些學生。」
同為新生的Olivia Najafi也說,「我知道伊朗留學生申請美國非常困難,不僅是國內形勢,而且特朗普政府的旅行禁令對伊朗人也是阻礙。大學有責任確保申請者在申請過程中不會遇到新的阻礙。」
由於兩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長期碰撞,在美國學習的伊朗留學生可謂是「在夾縫中生存」。從遞交材料,到準備簽證,還有後續的換匯、回國探親和家人訪美,伊朗學生的留學之路上從來不缺少艱難險阻。但是與此同時,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計的大學畢業生申請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生項目。這些學生大都來自德黑蘭大學、謝里夫理工大學等伊朗名校,申請專業大多是理工科。不少學生最終出色完成學業,甚至成長為世界級頂尖科研人員。
雖然遭遇「斷網事件」對於申請者來說是不幸的,但是有伊朗同胞和大量北美本地學生為他們奔走呼籲,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伊朗學生在國內的境遇能夠得到北美大學的重視,說明身處北美的伊朗留學生已經證明了自己可以成為大學社區的優秀成員和有力補充,說明北美大學歡迎更多伊朗留學生的加入,而這樣的認可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和積累。
中國學生「留美低潮」
美國多家媒體報道,在十年錄取高峰過後,2019學年中國留學生入學人數「大幅下降」。有的大學報告下降幅度達五分之一以上。以麻薩諸塞州本特利大學(Bentley University)為例,2019年秋季該校錄取的中國研究生數量,從110人下降到70人。佛蒙特大學中國學生人數下降23%,入讀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減少20%。 中國赴美留學生大幅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貿易摩擦導致的學生簽證審核變嚴格(特別是學習計算機、航空航天和高技術製造領域的學生),也有中國家庭對於美國社會治安問題的擔憂。同時,學生和家長對於國內教育和就業市場的信心,也會導致留學熱情降低,留學申請人數減少。
那麼中國留學生人數減少,特別是在美國有些學校和地區「大幅減少」,對於整個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將會有何影響呢?穩定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是保障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在校利益,甚至保護尚未赴美的中國申請者利益的前提。如果不是伊朗學生多年在北美高校的人數積累和出色表現,就不會有其他學生群體關注他們的需求,也不會有學校採取行動推遲申請截止日期。
還記得今年9月3日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向全體師生髮送郵件,表示自己不會配合FBI「監視」中國學生嗎?如果中國學生在哥大的數量不夠多,或者表現平平,也許哥大官方就不會有如此大的動力和勇氣挺身而出,為中國學生髮聲。雖然中國留學生不能影響美國政府層面的決定,但是在許多方面,中國學生和美國大學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例如中國學生的「留學低潮」會給美國大學帶來「學費危機」,使學校的收入銳減。所以大學會積極聽取留學生的心聲,維護留學生的利益,甚至通過大學的官方政治資源,來影響和推進對留學生有利的政策。
此外,留學生的生活境況,還和周圍環境的友好包容程度息息相關。如果如果中國學生數量太少,「存在感太低」,大學社區或者整個所處城市的居民就可能無法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更不要說提供文化配套的生活設施(例如中國餐館、亞洲超市)。
並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像加利福尼亞和紐約這樣經濟發達、人口多元、觀念開放,對於中國和中國學生的錯誤解讀,仍然廣泛存在於許多美國普通民眾之間。上文提到的佛蒙特大學和內不拉斯加大學,都位於美國人口較為稀少,人口構成相對單一的地區。中國學生的到來,不僅能夠帶動商業機會和生活設施省級,還能在日常互動中消除可能存在的猜測和誤解。
留學生群體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有力代表,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的活動,同時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社區其他成員的「文化敏感性」,才是消除歧視,幫助自己和其他留學生收穫尊重的最佳途徑。也有人會說,中國留學生多了,不見得只有高素質輸入,說不定也會加劇美國人的刻板印象和負面印象。但是在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只有先讓大多數人「看到」我們的存在,才能進一步讓他們「聽到」我們的聲音和訴求,直到獲得支持和認可。
2020年度的美國研究生申請和本科申請也即將迎來尾聲。中國留學人數是會持續走低,還是會逐漸回暖,我們很快就會有答案。對於已經身處美國的廣大學生來說,為了創造更好的留學生態,我們還不能停下「參與」、「融合」、「發聲」的腳步。
【獨家稿件聲明】本文為美國續航教育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美國續航教育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