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1:竹子定律
所謂竹子定律,主要是說竹子的生長過程,竹子在前四年時間,只長高三厘米,而到了第五年,竹子只用六周時間就可以長到十五米之高,相當於每天長高了近三十厘米,反過頭來看竹子的前四年,雖然沒有長高,卻一直在地底下面盤根錯節。
通過竹子定律,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學習一定要夯實基礎,不能操之過急,學習應該一步一個腳印,這樣以後才能有一飛沖天的可能。
定律2:木桶定律
裝水的木桶由多個木板組合而成,而木桶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
我們可以由此教育孩子,學習不應該偏科,如果一味偏科,那我們學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倘若我們可以把短板延長,那我們學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
定律3:皮格馬利翁定律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定律,主要是說:當心內心暗示自己向好的一方面發展時,你就會越來好;相反,如果你暗示自己向壞的一方面發展時,你就會越來越壞。
這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孩子的心理暗示能力,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可以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給予了自己鼓勵和自信,成功的幾率自然會更大。
定律4:手錶定律
如果我們手上只有一塊手錶,那麼我們可以準確知道現在的時間,倘若我們手上出現了兩塊以上的手錶,可能我們就不能準確的判斷時間了。
這可以幫助我們教育孩子,在給自己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不移,不能三天兩頭就更換了,這樣會讓我們前進的步伐產生混亂。
定律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當我們面對比較輕鬆的事情時,動機的提高會提升做事效率;而當我們面對困難的事情時,動機的提高卻會降低做事效率,而只有在最適宜的動機下,做事效率才是最高的。
這也就告訴我們,平時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施加過多或者過少的壓力,這兩者都會讓孩子降低學習慾望,而只有給孩子適當的學習壓力,孩子才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候。
定律6:二八定律
這個定律是一位義大利經濟學家偶然間發現的,主要是說,世界上所有組合事物,重要的部分只占了兩成,而相對不重要的部分占據了八成,這個定律適用於很多場景,例如: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
這可以幫助我們教育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具備二八定律的眼光,孩子學習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學習內容是無限的,應引導孩子學會抓住重要的那兩成,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不重要的八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