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口碑票房雙撲街,怪誰?

2020-09-14   電影雜誌

原標題:《花木蘭》口碑票房雙撲街,怪誰?

看《花木蘭》遭遇全網差評時,小妹想了好久,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迪士尼真人公主系列投資預算之最,又是鞏俐、李連杰、甄子丹這種華人巨星作配,還有眾望所歸的神仙姐姐劉亦菲。

所以,《花木蘭》到底哪裡不對?

直到小妹走進電影院,用老頭看地鐵的眼神看完全片之後,終於明白了網上的差評。

《花木蘭》撲街,不虧。

01

服道化,災難

沒人去懷疑好萊塢的水平,但看完《花木蘭》還是要說一句「這tm都是啥啊」。

整部片子從海報開始就給了人濃濃的「穿越」質感。

尤其是這個官方海報,咋看咋不順眼,後來一想明白了,原來差了一行字——

50集大型古裝歷史巨製。

劉亦菲很美,但為了突顯她的美也不用讓其他人扮得跟鬼一樣吧。

要說慘,誰都慘不過鄭佩佩飾演的媒婆。

感覺這是對鄭佩佩黑的最慘的一次,人家年輕的時候真不比劉亦菲差。

而劉亦菲雖然主角光環在手,也沒有能逃過化妝師的蹂躪,鵝黃妝直接讓神仙姐姐跌下凡間,還是頭朝下跌的。

此妝的精華,就在眉心中央的華為秘制logo。

其實迪士尼對於公主電影是非常捨得花錢的,打個比方《灰姑娘》里辛德瑞拉參加舞會時的那套藍裙子,迪士尼給出的數據是18個裁縫花費了550個小時。

注意這是灰姑娘眾多裙子裡的一套而已。

而最豪橫的還是《沉睡魔咒》,直接就是高定,造型師請了拿了多次奧斯卡的大師。

而到了木蘭這裡,說是投資最高,結果除了那身從頭穿到尾的戎裝,就只剩下了相親時的那套紫色的衣服了。

設計師還擱那兒吹呢,結果一眼看過去這質感還抵不上如今國產古裝劇里的服裝水平。

而整部電影前半段的色彩搭配更是讓小妹多次出戲,知道的是南北朝,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東南亞。

對了,一個冷知識,迪士尼官方認證,花木蘭是福建人。

不然怎麼全家都住土樓?

最絕還是皇宮大門口,剛從染缸里出來的大臣和妃子竟然在遛彎。

???

02

故事情節,兒戲

迪士尼素來都是崇尚真善美,即便是服道化再爛,只要故事內核能跟上,也能從側面平衡這種不足。

但說實話,《花木蘭》真的太兒戲了。

木蘭的主角光環被編劇用「qi」一個字就給解釋了,說木蘭身上充滿了qi,也是qi讓她從小便與眾不同。

所以究竟什麼是qi,聽上去好像很牛批的樣子,但故事演到最後也沒有解釋。

看多了迪士尼公主電影都知道,跟公主最配的不是王子,而是女巫

這也是真人版和動畫版最大的不同,刪掉了木須龍,加了一個雕。

還找來了鞏俐這種大咖來反派,造型就不說了,跟野人部落的女頭子似的。

但功力還是很強的,千軍萬馬都抵不過她的揮手一彈。

既然都整成奇幻電影了,那有法力的必然是最大,不用說了,這就是幕後大boss。

可眼瞅著這隻雕就要干盡所有壞事時,她突然就被木蘭感動了,突然就棄惡從善了,突然就為了保護木蘭被一箭射死了。

WTF?

所以說,整部戲最大的問題就是人物沒有動機,所有的行為都沒有邏輯。

你說這個女巫吧,法力無邊,殺人還不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嗎?

為什麼要投靠柔然,為什麼要費勁去扮一個丞相,然後騙皇帝去工地單挑,最後還把自己搭進去?

說到李連杰了,片方是請了一個蠟像過來演的吧,不然怎麼能做到全程無表情?

其實從開拍找的卡司就不難看出迪士尼想打造這部電影的野心,那就是拍出精妙絕倫的東方世界。

找最牛批的華語演員,用最絢爛的東方色彩。

什麼土樓啊,漢服啊,戎裝啊,武打啊,西方人眼裡的東方元素,那必須是一股腦地全丟進去。

甭管對不對,先拍了再說。

木蘭的故事對於中國人來說耳熟能詳,但也因為耳熟能詳,所以走進電影院的大部人都是帶著期待去的。

不說別的,就說這陣容和配置,除了多年前的《長城》,幾乎也沒有華語片可以媲美。

再爛能看到兩大功夫巨星同台彪戲也是好的呀,結果整部戲武打動作那是啥。

相比之下,《長城》真的值得一波反黑操作。

木蘭從頭到尾都在慢動作踢箭。

發生雪崩時,還能騎著馬在山上來去自如,敢情這馬是長了翅膀?

最後皇帝帶著幾個小兵去跟敵國的頭子在工地單挑的時候,真的,搞不懂編劇咋想的,他是皇帝啊,你們知道皇帝是幹嘛的嗎?

03

國外吃香,為啥?

這也是腦殘粉們最喜歡的環節,國人不懂欣賞這部巨作,人家國外的影評人都亮出了高分,稱《花木蘭》是史上最驚艷的迪士尼公主系列。

的確,《花木蘭》的海外口碑不算爛,甚至也有一些閉眼吹的影評。

但究其原因,很簡單,因為《花木蘭》除了套用了木蘭的名字,其內核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西方電影。

所有的情節、台詞、對白,全部都是為了迎合西方觀眾而設計的。

最明顯的就是拍戲的時候大家都說英語嘛,即便你去電影院看的中文,那也是製作完成之後又找演員們自己配音的,口型根本對不上。

所以才會出現什麼「四盎司可以移動一千磅」這種台詞。

也因為是西方電影,所以弘揚的也是他們的價值觀。

巾幗女英雄變成了女超人,女巫的出現更是非常正確的體現。

女巫法力無邊,但卻得不到肯定,為了證明自己就去給柔然當了參謀。

但看到木蘭之後,女巫覺醒了,她覺得女性也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就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脈,精神也被洗滌凈化了。

她倒戈了,要站女主這頭了,要保護女主了,要為女主死了,一切都合情合理。

順便還升華了一下整個片子的主題,死得其所,何樂而不為呢?

04

好萊塢拍東方,不行

經常看美國影視劇的觀眾都知道,只要情節里涉及到中國元素,那基本都慘不忍睹。

在《降臨》里,外星人降臨地球,中方和美方都開始嘗試和外星人對話,可是中方的溝通方式竟然是跟外星人打麻將。

美劇《罪惡黑名單》里,美方往中國派遣了一批特工,結果都被一個叫吳京的人給幹掉了。

緊接著又對吳京進行了一番科普。

因為中國有計劃生育,所以吳京是個黑戶。

吳京:突然有點想打人。

《綠箭俠》就更狠了,男主遭遇海難不幸流落孤島,最後被一對中國父女給救了,所以就在相處中學會了中文。

注意,前方高能,聽不懂不是中國人。

其實看得多了,就會慢慢發現,所謂東方文化(中國元素)在美國電影電視劇里,其實更多是淪為一種符號的體現。

徒有表面,沒有內涵,該刻板還是刻板,該空洞還是空洞。

尤其是看到他們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為了尊重歷史來到中國學習了多長時間時,小妹真想送他們一雙白眼,就這?

作為好萊塢最大海外票倉,越來越多的電影都瞄準了中國,不是在裡面增加中國元素,就是找中國明星客串露臉。

我們不反對這樣的討好,但還是希望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

畢竟正確認識,才是相互了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