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舊稱「盛京」,是清王朝崛起的肇基之地。
作為有清一代的龍興之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在這裡營建了盛京皇宮。
清朝遷都北京後,將盛京作為陪都,盛京皇宮因此成為「陪都宮殿」,康熙、乾隆、嘉慶和道光四位皇帝東巡祭祖時,這裡是固定的駐蹕(bì)場所。
這座皇家宮闕也承載著歷代帝王恭貯聖物、以敬法祖的虔誠告慰。
歷經四百年的滄桑,曾經的大內禁宮已成為一座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2004年,瀋陽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提及瀋陽故宮的院藏瑰寶,人們津津樂道的是琳琅滿目的清宮原藏宮廷遺物和歷史文化珍品。尤其是瀋陽故宮收藏的清宮帝後御用之物,歷史價值極高,尤為珍貴。
明黃江綢彩繡平金夾龍袍
這件龍袍為嘉慶皇帝春秋季節御用龍袍,用於宮廷筵宴、慶典等吉禮場合。
袍身上繡有金龍九條及五彩雲紋、團壽紋、十二章紋等圖案。
九條金龍中,四條正龍分別在前後胸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後襟部,一條行龍繡於掩襟,從身前身後看,均有龍五條,取「九五之尊」之意。
所謂十二章紋,是中國傳統文化積澱過程中形成的中國古代帝王服飾紋樣,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宗彝、黼(fǔ)、黻(fú)等,代表了君王的十二種美德。
雕三蝠桃式碧璽墜
掐絲琺琅象馱寶瓶
乾隆款畫琺琅嬰戲鼻煙壺
粉玻璃葡萄花雙環耳粉盒
清代開創了中國古代玻璃業發展史的鼎盛時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內廷設玻璃廠,從此開始了宮廷御用玻璃的製造,乾隆時期,宮廷玻璃製造水平達到了頂峰。
這件粉玻璃葡萄花雙環耳粉盒,色彩明艷,花紋繁縟,精巧別致,深受眾多女性觀眾的喜愛。
黑緞嵌點翠鳳戲牡丹女帽
翠雕螭帶鉤
畫琺琅開光鳥獸橢圓手爐
刻龍紋銀高足杯
乾隆款畫琺琅纏枝花卉萬壽無疆盤
還有那些乾隆時期的冰箱、皇帝書房陳設、后妃所戴的點翠髮飾、收納化妝品的梳妝盒等文物,材質粹美、雕琢精妙,凸顯了皇家權勢地位和高雅脫俗的審美品味。
這些帝後生活用品及珍貴文物,展現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宮廷生活和傳統帝後典制,反映了大清王朝的皇家風範。
長沙博物館
皇家氣象
瀋陽故宮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
展期將持續至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