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故里,壯哉廬江。浩浩百年之間,在冊英烈達八千人眾,喚民眾於覺醒,赴國難以蹈火,拯人民出苦憂;熱血盡而肥勁草,頭顱拋以換江山;古往今來,凡投身革命事業、保家衛國、建設家園壯烈犧牲者,當禋祀百世,彰忠烈而炳千秋,激發義貞,淬勵後人。
廬江縣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1927年8月成立中共廬江縣特別支部,1930年成立中共廬江縣委。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打敗日本侵略軍,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解放全中國,成百上千的廬江人民的優秀兒女血灑戰場,獻出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成為光榮的革命烈士。
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亦有為保衛或搶救人民生命、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壯烈犧牲,被省人民政府追認為烈士。
感懷廬江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
緬懷為革命、為保衛人民生命財產
獻出生命的廬江英雄兒女。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微聚廬江將為大家講述
廬江歷史上部分記錄在冊的
英雄烈士事跡。
馬哲聰(1886—1934),又名馬大,江鬍子,廬江縣樂橋鎮桂元村馬家小院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組織、領導過數千貧苦農民,開展鬥爭,因與強大的敵人開展游擊戰爭,晝伏夜行,東戰西殺,無暇理髮而養成老長的頭髮和鬍子,遂自取綽號"江鬍子",當地所有人都喊這一愛稱,他的本名慢慢地被淡忘了,以至國民黨反動政府曾張貼告示,懸賞1500大洋要捉拿"江鬍子"。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中共廬江沙溪區委成立,他任區委書記。1931年中共安慶中心縣委遭到破壞。為了整頓黨的組織,同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決定將中共桐城縣委和廬江縣委合併為中共桐廬縣委,改屬中共合肥中心縣委領導,他被任命為縣委副書記,並負責軍事工作。任職期間,積極組建地方武裝,並經常率領地方武裝活動於舒(城)廬(江)邊界一帶。
1935年秋,皖西北游擊師孫仲德率領一個多連的人到大別山區整訓。有一天,馬哲聰組織30多人下鄉做宣傳工作,傍晚時,敵人將我方部隊衝散並占領了山頭。晚間,馬哲聰率先去探聽情況,當他走到半山腰時,暗處的敵人突然向他開槍,敵人衝下來.將馬哲聰抓住。當時敵人裡面有個叛徒認識馬哲聰說:"這就是懸賞捉拿的江鬍子,不要讓他跑了"
馬哲聰因傷勢嚴重,不能行動而被敵人俘虜,光榮地就義。
馬哲聰的二兒子馬南成,17歲便參軍打仗,加入新四軍,追隨父親的隊伍,他也在霍山戰鬥中英勇就義。當時年僅20多歲,是一名年輕的排長。
馬哲聰的兒媳婦查秀英,身為女流,但她並不輸給男兒,當時查秀英裹著包袱便隨丈夫一起打仗去了,隊伍衝破敵人的封鎖線時,她不幸中了槍,失血過多,英勇犧牲。在戰爭年代,許多革命家庭前赴後繼、滿門忠烈!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施傑
微
聚
廬
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播廬江聲音
展示廬江風采
就知道你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LIROG0BJleJMoPMwb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