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洗澡,尤其是冬天洗澡,其實也就是這十來年吧,大家才習慣天天洗澡噠,以前不好多人一星期甚至一冬天搓一把咩……
嗯嗯當然,咱們這個「黑歷史」還沒有號稱「千年不洗澡」的中世紀的歐洲人「黑」。
路易十四(左),伊莎貝爾一世(右)
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因為長期不洗澡,體味像野獸一樣臭。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一世曾經自豪地說一生只洗過兩次澡,一次是在出生的時候,一次是在結婚的時候。
歐洲人咋這麼不愛乾淨呢?嗯據說,中世紀早期,他們還挺喜歡洗澡,真的,喜歡到了全民參與的程度,男女共浴,邊洗邊吃吃喝喝。
大概是浴室太歡樂了,漸漸地,它成了偷情和招妓的場所。於是,浴室便成了花柳病的傳染源。再後來,一種通過性傳播的疾病——梅毒爆發了。
15世紀末的梅毒 + 黑死病,導致歐洲盛行一種觀點:所有疾病的傳播都是因為洗澡。他們認為,在洗澡的時候,水和空氣中的細菌、病毒會通過擴張的毛孔進入體內,引起疾病……
好了,分享完這個小科君也是今天才get的趣聞,下面進入正題:是哪位科學家12年不洗澡呢?他想幹嘛?
主角兒就是這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師:David Whitlock。
事情是這樣的。David 發現,馬很喜歡在泥土裡打滾。
你要說了,打滾不是很常見麼?不僅僅是馬,我們家的貓啊,狗啊,在沒人管的情況下,都愛在地上打滾呀。但是,科學家David童鞋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他的結論是,馬之所以愛在泥土裡打滾,是因為泥土裡存在有益菌。他還把有益菌具體化了,叫「亞硝化單胞菌」——基本上每一種與水或土壤接觸的生物都會有這種細菌,比如,龍蝦、蚯蚓、淡水龜、蛤的表面都有。
我們知道,人長期不洗澡會發臭。發臭的主要原因得「歸功」於汗液。汗液里有尿素,尿素會分解成氨,而氨恰恰是葡萄球菌和痤瘡丙酸桿菌等細菌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以此為生,並產生臭味。
但是,如果咱們的皮膚表面存在亞硝化單胞菌的話……David發現,亞硝化單胞菌能夠分解氨,產生亞硝酸鹽和一氧化氮。亞硝酸鹽是一種強大的抗菌物質,一氧化氮有擴張血管、平衡血壓等一系列好處。
可惜,這樣一種好菌,隨著我們過度的洗澡,已經從我們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群中消失了。而要重新定植這種菌,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David決定培養自己身上的亞硝化單胞菌,然後把它成噴霧。最後,David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只要堅持定期噴菌,不洗澡根本不是問題!
想買這種噴霧嗎?嗯嗯目前還沒有看到資料說這種噴霧有市售哈。不過,它的存在,讓一直以來爭論不斷的「洗不洗澡話題」再次熱了。
那麼,到底多久該洗一次澡呢?
首先,太頻繁的洗澡肯定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過度洗澡會讓皮膚失去天然油脂層的保護,導致乾燥發癢(冬天尤其明顯)。
其次,有研究發現,過度洗澡可能會阻礙小孩免疫系統的成熟,導致過敏、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增加,甚至嚴重時還會得糖尿病。所以,從長遠來看,讓孩子們在小時候接觸大量的細菌可能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免疫系統。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小於1歲的嬰兒一周可以洗三次澡或更少;美國皮膚病學會則建議6-11歲的兒童一周洗一兩次澡就好,除非他們特別髒。
那麼,咱們也要12年不洗澡嗎?呃……對於咱們普通人來說,長期不洗澡,除了不可控的體味之外,有害菌通過眼睛、鼻子、嘴巴進入我們身體的風險還是很大噠。還會容易引發皮炎等症狀。
至於多久洗一次,許多皮膚科醫生給出的答案是:視情況而定!
如果你生活在特別潮濕的地方,或是你很容易出汗,那你可以按照以下建議多洗洗:
1. 溫水洗,壓縮洗澡時間。長時間的熱水沖洗會帶走天然油脂。
2. 建議只在身上容易出味道的地方塗抹香皂或沐浴液(腋窩、腹股溝、臀部),其他地方用清水沖沖就好。
3. 搓澡的時候,千萬別跟自己較真,尤其是女生。這世界上,不光男人是泥做的,女人也是泥做的,差不多就OK啦!
好了,了解了歐洲貴族千年不洗的黑歷史
又get到了亞硝化單胞菌這個新名詞
你今晚準備定植一下有益菌咩…
編輯:金子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編輯自:DrWhy、奇點網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
動動手,加我們!
科普蘇州QQ群2:70053894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KuaFm8BMH2_cNUgoM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