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映母乳喂養的寶寶經常拉稀,或者拉綠便。其實這種情況,對於母乳寶寶來說屬於正常情況。
一、母乳寶寶大便偏稀與母乳的特性有關
1、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低聚糖
2、母乳喂養的寶寶,腸道中以雙歧桿菌占優勢這兩個原因使得母乳喂養的寶寶普遍存在大便次數偏多,性質偏稀。
二、大便顏色偏綠的原因
1、過度喂養:
經常有家長說,怎麼會「過度」呢,都是寶寶哭了我才喂的。
但其實,引起過度喂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寶寶一哭就喂。
家長應該了解到,飢餓並不是引起寶寶哭鬧的唯一原因,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缺乏安全感、腸絞痛、穿蓋過多等,都會引起哭鬧。
如果家長不加分辨,總通過喂奶的方式來安撫寶寶,很容易出現營養物質的供給量超過寶寶正常的需求量,多出來的營養物質難以消化吸收,就可能造成大便發綠。
2、腹瀉:
寶寶腸道蠕動過快,會使營養物質沒來及被完全消化吸收,就已經被代謝掉了,也會造成寶寶大便發綠。
這時,適當調整腸道菌群,對於改善這種情況有一定幫助。
3、吃部分水解配方粉:
除了吃部分水解配方粉外,如果寶寶吃的是加工更為深入和徹底的深度水解或胺基酸配方粉,大便顏色很可能會更深一些,甚至發黑。但這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緊張。
4、攝入過多的鐵元素有關:
如果寶寶額外補充鐵劑,而這些鐵元素又沒有被完全吸收,那麼排出的大便也會發綠。
添加了輔食的寶寶排綠便,我們要看看寶寶是不是吃了深色的綠葉菜,也可能導致大便的顏色偏綠。
綜上,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食慾很好、各項生長發育指標也正常,那麼就沒有什麼問題,家長不必總是糾結寶寶大便是否偏稀、顏色是黃的還是綠的、是否有奶瓣等問題。更不要因為這個原因,懷疑母乳喂養對孩子是不是有不利的地方。
家長要牢記,不要成為嬰兒大便的奴隸,生長曲線才能客觀科學地反映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建議家長堅持每2-4周測量並記錄寶寶的生長發育變化,包括身高、體重、頭圍,以便及時客觀地評估家庭養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