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讀者來信:
木子李:
母親是鄉村退休教師,父親是某已經消失的國企的退休職工。在我成長過程中,我有很多個家:母親在哪裡教書,哪裡就是我的家。
考上大學後,第一次來到較大的城市,一切都是新鮮的,當然,我在別人眼裡也是老土的。
在此期間,自尊心無數次被暴擊,即便如此,我還是儘量迎合著別人的喜歡,並試圖讓自己努力學習,最後能夠留在大城市工作。(寫在前頭,想告訴很多人:別聽一些人所謂的讀書無用論,知識至少會在你找工作的時候,多很多種選擇。)
大學畢業後,我如願以償的留在了上學城市並擁有了穩定工作。期間,也交往了一個女朋友。在交往過程中,我們相處融洽,只是,我們的愛情最終敗給了物質。
面對感情的挫敗,我曾經抱怨自己沒本事,也曾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本事,但是,我又清楚的明白:抱怨沒有任何卵用。
工作之餘,我開始嘗試著做兼職,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省吃節用,最終,我用了5年時間,在我工作城市全款買了房,貸款買了車。
似乎,我現在已經活成了前女友想看到的樣子,但是,她已經成了別人的新娘。
其實,對於這段感情的錯失,會有一些遺憾,但還不至於沉浸其中。反倒想告訴那些和我家境類似的人們:請抓住每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錯過了,可能就是一輩子。
木子李編後語:
1)有些人會覺得,回到小地方,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很多人和你一樣,還是想在大城市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
2)很多也曾在大城市打拚並最終回到父母身邊的人們,現在生活的其實也很好,但是,他們當初回歸父母身邊,或是因為現實的無奈,現在回想起在大城市打拚的那段時光,依然會覺得殘酷並留有遺憾;
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許尊重自己並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也挺好。
關於改變命運,最捷徑的必然是「知識」。
且看我們身邊很多人的家境演變過程:如果沒有知識做後盾,那麼,改變命運的步調會有些慢:父母這代人從農村到鄉鎮,自己這代人從鄉鎮到縣城,子女那代人從縣城到市區,再下一代人從市區到省城。
不難看出,如果沒有知識,且需要改變自己和後代的命運,需要好幾代人的循序漸進,所以,在開放和包容的當今,我們想要快速的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學習。
生活在大城市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一套房或一個嚮往的生活,而是會影響家裡的好幾代人。
並不是說村子裡或者小城市不好,只要自己喜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