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智白嗲們
LVMH集團的總舵主貝爾納·阿爾諾,有一雙鷹一般的眼睛。他能一下子看到最有潛力的公司,然後精準出擊,一舉將它收入囊中。
上周,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以162億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蒂凡尼。集團董事長貝爾納 · 阿爾諾身價已經達到1060億美元,成為歐洲第一富豪,在全球範圍也是僅次於亞馬遜的貝索斯之後排名第二。
此時大家最關心的阿爾諾家族「繼承之戰」也進入白熱化。商界雅典娜一般的家族「長公主」德爾菲娜。
找了超模水果娜後「浪子回頭」的大公子安東尼。
中途加入戰鬥的「90後少年」小兒子亞歷山大。
到底誰會統領未來的奢侈品帝國?
掌管這個奢侈品帝國的貝爾納並不會為子女的爭奪頭疼,相反這是阿爾諾家族一貫的傳統。
當然他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除了家族傳承之外,靠的是他如老鷹一般的銳利目光,戰士般的勇氣和魄力,魔術師般起死回生能力,以及對金錢和成功的超於常人的極度渴望。
長在生意之家
他最大的興趣就是賺錢
貝爾納從小就特別有主見。童年時爺爺去世,他主動跟父母提出說:「奶奶一個人太寂寞了,我要搬去跟她住。」
從小貝爾納這個細節我們就能看出他從小就懂得怎麼去說服別人。其實他就是特別喜歡奶奶,但是他在說服父母的時候,說的理由是「奶奶需要我」。這個理由父母無法反駁。
如今貝爾納跟兒子安東尼也是父子檔闖天下
從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畢業後,貝爾納這個典型的理科男二話不說就進了父親的公司。這家建築公司是祖父留下的,規模也就幾百人,說好聽一點算是:比較大的「包工頭」。
貝爾納從小崇拜父親,他形容自己跟父親的關係是「生意夥伴式」的,他從沒想過要去追求什麼「自己的夢想」,繼承家裡的生意,並且把它做大,就是他最大的夢想了。
作為知名校友應邀回學校演講
他的眼光幫助他做了這個選擇,接下來就是他施展魄力的時候了。他說服父親做了兩個重大決定:1.清算掉所有建築業務,改營房地產;2.進軍美國。
貝爾納25歲那年,有一天父親走到他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這是公司的鑰匙,現在給你,以後公司就交給你打理了。」
特朗普與阿爾納
貝爾納從未有過現在年輕人那種「是先賺錢?還是先做喜歡的事?」的困擾,繼承這份家業肯定比給任何人打工,賺錢機率大得多。對貝爾納來說,賺錢就是他的愛好。
收購迪奧真的用了一法郎嗎?
企業在地產上的成功證明了貝爾納的獨具慧眼,「眼光好」根本不足以形容他,他是「眼光毒」。他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那些「被低估」的公司,把它們買下來。
在美國做地產期間,他尋找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寶藏。他發現美國民眾人對外國的事物都很陌生,大部分美國人都不知道法國總統是誰,但是有一天他跟計程車司機聊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司機說:「我知道有個法國牌子叫迪奧。」
後來貝爾納經過調查才發現,這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美國人都能知道的法國牌子,竟然已在破產邊緣。1985年,貝爾納找到了破產保護中的紡織廠Boussac Saint-Frères,它就是那家擁有迪奧的公司。
今天法國都流傳了一個段子,說當時貝爾納收購迪奧只花了一法郎,是世界上最划算的買賣。
事實根本不是如此,其實貝爾納當時的地產公司規模並不大,他能拿出的資金只有1500萬美元左右,最後他找銀行借貸了8000萬美元,整個收購價格近1億。又一次,眼光和魄力同時到位。
隨後就像當初讓父親清理掉公司全部建築業務那樣,貝爾納很快轉手賣掉了紡織廠的絕大部分資產,只留下了迪奧品牌和樂蓬馬歇百貨。
當年的迪奧就是貝爾納心中那隻「瘦死的駱駝」
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貝爾納這次收購絕對是蛇吞象的行為,他冒著巨大風險收購了一個比自身更強大的巨無霸。。不過普通人的貪心,是成功者的野心。他有自己的辦法讓這樁收購變成「世界上最划算的買賣」。
貝爾納的絕招,是大膽啟用設計師。他力排眾議,為迪奧這個當時還很保守的法國品牌請來了義大利設計師Gianfranco Ferré。這位「時裝建築師」來到Dior的第一場秀AscotCecil Beaton就驚艷了整個巴黎,很快令當時瀕死的迪奧重回大眾視野。
Ferré在迪奧的最後一場秀
有了這次成功經驗,貝爾納後來就充分把他「眼光毒」的長處施展到了設計師的選擇上。90年代中期他為紀梵希選擇了當時被成為「英國野孩子」的John Galliano,沒想到當時的市場就特別吃他這套邪魅狂狷。
被稱為海盜爺的Galliano
一年後貝爾納就把這個野孩子調到了迪奧,他主管迪奧的設計長達15年。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到儘管在時尚業近乎隻手遮天,貝爾納還是把當初把他起家的迪奧當成了「親兒子」。
目前迪奧品牌的市值是120億美元左右,所以如果真要說當初是「白菜價」收購,也未嘗不可。
把拿破崙三世帶進網際網路時代
路易威登品牌創立的時間是1854年,當時法國還處在拿破崙三世統治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LVMH跟天后Rihanna宣布合作開網店是今年。把古老品牌帶進網際網路時代,貝爾納是最大功臣。
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鷹眼」貝爾納立刻出手,收購了LVMH25%的股份。進入集團之後,他又立刻看出了這家集團的大破綻——經營奢侈品業務的LV(路易威登集團)和經營酒類業務的MH(酩悅軒尼詩集團)兩邊不和。
為了打贏這場仗,貝爾納採取了明暗兩條路線。明里他通過銀行借貸,要對LVMH的股份進行公開收購,暗裡為了防止兩家聯合起來對付他這個「外人」,又私下悄悄跟兩邊示好要求「結盟」。最終他一舉成功,拿下LVMH控股權。
貝爾納深知法國國內對奢侈品的消費力有限,拿下集團後他對奢侈品方面作出的第一步調整,就是全球開店計劃。2年後路易威登全球門店已達130家。
1992年,第一家中國門店進駐北京王府井。全世界對這個品牌的簡稱都是「Vuitton」,唯獨中國簡稱「LV」,連不懂英文的人都可以記住。這一切在中國的發生,都是貝爾納接手之後的事。
曾設計過古根海姆美術館的著名設計師弗蘭克 · 蓋里設計的首爾旗艦店
1997年,他為路易威登啟用了時尚圈少數的「出圈」設計師Marc Jacobs,小馬哥新官上任三把火,讓LV從許多人眼中的老奶奶品牌,搖身一變成了時髦小年輕。
小馬哥上任後立刻推出了貝殼包系列,把標誌性的Monogram變成了彩色,材質上也加入了更風騷的漆皮。大家紛紛感嘆:原來LV還能那麼潮?當時不少顏色的單品都要排隊預定。
LV從眾多奢侈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奢侈品中的必備品」,成為了很多人「擁有的第一款奢侈品」。但它始終保持著一線奢侈品的地位,並沒有因為保有量的增加而降格,這個成就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今天各個奢侈品品牌的經營方式差異很大,像Chloé那樣的品牌基本還是保持著Fashion House的思維和模式,而LVMH已經完全跨入網際網路時代,走起了頂級流量明星變現和網上購物的新大牌模式。
今年5月,路易威登決定聯手Rihanna推出一個新品牌——Fenty。這是阿爾諾家族收購LVMH以來第一次推出新品牌,也是他們首次與明星正式成立時裝品牌。
新品牌的營銷方式也非常「網際網路」,採用的是線上網店,線下Pop-up Store的方式。跟Rihanna的合作除了能借對方流量的光,還在近期各種奢侈品品牌備受種族歧視攻擊的時候,打了一張「多元文化」的好牌。
目前整個LVMH集團市值高達1076 億美元,貝爾納實現了當年收購時許下的諾言:打造一個世界第一的奢侈品集團。
家就是生意 生意就是家
就在80年代末爭奪LVMH控股權時期,他把這一切商場上的勾心鬥角,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家中的孩子們。
他家「太子爺」安東尼就回憶過這段往事:我爸一邊爭奪控股權,一邊把他做的所有事情講給我們幾個孩子聽。那個時候安東尼才剛剛10歲。
阿爾諾家的養育方式從來都是這樣的,家庭的核心就是家裡的生意,生意作為紐帶,推動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整個家族的凝聚力。
阿爾諾家的每一個孩子都非常優秀,各個都是合格的CEO,當然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誰是繼承人?
大公子 、長公主和爸爸
目前最被大家看好的是家族長女德爾菲娜,她簡直是商界雅典娜,從爸爸腦子裡蹦出來的女戰士。
從倫敦政經和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畢業後,她曾經在麥肯錫工作,剛剛回歸家族企業時,被派去負責迪奧的香水業務。
德爾菲娜與迪奧香水代言人查理茲 · 塞隆
深入人心的迪奧香水廣告
在香水上大獲成功後,她接管了迪奧,又在28歲時就進入LVMH管理委員會,是這個職位上最年輕的成員,也是第一位女性。法國的商界人士評價她說,她是奢侈品屆的」Ready-to-wear。」
集團與Rihanna的合作就是德爾菲娜一手推動的,同時她也成立了LVMH Prize來獎勵和發掘行業內的新晉設計師。
評委陣容里曾有老佛爺、小馬哥、LV現任創意總監Nicolas等重量級人物
父親交給德爾菲娜管理的,都是像迪奧和LV這樣的集團藍血品牌。這不光是父親對她的認可,也說明整個集團都是信得過她的能力的。
不過被稱為「太子爺「的長子安東尼也不甘示弱。他雖然一度是個花花公子,但畢竟在這個「生意之家」從小耳濡目染,接手男裝品牌Berluti後做得有模有樣。
安東尼少爺的感情也是豪門子弟熱門頭條,他的女友Natalia,被稱為菜場西施的她簡直是一台人形帶貨機器。目前這兩姐弟跟各自的固定伴侶都有了孩子,但是都沒有結婚……嗯,我們似乎明白了什麼。
另外這家還有位小兒子,90後小公子亞歷山大。他最先向集團提議收購Rimowa,然後自己一手運營,這幾年Rimowa跟Supreme、Off-White等潮牌的合作款,就都是他的戰績。
這個家族從貝爾納的爺爺創辦公司起,四代人都是極有成就的生意人,這本身就非常罕見。親子間「合作夥伴「的相處模式,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認可,但的確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每個孩子,無論男女,都理性而充滿競爭力。
在紀錄片《Dior and I》中如影隨形的父女倆
父女倆與前任創意總監Raf Simons
貝爾納自己就是這種教育最好的代表,他評價自己說:「我就是充滿競爭性,而且永遠想贏。總有人想模仿我,但是他們都不會成功的。」
- 內容原創,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聯繫公眾號 -
責任編輯:陳泰山 / 編輯:安達 / 設計: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