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前言
今年找朋友租了個場地,整了一個攝影工作室,樓一共三層,工作室在二樓。三樓則是朋友平常辦公的地方,有時候上去泡泡茶什麼的。之前網絡就只有三樓的一台路由,光貓也是接到的三樓,我二樓這裡信號一般,有時候都得開手機熱點。
後來的解決辦法就是從樓上拉一條網線下來……囧。但是線拉來扯去真的是不方便,如果用中繼之類的方案吧,三樓的路由器不怎麼樣,其實挺不方便的。而且我打算內網放台NAS,直接無線連路由器做視頻剪輯,期望是無線狀態下能跑滿千兆內網。諮詢了路由方面的大佬之後,決定直接組Velop Mesh。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箱
領勢Linksys的MR7350兩隻裝,到時候直接組Velop Mesh,不多折騰,效率是生產力的關鍵。官方標稱覆蓋150平米,通過雙頻合一可以跑到1.8G的帶寬,而且支持WiFi6。當然,覆蓋面積只是理論值,像我這裡從三樓發射下來的,組個Mesh全方位覆蓋豈不美哉~
包裝內都有硬紙皮支撐,最上面是薄薄的安裝指南。
領勢新的這些路由一向是這個風格,機身只有一個燈,通過顏色和閃爍來表示狀態。其餘的大部分操作,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當然也提供PC端的網頁控制。
配件有電源和網線,以及一個光碟。不過現在光碟機不好找啦,而且詳細的說明文檔對新手更需要,我就略過了。
電源是12V2A規格,同時插頭是可替換式的,不過包裝內並沒有其他款的頭,應該是根據不同國家的插座來配的。
路由器有兩根天線,可以翻折90度,以及360度轉圈,配合起來什麼方位都能夠兼顧到。
領勢Linksys MR7350提供四個千兆口,加上無線設備肯定是夠用的。另外還有一個USB3.0,可以用來接駁U盤或者移動硬碟,組建簡單的內網文件共享。
機身磨砂塑料,質感很不錯,而且也有不少的散熱孔。
說到散熱啊,看看底部這些碩大的散熱片吧,保證路由器既靜音的同時又能夠儘量降低溫度,穩定運行。
底部貼有默認的WiFi密碼和恢復密鑰,到時候進管理介面或者用WPS連接設備都要用到,初期用得頻繁的話,建議抄下來哈哈。
路由器外觀就這樣,這種東西還得看用起來怎麼樣,準備上機實戰。
實戰
光貓在三樓,當初評估了一下,如果挖了再牽到一樓或者二樓意義不大,太折騰主要是。右邊那個弟弟路由器只是「能用」,也該休息休息了。桌面有點雜亂見諒哈哈,最近經常整東西。
二樓我直接放在電腦桌上了,基本上就是樓上路由器對下來。理論上,接網線做回程當然是最好的,領勢的Velop方案也是最成熟的,但是我當初換路由器,不就是為了省一條從樓上挖下來的網線嘛,所以毅然決定不做有線回程,只用無線搭網。
剛裝的這台機子主板自帶WiFi6網卡,路由插了電直接先連接上試試。和路由緊挨著的話,連接速率可以達到1.2G(還未設置雙頻合併),合併之後雖然最高可以跑到1.8G,但是其他設備都也還是千兆水平,後面如果有雙WiFi6對拷或者2.5G網卡再折騰吧。
管理介面
領勢的路由支持PC端網頁管理,而APP功能更是強大,使用更方便,組網也非常的省心,就是截的屏老是豎的我好煩啊哈哈。
有個事情是要提前說一下的,設備和路由之間的距離如果拉遠了,連接速率肯定是會有所衰減的。另外,路由器里信道和信道寬度的設置,以及網卡本身的設置也會影響最高連接速率。如果你是普通用戶的話,個人建議不要折騰這些東西,全部自動,用著順滑就行了。
如果想多了解一點的話,也不複雜,默認的自動就是開啟80Mhz,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需求,信道寬度默認選擇自動就是最佳選擇了。
官方標稱支持25個以上的設備同時在線,同時提供了設備管理列表,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在線或者不在線的各種設備。
先添加Velop Mesh節點吧。下載Linksys手機APP,連上路由器,說發現有啥問題,轉了幾分鐘圈之後搞定,進入控制面板。左側菜單拉到底,選擇「設置新產品」。
新加入的路由不用做任何設置,只需要插電,保證手機在附近就行。手機提示開啟藍牙,應該是用藍牙配的對,然後就會自動將節點添加到Velop Mesh系統里。這裡估計是主路由同步到手機,手機再通過藍牙發送到新節點,所以稍微有點慢,但是確實省事,除了點幾個下一步啥也不用干。
跑一下速,寬頻本來就只有100M,所以無線連接之下也算到頂了。轉念一想不對,這裡應該是路由器直跑的吧,APP里的跑速應該也是。但是最近speedtest單上基本上不去,有上去也沒節點,不知道發生啥了。
另外找個地方跑一下,現在找個不需要客戶端和FLASH插件的測速還真不容易,要麼就是節點不合適。可以看到,客戶端通過無線連接之後幾乎沒有什麼損失,路由器性能還是扛得住的。
路由器的功能也很全,像來賓訪客帳戶、家長控制都很輕鬆的能夠設置。這個來賓帳戶就是只能連到外網,不能影響你內網的機子,萬一有毒呢,就像以前大學的時候拿U盤去文印店打東西,一插上去你懂的哈哈……
其他的像設備優先級,埠轉發觸發,還有MAC過濾器等高級點的功能也有。不過,高優先級設備只能添加3個,千萬別讓家裡人知道,要不然肯定不夠用,引發家庭矛盾,把你平常玩手游的設備加進去就好了啦,你懂的~
接上NAS試試速度
現在組好網了,我在3樓和2樓基本上都是無遮擋滿速,但是具體用起來如何,直接對拷試試吧。之前整了個海康威視的H200輕NAS,只能放2.5寸盤,由於我非常不喜歡疊瓦,裡面放的是SATA SSD,剛好不會因為硬碟性能造成瓶頸。
無線狀態下從三樓拷到二樓,NAS是千兆網口,速度基本飆滿。
有線的情況下呢,好吧,還是有提升空間的。無線有一定的損失,但是我這樣的應用環境算比較簡單了,所以衰減非常小。
有線狀態往裡寫,比讀要來得慢一些,畢竟輕NAS,穩定就好。現在Mesh組起來了,下一步可能想弄個大點的NAS,只能放2.5寸還是捉襟見肘。
無線狀態下寫入,波動稍微大了那麼一點點兒,完全可以接受。
看看遊戲ping值
在內網千兆滿載的情況下,把我的iPad mini4添加到高優先級列表,看看ping值,10ms以內,完美。話說各位小夥伴們,千萬別輕易升iPad OS,我升之前天天晚上開最高跟朋友三排,升完13版本之後幾分鐘就開始發熱、降幀,第二局基本就幻燈片,真是要吐血。
總的來說,這次換路由算是相當成功的,二樓和三樓速度就是全滿的了。當然,你要說路由的性能有點過剩,那是沒錯,不過以我這幾年的經驗來看,你如果只是剛剛好的話,後面你得再折騰多次,升級多次,得不償失。顯示器我折騰了四次,採集卡兩次,家裡的路由兩次……等等。現在我學聰明了,多留一點餘地,用起來才舒心。
至於其他大佬試的什麼多層牆阻擋,極限信號距離啥的,我就沒多測了,因為我買來就是為了速度信號滿的,跑到極限距離勉強蹭網有啥意義呀,再加台Velop Mesh才是王道啊。反正我在室內角落測信號都是剛剛的哈。
另外,別人測過的多台節點切換時的斷流情況,貌似也只有Velop Mesh不會斷,對於玩遊戲的朋友更為重要。
https://item.jd.com/100008521197.html
感謝觀看,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和讚唄,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EyIunQBLq-Ct6CZsD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