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如人生!72歲戲骨因「周伯通」爆紅,晚年喪妻、子女疏遠,太淒涼

2020-11-02     刀刀叨文藝

原標題:戲如人生!72歲戲骨因「周伯通」爆紅,晚年喪妻、子女疏遠,太淒涼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看過《射鵰英雄傳》的觀眾,應該都對這首詞很熟悉,它描寫的是「老頑童」周伯通與瑛姑的一段孽緣。

對許多觀眾而言,提起「老頑童周伯通」眼前就會出現秦煌——這位今年72歲的老戲骨,因為曾在經典的83版《射鵰英雄傳》塑造「周伯通」,演活了這個瘋癲又天真、洒脫又可愛的老頑童,從而家喻戶曉。

11月2日,媒體報道:秦煌晚景淒涼,三年前喪妻之後一直獨居、與子女關係冷漠。日前,他在香江電視城拍攝時《踩過界2》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之後,他的四個孩子也並未出現在醫院探視。

不由令人感慨: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戲中的「周伯通」雖有絕世武功但親情、愛情都很不順,戲外的秦煌到了晚年,竟然與周伯通的命運如此相似。

據報道,秦煌摔倒時面帶笑容、向周圍保安表示「我沒事,跌倒在地上而已」,他當時依然堅持要參加完《踩過界2》的活動再就醫,令人欽佩。

到醫院檢查之後,因為肩頭骨骨裂留院觀察,秦煌說自己跌倒是因為沒吃早餐有些低血糖:「胳膊有點疼,有些頭暈,應該沒有什麼大礙」。

其實,這不是秦煌第一次因意外事故上新聞了,2008年秦煌發生了一次墜海事故。

當時他跟好友聚餐,喝了不少酒,之後在搭乘渡返回市區時,因為走路不穩踩空踏板墜海,頭部撞到了木樁、失去意識,七八位船員用繩索將他綁住,才把他從海里拉出來。

當時秦煌情況算是比較嚴重,昏迷後被送入ICU治療,之後因為肺積水還需要插喉。

媒體報道:秦煌住院時,身邊有好友李家聲和羅樂林的陪同,他在病床上感觸得三度落淚。

對比之下,秦煌的太太莫佩雯和子女,僅僅來探望過一次,直到他出院都是其他親戚朋友在照顧。

左起:羅樂林、秦煌、李家聲

因此秦煌與妻兒關係冷漠疏離的情況,媒體早有所聞。2017年,秦煌的妻子莫佩雯去世之後,他更是賣掉了香江的房子、離開子女,獨自一人搬到了深圳居住,往返於港深之間工作。

今年初因為疫情,秦煌留在香江拍戲,也沒有去跟子女同住,而是獨自居住在酒店,他對記者說:「孩子都已經成家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打擾他們。」

是什麼讓秦煌與子女關係冷漠至此、晚景淒涼呢?說起來也是令人唏噓,他的境地與周伯通有幾分相似。

《射鵰》中,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不懂情為何物、更與瑛姑生下兒子之後始亂終棄,讓瑛姑不到40歲就白了頭髮。

雖然後來在《神鵰俠侶》中金庸讓周伯通和瑛姑達成和解、比鄰而居,但在情感方面,「武學天才」周伯通終究是個不懂「愛」為何物的「老頑童」。

上圖:周伯通和瑛姑

至於秦煌呢?在表演方面,他入行45年、始終如一地勤勞肯干,總覺得勤能補拙;但在感情方面,他六次拒絕太太的離婚要求,始終不肯同意太太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直到三年前妻子離世,他都沒有搞懂:太太究竟為何要跟自己離婚?

因此,他也跟四個孩子(三女一子)結下了心結,在他看來,堅持不離婚、不放妻子離開,都是為了孩子,卻不懂為何子女反而對他深深地怨念——他覺得自己日夜拍戲、賺錢養家,就是對妻兒最好的照顧了。

秦煌,原名梁日成,1948年6月20日出生。

他起初是做地盤工人、27歲才當演員,從1975年入行迄今,先後簽約於佳視、邵氏、無線電視,堪稱香江電視工業興衰史的親歷者、見證者。

他拍過的影視劇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其胖胖的身材、精湛的演技也讓他受到李翰祥、杜琪峰、王晶等導演的賞識,在《五億探長雷洛傳》《盲探》《審死官》等電影中出演,是名副其實的「戲骨」。

上圖:《審死官》

上圖:《盲探》

秦煌入行45年來,演過220多部影視劇,其中演出金庸作品20多次。

陳小春版《鹿鼎記》里的「茅十八」、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里的「史火龍」、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里的「南海鱷神」、任達華版《書劍恩仇錄》里的「趙半山」……但觀眾最熟悉、也最具代表性的,仍是「老頑童周伯通」。

上圖:陳小春版《鹿鼎記》的「茅十八」

他曾四次扮演「周伯通」:分別是76版《射鵰英雄傳》(白彪)和76版《神鵰俠侶》(羅樂林)、83版《射鵰英雄傳》(黃日華)和83版《神鵰俠侶》(劉德華)——他不僅因此而爆紅,更在近四十年來成為觀眾心中最經典的「周伯通」之一。

在我看來,秦煌版的「周伯通」絕就絕在,他真的將「痴」這個字融入了角色的一舉一動,周伯通是「武痴」,所有的天賦點都在武學上,對其他的事情則如三歲孩童般,一張白紙。

上圖:83版《射鵰》

上圖:83版《神鵰俠侶》

鮮為人知的是,第一次出演「周伯通」是他「執二攤」得來的。

剛入行時,他外形不帥、也沒有什麼人脈,做得最多的就是跑龍套,一直有種草根心態、珍惜每個得來不易的機會。

在佳視拍的76版《射鵰英雄傳》里,秦煌最初演的只是一個沒有對白的「蒙古兵甲」,負責守著郭靖。

原本扮演「周伯通」的是個老前輩,不會游泳、心臟也不好,劇中有一場「老頑童水下騎鯊魚」的戲,前輩怎麼都拍不完。

於是,水性絕佳的秦煌就頂替這個前輩拍了幾天,劇組覺得秦煌很好、演技相當不錯,索性換人,把同一年的《射鵰》和《神鵰》兩部戲裡的「周伯通」都交給秦煌來演。

這也讓邵氏的大導演李翰祥注意到了秦煌,邀請他加入邵氏,並在1979年讓秦煌擔綱主演拍了《軍閥趣史》。

李翰祥離開邵氏時,曾想培養秦煌當導演、離開香江去拍戲,但秦煌當時在TVB的薪水有一萬多港幣,李翰祥這邊的收入則不穩定,一番權衡之下,秦煌為了照顧家庭、婉拒了李翰祥。

秦煌結婚很早,23歲便跟莫佩雯結婚,婚後才入行做演員。

莫佩雯(又作「莫佩文」)是資深廣播人,曾是《勁草嬌花》的原唱者,兩人婚後生了四個孩子,三女一子。

除了金庸影視劇,秦煌在TVB還是「肥爸專業戶」,不少當家花旦如胡杏兒等,都演過秦煌的「女兒」。

不過,螢屏上的好爸爸秦煌,生活里卻是一個很典型的「傳統的中國式父親」——據說中國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而秦煌與妻兒的矛盾,主要是缺乏溝通,他也不懂得何為「愛」以及如何對家人表達「愛」。

關於中國式父親,如李安所言,是「壓力、責任及自尊、榮譽的來源」,也因為這種觀念的影響,中國式父親在肩負「養家餬口」的責任之餘,面對妻兒的情感需求時早已疲憊不堪,無暇騰出「耐心」與「細膩」。

秦煌晚景淒涼的原因,正源於他與家人間的情感隔閡。

一方面,秦煌在TVB並非一線,為了賺錢養家只能多拍戲,終日忙於工作,把家務和孩子的教育都甩給了妻子,對孩子更是欠溝通,每次溝通都不超過3句話。因而當妻子六次提出離婚要求時,他始終不明白妻兒對自己的不滿在哪裡。

對妻子和孩子來說,他是一個長期缺位的丈夫和父親,幾十年里,長期溝通不暢更令他們無法打開心結、彼此理解。

上圖:與鄭欣宜扮演父女。

另一方面,秦煌對子女有愧疚心理,晚年面對孩子十分卑微。

他的心態很矛盾,既覺得自己曾為養家而放棄了更有前途的工作,希望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又因自己能力有限,曾拒絕送女兒出國留學,覺得對孩子們有所虧欠。

因此,秦煌誤以為不離婚,就是給了孩子們想要的,直到妻子堅決地帶著孩子跟他分居,他也不懂孩子們到底想要什麼。

上圖:2008年,秦煌的女兒(右)探望他

結語

秦煌72歲了,日做夜做為養家餬口拍了45年的戲,也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時候。

2016年,這位從沒拿過金像的老戲骨,獲得了TVB頒發給他的「專業演員大獎」,以感謝他在崗位辛勤工作了四十年。

然而,戲外在「父親」這個角色上缺位,他雖有四個孩子,卻沒有像老話那樣「多子多福」,過上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關於親情,有人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

唏噓之餘,我也衷心希望秦煌與他四個孩子的關係,能早日破冰。

詩云:「草欲報春春忽改,子欲養新新不待,陽春有腳還復來,慈親一去不復見」。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44yiXUBDFw2AbaObV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