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輕的朋友對於五元人民幣的印象只有紫色的第五套人民幣五元和土黃色的第四套人民幣五元,見過第三套煉鋼工人五元的年輕人恐怕也是寥寥無幾,那麼對於53年發行的紅色五元,相信沒有幾個年輕的朋友見過,這張價值只增不減的5元人民幣背後到底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1953年5元在歷史上還有一段傳奇,因為1953年5元是可以說見證中蘇關係的起伏。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1954年赫魯雪夫訪問中國,並把軍港旅順歸還中國,當時毛澤東曾擔心美國進攻而要求先不撤走蘇軍。1956年在蘇聯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雪夫批判對史達林的個人迷信,提出「三和路線」。之後蘇聯和從前史達林批判的狄托的南斯拉夫建交。赫魯雪夫對史達林的批判,尤其是對馬列主義中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的修改,讓中共不悅。可以說53年五元見證了中蘇從友好走向矛盾的歷史進程,對於那個年代的人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1953年5元人民幣憑藉高超的印鈔工藝和稀少的數量成為收藏市場中的焦點。那個時期的人們主要將紙幣作為流通來進行使用,大多數的紙幣是直接被流通消耗的,很少有人會將其作為藏品來進行收藏起來。因此很多的早期發行的紙鈔在如今的升值速度上也更加快速。作為我國三大計劃期間發行的五元紙鈔,其收藏前景也被大家廣泛的看好。可以說在後期的時候,1953年紙幣將會有著更高的價格提升空間。
從1953年5元人民幣價格的發展看,我們極容易發現除某些年價格稍有波動外,1953年5元人民幣價格基本處於只增不減的狀態。如今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於當年面值的五元,雖然相比於第一代人民幣,1953年5元人民幣價格是相對弱勢,畢竟發行的時期是五十年代。
不過也正是因為發行的時間是50年代,當年國家經濟發展剛起步,依靠蘇聯老大哥的幫忙發展經濟,後來因為上述的諸多原因,蘇聯撤退在中國的幫助,咱們國家只能靠這自己的力量強大國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而第二套人民幣正是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發行,因此,1953年5元人民幣具有的特殊歷史意義也為其收藏帶來特殊的價值。
1953年的5元紙幣雖然面值較小,但是在設計上可謂是獨闢蹊徑。通過使用海鷗水印的方式來進行印鈔,大大的提高紙鈔本身的質量,加上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所以在收藏價值和歷史文化地位上都是不可估量。由於發行量在當時也遠遠的低於需求量,所以現如今的存世也不多,更關鍵的是在1962年的時候被國家強制性的收回,所以市面上的流通時間也不長,進而更加導致如今品相完整的紙鈔較少。海鷗水印的5元人民幣是代表特殊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可能對於許多收藏愛好者來說,53年的5元更多的是價格上面的誘惑,巨大的升級價值讓不少人把目光集中在它的身上,而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53年的5元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無論它現在是否身價倍增,在他們心裡,時代的烙印永遠也不會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