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開始進入到2019-20賽季,但是球迷對於籃球的熱度似乎卻並沒有提升太多,在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因為身體對抗的下降導致觀賞性降低。進攻固然好看,然而當整個NBA開始進入到全民跑轟時代的時候,那麼似乎也就沒有那種令人振奮的感覺了。不過就在很多球迷都開始失望的時候,本賽季的NBA其實已經開始悄然發生變化。
在過去的幾個賽季當中,NBA連續推行了多個有利於進攻的規則,於是「體毛犯」的吐槽接連而來。當NBA球員開始想方設法地騙犯規,而不是真正去迎著對手拼上去的時候,就呈現出一種偏軟的風格來。對於球迷們來說,他們雖然喜歡看進攻,但是沒有防守也沒有對抗的進攻也就缺少了一種懸念,也少了一種熱血和激情的因素在內。
不否認本賽季的進攻非常狂暴,2019-20賽季場均能夠拿到114分以上的球隊總共有7支,其中雄鹿以場均119.5分排名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2018-19賽季場均114分以上的球隊多達10支球隊,得分已經不再是球迷評判比賽精彩與否的標準。如果把眼光放在2017-18賽季,當時聯盟場均得分第一的勇士也就只有113.5分而已,可見在鼓勵進攻方面聯盟出現了過猶不及的尷尬狀況。
雖然無防守純粹往返跑的進攻大戰成為NBA被吐槽的地方,但是在進入到本賽季的時候其實也還隱藏了一些變化。
如果說在勇士王朝時代衡量一支球隊是否強大主要是以進攻為參照的話,那麼在本賽季這種情況有了明顯改變——這或許是得益於猛龍在2019年的奪冠所帶來的影響。在本賽季NBA防守效率值排行榜當中,雄鹿以101.4排名第一位,湖人以104.7位居第三,而這兩支球隊恰好就是東西部排名第一的球隊。
換句話來說,雄鹿和湖人在本賽季之所以能夠稱霸各自的賽區,並不是他們在進攻端上有多優秀(當然,雄鹿的進攻的確強大到令人窒息),而是在防守端上的共性所帶來的效應。除此之外,防守效率值排名第三的猛龍(104.1,東部戰績第三)、第四名的76人(105.2,東部戰績第六)、第六名的快船(105.9,西部戰績第二),也都是各個賽區的強隊。
當然也會有一些防守能力出色但是戰績不佳的球隊,比如魔術(105.9,20勝23負東部勉強排在第七位)和公牛(106.5,16勝28負東部排在10位)。不過他們的戰績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進攻沒能跟上的緣故,因此出現了攻防兩端失衡的尷尬情況。
就本賽季NBA的戰績排行榜以及防守效率值排行榜來看,已經開始慢慢顯示出防守對於一支球隊的重要性來。在當今NBA球員過度崇尚進攻的時代,這種改變很顯然是對於當前跑轟時代的一種潛在的變化方向,至少證明了新的模式依然還在醞釀當中。如果是在本賽季依然是一支防守出色的球隊贏得總冠軍的話,那麼這種衝擊力會更有說服力。
因此,跑轟時代或許更像是當前NBA的一種表象,在純粹的進攻模式之下,可能暗藏了更多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很顯然是可以重新改善NBA對抗環境的,因為防守的出色往往就意味著身體對抗的激烈,這是對純進攻時代的一種洗牌,也是NBA可以自我改良的一個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0bTw28BjYh_GJGVnX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