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模式有很多種,可以說,風險最小的,收益最高的就是奪權式的創業方式,可以說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政治家走的都是這樣的路子。今天這段通鑑材料,就集中展示了,這種創業方法:
【出處】《資治通鑑》第99卷 晉紀21
【譯文】初,閔之為趙相也,悉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趙所徙青、雍、幽、荊四州之民及氐、羌、胡、蠻數百萬口,以趙法禁不行,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其能達者什有二、三。中原大亂,因以飢疫,人相食,無復耕者。
【原文】當初,冉閔任後趙國丞相的時候,把國家倉庫里的糧食財物全都散發給人們,以此樹立個人的恩譽,和羌族、胡族沒有一個月不進行戰爭。後趙國所遷徙來的青、雍、幽、荊四州的百姓,以及氐、羌、胡、蠻的數百萬人,都因為後趙國不能執行法令,分別返歸本土。但這些人歸途交錯,又互相掠奪殘殺,最終能回到目的地的僅十之二、三。中原地區大亂,因此導致了饑荒遍野,瘟疫流行,人相殘食,再也沒有人耕田種地了。
【解析】
冉閔,東晉十六國時期,冉魏的創建人,本為漢人,但在他父親冉良十二歲的時候,後趙明帝石勒打敗陳午,俘虜了冉良,讓石虎收冉良為義子。這樣冉閔就成了石虎的義孫。冉閔通過自己的一些列權謀手腕,最終滅了後趙,他為了自己的奪權,做了三大準備工作,
1、以樹私恩
冉閔達到了丞相這個位置,獲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之後,有野心的人都會邁出職場的最後一步,那就是奪權,最終自己坐到老大的位置。這個第一步的準備工作就是假公濟私,用別人的資源樹立自己的私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號召力和實力,形成利益共同體。這樣未來奪權的時候,擁有民心和嫡系,減少了外圍輿論環境和內部人員的阻力。
2、無月不戰
冉閔無月不戰,找各種機會和藉口戰鬥,這樣做為未來權奪可以說奠定了最紮實的基礎。首先是訓練了隊伍,通過不斷的戰爭,篩選訓練出精兵強將。其次是通過重用提拔,形成了和軍隊的戰友關係,形成了戰鬥友誼,加強感情基礎。最後是,只有通過劫掠才能快速的形成自己的經濟基礎,這可以說是積累資本最快的方式,不然不足以應付自己奪權開始時候的物質消耗。
3、法禁不行
冉閔以國家的名義,遷徙各類人口,後來又讓他們各自返還,這樣就造成了人員的動盪,有因為截殺,最終天下大亂。這裡面的朝令夕改導致了法律和禁止性規定不被執行,一下子就失去了規則的嚴肅性,導致了社會混亂,這正是權謀家期待的局面,因為只有混亂的局面,才能夠快速的讓既有的組織解題,為自己下一步謀權奠定基礎,如果不亂,何來的奪權機會?
普通人是無法走過政治奪權的道路的,我們之所以研究這個奪權的權謀手腕,主要是領會其背後的原理用於我們當下的職場,你想拉出一幫人出來創業,就需要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樹私恩這樣才能拉攏更多的人才為跟隨自己,通過一起做項目,集體搞小金庫,這樣能夠培養利益共同體,通過多種手法把原有公司搞混亂,讓人才看不到希望,或是受盡委屈,這時候就可以拉出去單幹或是逼宮談公司收購的問題了。其實很多公司的董事長被攆走,都是這樣被人玩了套路。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