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在國產劇中看到我這種水平的工資條

2020-09-11     芒果媽媽

原標題:終於,我在國產劇中看到我這種水平的工資條

你有多久沒有看到一部講述年輕人的故事了?

我說的是那種貼合當代年輕人,大城市求生,工作不開金手指,感情不為劇情虐的故事。

我反正太久沒看到了。

但,明明是一個受眾最大,話題最廣的生活,為什麼沒有編劇能從裡面挖掘一個真實的,動人的故事呢?

這部新出的劇,終於有了。

《親愛的自己》

說實話,這部劇從籌備初,我就已經關注了。

導演丁黑。

其執導的《大秦帝國》二三部都是我常刷常新的經典,另外,他還曾憑藉《那年花開月正圓》提名了上海白玉蘭獎的最佳導演獎。

演員方面,作為劉詩詩復出的第一部戲,劇本自然經過了精挑細選,值得觀望。

再加上朱一龍、闞清子、彭冠英、李澤鋒、陳米麒、張瑤、翟子路等青年演員的參與,演技有了保障,就看綜合實力如何了。

果然,開播沒幾天,接連的熱搜已經有了爆劇的潛質。

那我就先說說這剛播出幾集。

(一)

開局

現代劇。

更確切地說,一部真實、動人、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的現代劇。

最重要的是什麼?

即——

人物尊重角色,情節符合邏輯,故事值得推敲。

難做到嗎?

說難也不難,說不難,爛劇未免也太多。

但《親愛的自己》做到了,不僅做到,還配得上「精彩」二字!

一般來說,一部劇主創功底如何,一般一個開篇就能說明問題。

既要介紹角色,把握節奏,又要埋下後文伏筆,吸引觀眾看劇慾望。

《親愛的自己》開場,靠的是兩場完全不同的戲劇衝突。

求婚,以及車禍。

一段靠歌聲推進的長鏡頭,小提琴、草坪、鮮花、氣球,男主陳一鳴唱著情歌走到鏡頭前。

很明顯,這是一場求婚彩排。

朋友雷浩文開玩笑說自己願意,並打算抱著他親一口,被打回。

這段話透露出兩個信息:

第一,二人關係很好;第二,這個雷浩文不正經。

接著,鏡頭來到了女主這邊。

在她跟前輩袁姐通話得知,她是做銷售的,現在為了挽回一單生意從上海追到了無錫。

為了進入客戶公司,她先是借用了他人身份,然後言簡意賅地爭取到十五分鐘。

在爽利幹練陳述完自己的銷售案仍舊被拒絕後,立馬跟下屬拿出了planB。

就在這時,客戶開出了一個條件:

希望她將一批次品電池給到對家公司,事成之後會給她一筆一百萬的酬勞。

李思雨沉思了幾秒,說自己一直很敬佩對方,正是因為對方說過要做「有良心的電動車」,所以自己立志做一個有良心的銷售。

一番話既沒有損傷對方的面子,也表明了自己的堅持,可以說是「銷售的說話之道」。

也正因為這一點,李思雨打動了張總,談判柳暗花明,合作成功。

而這一大段,一來展現了女主的工作能力,二來也為後文女主重情義,為了師徒情選擇放棄晉升埋下伏筆。

另一邊,陳一鳴讓雷浩文去接顧曉菱,說她是李思雨重組家庭的妹妹,不要打她的主意。

一段聊天記錄既表現了雷浩文的花心男,還帶出了女三,同時女一家庭也交代完成。

求婚現場這邊,無人機壞了,男二劉洋走過來,三言兩句解決了問題,性格和能力也體現。

女二張芝芝問陳一鳴李思雨,用的是「思雨姐」、「我們公司」,可見女一女二是同事關係。

李思雨處理完工作看到男主消息,立馬趕回上海。

在車站看到男主,連忙道歉。

而陳一鳴雖然看起來不開心,但接人遞食一整套動作十分熟練,可見其性格體貼,是個好好男友。

二人上車沒多久,陳一鳴開始勸李思雨不要為了工作那麼拚命,說自己可以養活她,但李思雨性格獨立,聽到這話有了應激反應。

三言兩語後,二人發生衝突,李思雨下車。

結果還沒等二人吵完,顧曉菱開的無人機撞到男友蘭克的車,意外車禍。

情節突轉。

一行人來到了派出所,主要角色悉數登場。

顧曉菱打人,可見是個暴脾氣。

李思雨調停兩邊,社交能力在此處彰顯。

陳一鳴打輔助,順手給女朋友搬了個凳子坐,默契十足。

雨薇鬧著回家,張芝芝交代躋身高級幼兒園的不易,也為後文埋下伏筆。

……

衝突解決後,眾人各回各家。

李思雨才得知今天陳一鳴準備向她求婚,雖然感動,但還是不願這麼早走入婚姻。

二人雖然不再提起,但也為後文二人情感埋下了伏筆。

半個小時,三組家庭,六個角色。

每個人的職業、性格、彼此之間關係,全都靠一場有備而來的求婚,和一次意外發生的車禍戲說得明明白白。

而衝突結束後,眾人也都回到自己的生活里。

劇情多而不雜,繁而不亂,可見編劇以及導演的操控能力。

這,才是一部好劇該有的開場。

(二)

戲劇

劇集之外。

《親愛的自己》還有一部好劇必不可少的因素,「話題」。

話題,說到底,就是一部戲是否能讓觀眾在看劇之外,值得再度琢磨的元素。

《親愛的自己》是一部都市情感勵志劇,劇情自然直指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痛點。

先是職場。

這部分,主要靠男女主角來承擔。

第一個拋出的職場問題是:

當你的工作能力超越了你關係非常好的同事朋友兼直屬上司,你會選擇晉升還是承讓?

我們女主李思雨,被上司要求和帶領自己入門的師傅袁姐一起競爭的銷售總監位置。

一邊是曾經的師傅、七年友情的前輩,一邊是夢寐以求的工作職位和奮鬥的目標。

一開始,她為了師徒之情,一再保證,自己只是陪跑。

但隨著師傅的一次又一次的賣慘,陷害,打一巴掌給一顆棗,李思雨也只能放棄師徒恩情,正面應戰。

這一大段戲,拍好了就是職場真實,拍虛了,就是狗血聖母。

而其中一段關於一個實習生的情節讓我很是感慨。

由於這個實習生三個月沒有簽下一單,袁姐決定開了這個實習生。

但李思雨一聽到這個實習生爸爸得了肺癌,想著讓實習生來自己這組。

這件事被袁姐知道後,覺得自己開的人被李思雨揀去,有駁自己的面子。

便向她打起了感情牌,可還沒等李思雨感動,袁姐立馬變臉就要她把實習生給開了。

強硬的態度逼著李思雨只能回到自己辦公室。

一邊是帶自己多年的師傅,一邊是父親患有肺癌的女生,李思雨思來想去,還是把實習生給開了。

之前我們總說,早期的女主是「無腦的善良」,所以我們都會稱其為「聖母」。

而這段戲的好在於,女主終於沒有為一個初識能力不行的實習生,而違背自己相識多年的師傅。

儘管她在此顯得狠絕,但正因為這層狠絕,才顯得真實,才有之後改進和自審的過程。

雖然後面實習生自己爭氣,簽到訂單,讓自己留在公司。

師傅也因此更加氣急敗壞,對付李思雨。

那是後話。

而這邊李思雨被職場pua,另一邊,我們男主陳一鳴就更慘了。

同樣在同事感情和個人發展的選擇中,他選擇了感情,因而被裁員。

然後,就開始了漫長的求職路。

可問題是,陳一鳴的崗位是策劃。

他以為他曾為前司策劃了幾億的廣告,下家「起碼得去一家更強的公司」。

但現實是,策劃工作沒有專業門檻,技術含量也不多,可替代性極強。

陳一鳴今年30歲,既不是好擺弄的應屆生,也不算業內大拿,兩邊的資本都沒有。

到這,劇情就尷尬了。

這一段簡直是我們找工作時的再現。

簡歷投了幾十份,回件卻一個沒有,以為是郵箱收不到郵件,電話打不進來,最後還是不得不直面現實。

好容易有個面試,穿戴一新過去,反倒被面試官一通羞辱。

到最後,我們陳一鳴只能屈服現實,修改簡歷上的期望薪酬。

從40w/年,降到30w/年,最後改到25w/年。

積極性也逐漸降低,自暴自棄,買菜做飯,打發時間。

可就在這段本該壓抑的戲裡,編劇加了一段插曲。

陳一鳴去菜場買菜,發現昨天還賣12塊的菜,今天就降到了10塊。

他問店主為什麼降價,店主回說,賣不出去還不讓我減價。

最後陳一鳴聯想到自己把工資改低,抱怨說不要了,真是又傲嬌又可愛。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說實話,我相信很多同齡觀眾看到這段都會深有同感。

年紀和事業都到了瓶頸期,前面有能力比自己強的前輩,後面是精力比自己多的年輕人。

在沒有其他實力支撐下,降低的,只能自己的要求。

畢竟社畜的人生就是這樣,總在絕望和希望,夢想和現實,感情和事業間來回搖擺。

你說難吧,也能過下去,說不難吧,卻又像對不起自己似的。

除了職場戲,這部劇里的家庭生活也是意外真實,真實到令人窒息。

近些年,家庭矛盾一直是網絡熱點,其中最引討論的莫過於喪偶式家庭。

張芝芝和劉洋就是這種家庭,但還不僅僅是這種。

在處理完車禍後,張芝芝回到家裡,導演用了幾個鏡頭就能看出兩個人的家庭地位。

進家門,劉洋在工作,張芝芝先是去看了一眼女兒。

然後開始走到劉洋身邊給他按摩,念叨起女兒進這個高檔幼兒園已經不容易,應該多去家長會,融入同學的媽媽圈裡。

劉洋聽得不耐煩,張芝芝只能閉嘴。

而在之後的戲中,在家洗衣做飯幹活的始終是張芝芝,偶爾為了參加媽媽圈活動讓劉洋帶孩子,對方還對此頗有微詞。

張芝芝認為為了女兒必須要融入媽媽圈,但劉洋覺得沒必要折騰,腆著臉融入沒有不說,還會丟面子。

兩個當局者可能覺得是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但旁觀的我們卻感到了一種窒息感。

既為張芝芝包攬所有家務,丈夫做甩手掌柜窒息,也為被張芝芝逼著聯繫媽媽圈的劉洋窒息。

張芝芝是個好妻子,但劉洋也並非不是一個好丈夫。只是兩個追求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註定是雞犬不寧的。

而在最新的劇集中,張芝芝又為了讓自己有時間去融入媽媽圈,把遠在農村的婆婆請來。

一場婆媳矛盾,雷聲隱隱。

不過,雖然目前看來劇情十分繁雜緊湊,但舒緩爆笑的情節也是比比皆是。

沒錯,負責搞笑擔當就是本劇的最後一組cp:

雷·花心男·許幻山·浩文,顧·拜金女·愛包人士·曉菱。

二人的初見面就是一大笑點。

因為是老油條,顧曉菱也一眼就看出雷浩文不是個好男人,但礙於雷浩文開的是跑車,就沒有戳穿。

結果,當顧曉菱說車裡太熱讓雷浩文打開空調時,雷浩文因為不熟悉操作,直接把車頂打開了。

看穿雷浩文身份後,顧曉菱直接將其拉黑了。

但所謂歡喜冤家,兩個人性格又是如此鮮明,後面的劇情自然有夠折騰。

按下不表。

到這,三組人物,分別對應了社會上不同身份的男女。

師徒競爭,待業青年,甩手丈夫,喪偶式婚姻,拜金女,花心男……

而我喜歡這劇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這個。

這裡的每一個角色,每一件事都是我們生活中真實發生的。

這裡的矛盾並不是故意狗血,反而都來自生活和工作里的種種無奈。

不是大事,卻又無法避免,需要所有人一點一點細碎面對。

因此,當它赤裸裸,不矯飾,也不洗白,才會真實動人。

(三)

療愈

正如我文章開頭所說,我們需要真實的國產劇。

為什麼?

既然要現實,直接走出家門不就能看到嗎?

但我們所想看到的真實,並非只是生活,而是一種高於生活的力量。

他既將真實擺出來了,也在告訴我們怎麼面對這一切才是對的。

正如片名《親愛的自己》所示,這部電視劇,雖然開篇就是如此急迫的衝突和厚實的密度,但它所想做的還是療愈向。

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隨著劇情的發展找到安慰自己的力量。

開篇不久,就有一個情節讓我格外溫暖。

陳一鳴因為找不到工作,但又不好意思跟李思雨說。

由於心情不好,一直到躲避李思雨,說自己忙於工作。

結果一次在家做飯時,被李思雨撞見,李思雨以為他有了外遇,憤而出門。

最後,陳一鳴不得不承認。

但李思雨根本沒有怪他,反而將他抱得更緊。

第二天,陳一鳴接到一個電話,只說讓他去面試。

結果到了才知道,讓他面試的是李思雨。

而面試的職位是李思雨的丈夫。

李思雨讓他相信自己,不僅能勝任工作,還能勝任自己的丈夫。

看到這,我忽然明白了。

很多時候我們為現實所累,以為一切都是無望的,不敢面對,就像陳一鳴失去工作開始躲避李思雨。

但事實上,李思雨根本沒有怪他,反而更加用力的擁抱他。

因為除了工作,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自己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

他們會相信我們,他們能給我們力量。

《親愛的自己》要告訴我們的可能就是這些。

即便生活如斯艱難,但我們要相信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更要擁抱自己愛的人。

這些,才是生活本身的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tQ_enQBURTf-Dn50G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