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滋生小院:用以屋頂擬浪的房子

2019-08-16     壹方藝術設計


疊浪之下的庭院空間 邱日培

由東向西看屋頂曲線 邱日培

引子

由場地引出的畫面聯想2018年春,我們遇見了這處被大棚蓋住的「院落」,占地約200平米左右。場地所在的院落,需穿過一條雜亂的胡同,由北向的院門進入。其西,東,南三面均為樓房。整個場地宛若處於一處峽凹,只有北邊的空間視線較為開闊。我試圖從這裡去尋找和周邊老城區的關係。

場地周邊情況

我爬上南面的小白樓,站在8米高的房屋樓頂,看著北面或有序或雜亂的北京傳統四合院屋頂連續延綿至德勝門,如水浪滔滔北去,奔騰不息。屋頂之上因近些年的占地加建,生長著無數形態各異的附屬建築,姿態極其豐富。他們和屋頂,庭院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關係,或嵌入,或懸掛,或倚靠,或纏繞。形成了特有的北京大雜院的組織亂象,這也是大多數北京四合院的現狀。這些周邊有趣的關係是我思考設計的開始:以屋頂擬浪,建一組長在浪上的房子······

屋頂浪上的長亭 邱日培

描述一個畫面

「一片澎湃而層疊無盡的水浪中,水何澹澹,洪波湧起。浪里密林叢生,松石蜿蜒。浪上長亭入,浮閣臥,游舟畫舫遍布。在這浪里摘窗品茶,聽浪聲撫琴,乘虛舟垂釣。是夜,林間浪里,明燈升起,融入無邊墨色里,浪無窮盡。」這便是我所想的那一幅《層林疊浪,長亭臥波》,也是我想要建造的畫面。

林疊浪,長亭臥波-概念水彩畫-明冠宇

建造一個畫面從畫面出發,我將整個建築的轉化過程分成「五個進駐」。最開始的兩層「進駐」:如繪畫,構圖的開始是建構大形 — 「浪」的呈現。第一層「進駐」是屋浪,層層疊疊,從形態上形成了浪的大姿態。第二層「進駐」是地浪,再次強化了浪的概念,也形成了建築的台地基礎。


大軸測圖

屋頂石瓦鋪設細節 邱日培

東園庭院 邱日培

接下來的兩層「進駐」是長亭,它形成了畫面的大調子。長亭便是房子本身。長亭第一次進駐是位於曲面波浪之下的長在 「浪」里主體建築,這是建築牆化的過程。第二次是漂浮在「浪」上的平屋頂亭子,這類房子有個歸類的名稱「浮閣」。各個長亭之間的空間組合關係形成了建築的主要布局也構成了畫面的大框架。


水廊看屜廳盒子抽出 邱日培

屜廳盒子抽出內景 邱日培

最後是「層林」的進駐,是畫面刻畫,完善的過程。主要由門扇和植物構成。門扇擬林,植物為林。豎向的門扇或實或需,格柵密布,與鮮活的松竹交相錯落,構成浪里的層林。

地形浪上的長亭 邱日培

地形的「浪」的肌理與「層林」的松林 邱日培

幾次「進駐」的過程完成了畫面到建造的轉化。最終再通過功能的梳理,形成了公共和私密的兩個區域:公共區域為提供給茶客品茗的東園,私密區為提供給住宿茶客和主人使用的西園。


西邊為屜廳,東邊為水廊,由入口廊橋連接 邱日培

入口廊橋 邱日培

東西園之間通過門扇的開合變化,宜靜宜動,於方寸之地構成豐富的庭院空間。入口廊橋的門扇,打開後形成框景,將水池南邊的松石景觀引入畫框。庭院地形浪上的山石,比擬了水落石出的畫面意境,形成疊石景觀。西園和東園之間的實板門扇打開,東西園連成一體,層層嵌套,獲得庭院空間的最大化。

水廊支摘窗 邱日培

「層林」里的門扇 邱日培

畫意到空間

繪畫是一種最直接的形式,賦予功能,由物及物的表達完成了基本的建造。而畫面里,擬形詞彙「浪」和「亭」是氣韻生動的核心所在。建築是一種物質空間實現的行為,意向,結構,材料,節點環環相扣。從畫面到建築,即是從物象到物質的轉化過程。


疊浪

浪,曲面弧線,層疊起伏,勢狀綿延。形態上浪有浪尖和浪尾,浪尖高點,浪尾低點。

剖透視

建一個「浪」的屋頂

屋頂擬浪,從形態和瓦片做法上去模擬。在設計里,用曲線屋頂比擬出「浪」的姿態。屋頂的曲線控制來自於北京四合院屋架舉折形成的弧形曲線。再賦以其「疊」的動作,造出屋頂疊浪的氣勢與情緒,從而形成高低綿延的屋頂形式。屋頂材料以石板為瓦,互相疊壓鋪設,形成線條肌理,從材料做法上也儘可能的去擬浪的形態。

屋頂形態的疊浪 邱日培

卷一個「浪」的地形

地形的浪,平地而起,浪卷殘雲。形態上,從東向西,起於東邊的水池,最後結束在西邊院牆之下。起點的水池,是有真正水浪的地方,凹型的弧面,在水池邊緣形成浪尖,自然的轉向了東邊庭院。這個浪尖在形態上也很好的形成了水池和東邊庭院的邊界。這是轉換最微妙的地方。

水池剖面圖

水池 邱日培

水廊與水池 邱日培

長亭

亭,在滋生是兩種建築類型的概稱。一為長在「浪」里的曲面屋頂的主體建築:水廊,屜廳,松院,水院,沄室等。二為漂浮在「浪」上的平屋頂亭子:拾松塢,小活潑地,擷椿舫,梯雲舫,海棠澗等。

入口廊橋看小活潑地 邱日培

長在「浪」里的廳室

其一:水廊

水廊位於院子最東邊,是一處架空在水池之上的建築。水廊的西立面設支摘窗。支摘窗使空間獲得靈活,摘下形成通透的亭廊空間,坐浪觀浪,晚風習習。

水廊

水廊的南,北,西三個立面均為玻璃維護,玻璃牆與院牆之間均留有空地,種竹環繞,使整個廊子三面都包裹在竹蔭之中,一年四季,翠色環繞。

水廊支摘窗 邱日培

水廊地面採用透明玻璃鋪設,所有水浪的質感都真實存在玻璃之下,恍若行於水面之上。坐於此處,紅魚腳下悠遊,鴛飛魚躍的想像變成現實。


水廊往北看,北側和東側,南側為竹林 邱日培

其二:屜廳

屜廳是東園最核心的主體建築,因其內部設有一個可抽出的盒子至庭院裡,故名屜廳。當盒子抽出去時與大廳空間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大的活動空間。這也是我在建築實踐里對建築靈活性的探討。

屜廳 邱日培

屜廳往南看小活潑地和拾松塢 小祺

其三:沄室

沄室是西園一處在二層的茶室,為主人平時私人所用。需踏著山石,沿南邊牆梯拾階而上,入內開窗便是撲面而來的松林綠枝和波浪沄沄。

沄室窗外景觀 邱日培

其四:松院

松院客房是西園的主體建築之一,因其私有的庭院海棠窗內種了棵歪脖的松樹,故名松院。其西北角的獨立庭院鋪地延續了「擬浪」鋪地的做法,是浪的延續。

松院客房

西園庭院看松院客房 邱日培

松院客房內景 邱日培

其五:水院

水院客房位於松院客房的西邊。其南邊為一處淺水池庭院。庭院西牆懸掛樓梯,通向客房的二樓茶室梯雲舫。客房南面採用透光的三組格柵門扇圍合,和西園庭院相交的東邊介面則採用三組實木板門扇,虛實相映。當東牆門扇打開時,視線可透過西園穿透至到水廊處。

水院客房

水院客房庭院 邱日培

水院客房看客房庭院 小祺

浮在「浪」上的亭閣

其一:小活潑地

取自詩歌「窗外鳶魚活潑,床頭經典交加」。小活潑地是一處兩層的亭子,一層為衛生間,二層為觀景台。懸於南牆之畔,跨牆而建,一半在浮於水面之上,一半跨於院牆外側,為東邊最高的建築。置於其內,可觀松石在畔,泉水激石。

小活潑地

東園庭院內看小活潑地和拾松塢 邱日培

其二:拾松塢

拾松塢為水浪之上停船之地。也從南牆之畔懸掛出來,一彎半人高的松樹長於此塢之下。於松樹之上拾階而上,踏松彎腰入塢,透過亭子的玻璃地面,遍觀亭下水浪落下之後的礁石和綠松。

拾松塢

雨後的拾松塢,礁石浮出,松枝繁翠 邱日培

其三:海棠澗

海棠澗位於西北角的庭院之上,是松院客房的茶室。茶室懸於庭院一隅,如駕于山澗之上。其正對東牆上,開一海棠窗洞,一脈松枝從洞中探出,是為海棠澗。

海棠澗

松院庭院西看海棠澗 邱日培

其四:擷椿舫

擷椿舫位於屜廳屋頂水浪之上,因院外東南角有棵香椿,便以此對景,旋轉了45度。在巨浪中,擷椿於室。

擷椿舫

擷椿舫局部 邱日培

擷椿舫看向窗外框景 邱日培

其五:梯雲舫

梯雲舫位於最西邊的屋頂之上,是水院客房的茶室。也是浪群里最高的建築所在,坐於此舫,以繩為梯,雲中取月,觀浪卷浪舒。

結語空間抽象一直是建築設計的永恆命題。我在大量嘗試通過抽象去尋找空間意向的過程中,結合對繪畫空間的理解,發現其實對於設計而言: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它們不過是尋找具有某種氛圍空間屬性的方法而已,而設計本身則需通過對場地的基本判斷,得出其空間特有的氛圍屬性。

梯雲舫東側場景 邱日培

滋生小院從《層林疊浪,長亭臥波》的畫面概念到落地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畫面反覆的在指導著建築的落地,從形式到材料到做法。建造本身也在儘可能的去還原畫面本身所描述的場景氛圍,使其變成畫面現實。


水院客房由西往東看場景 邱日培

這個從畫面到建築的實踐,是一次基於擬物的畫意空間營建,亦是對如何構建如畫空間的一次新嘗試。


小院主入口與胡同關係 邱日培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盒子抽出

二層平面圖


剖透視圖

東西園庭院及視線關係分析圖


屜廳抽出平面對比圖


平面視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rs8Pm0BJleJMoPMQN7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