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艦船:德國海軍巡洋艦的建造歷程回顧(九)

2020-04-11     強國兵器

總體來講,德國小型巡洋艦的發動機輸出功率相對於設計航速均綽綽有餘,實際能夠達到遠遠高於設計值的航速,這是其顯著特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海軍對攻勢布雷作戰並不十分熱衷。在巡洋艦型艦體上能夠搭載水雷並具有布雷裝置的高速布雷艦隻有按照1904年~1905年計劃而於1907年、1908年建成的兩艘鸚鵡螺級。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提高布雷艦的重要性,為此德國海軍於1916年建造了兩艘綠頭蠅級布雷巡洋艦。上述兩級最初都是作為布雷艦建造的,而後才將類別變更為布雷巡洋艦。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海軍巡洋艦的實力為大型巡洋艦15艘、小型巡洋艦35艘。大戰期間,裝甲巡洋艦有6艘戰沉,另外3艘在戰爭中退役充當訓練艦和宿泊艦,戰後被拆解,防護巡洋艦在戰爭初期即退役,後成為訓練艦或宿泊艦,戰後有5艘被拆解,有1艘被改造為商船。

戰爭期間,小型巡洋艦損失19艘(其中7艘是在海外派遣作戰中戰沉的),14艘服役,在戰爭結束時剩餘30艘,但其中11艘已經老朽不堪,處於系泊狀態。

最新型的8艘以後駛回斯卡帕灣並在扣押期間試圖自沉,其中5艘成功,被救撈的3艘分別引渡給英國、美國、法國,作為試驗目標後被處理。另外,作為戰利品分別有4艘引渡給法國、3艘引渡給義大利、4艘引渡給英國、1艘引渡給日本。引渡給英國和日本的5艘均被拆解處理,而引渡給法國和義大利的各艦均繼續短期服役。老朽的舊艦中有8艘被戰後的重建海軍使用,其餘的則在戰後被拆解。

另外,大戰期間,小型巡洋艦「斯圖加特」號被改造為可以搭載3架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大型巡洋艦「隆恩」號原本也計劃改造為可搭載6架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但未來得及實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p4QZ3EBrZ4kL1VimH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