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五項的錯誤判讀,你犯過嗎?
B肝五項(也稱為「兩對半」)是臨床常見的化驗項目,目前已作為常規的體檢項目,在各種體檢中一般均包括此種項目,但對B肝五項的解讀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
在臨床工作中,不但很多普通百姓或患者會對自己的B肝五項結果產生誤解,甚至很多非肝病專業的醫生也會對患者給出錯誤解釋。這會導致兩種可能,或者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者使原本需要治療的患者盲目樂觀,忽視病情。以下,就本人在長期從事B肝臨床工作中發現的一些錯誤加以解析。
一
什麼是B肝五項?
B肝五項(又稱兩對半)包括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體(抗HBe或HBeAb)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B肝兩對半又稱B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B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
B肝五項和肝功能是不同的兩個檢查項目,二者完全不同,有很多患者對二者不能區分。一般較正規的體檢均包括肝功能和B肝五項同時檢查,但目前國家為保護B肝患者的隱私,規定在部分體檢中只檢查肝功能而不檢查B肝五項。
但必須提醒,肝功能正常不等於沒有B肝,必須經過B肝五項檢查才能確定是否患有B肝。
二
什麼是澳抗陽性?
表面抗原(HBsAg)最早被稱為澳大利亞抗原,簡稱澳抗,以前很多體檢項目或基層醫院只檢查B肝表面抗原而不進行五項檢查,因此我們過去習慣將B肝病毒感染者稱為澳抗陽性患者。這一名稱目前已逐漸不在使用,但約定俗成,很多人還在使用這一名稱。甚至有些人說「我只是澳抗陽性,我沒有B肝」。這是極其錯誤的,澳抗陽性就是慢性B肝病毒感染。澳抗陽性患者經B肝五項檢查,一般不是大三陽,就是小三陽。如果家族中有「澳抗陽性」的人,那麼一定要仔細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已被感染。
三
小三陽一定比大三陽好嗎?
「大三陽」是指HBsAg、HBeAg和HBcAb這三項陽性的情況。
「小三陽」是指HBsAg、HBeAb和HBcAb這三項陽性的情況。
如果小三陽同時HBV-DNA定量檢查長期陰性,說明患者處於免疫控制期,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但如果小三陽但HBV-DNA定量檢查陽性,則很可能存在HBV前C區變異,治療較大三陽更麻煩,而且還可能存在更大的患肝癌的風險。因此小三陽未必就比大三陽好,還要看HBV-DNA定量檢測結果及其他檢查結果,小三陽患者不要因盲目樂觀而貽誤病情。
四
「一、五陽」比小三陽更好嗎?
「一、五陽」是指HBsAg和HBcAb這兩項陽性,有些患者甚至有些醫生也認為B肝五項陽性的結果越少越好,所以想當然地認為「一、五陽」比小三陽更好,其實不然。「一、五陽」一般是介於大三陽和小三陽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這種結果較多地出現在國產試劑的檢測結果中,如果用較靈敏的進口試劑,這種情況一般都屬於「大三陽」,一般HBeAg的水平較低,如果用靈敏度差的試劑則顯示為「一、五陽」。如果患者原本為大三陽,出現「一、五陽」可能是發生HBeAg轉換的前奏,一般是好的現象。而如果患者原本為小三陽,出現「一、五陽」則可能是病毒複製再次活躍,病情加重的表現。因此,如果從小三陽轉變為「一、五陽」,千萬不能盲目樂觀。
五
「二、五陽」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在體檢中發現「二、五陽」,即HBsAb和HBcAb均為陽性。這些人由於缺乏醫學知識,常非常恐慌。「二、五陽」一般表示既往感染過B肝病毒,現病毒已基本清除,身體在康復。但也有個別病人仍出現肝功能異常、HBV-DNA陽性,考慮病毒是否有變異存在,仍要繼續治療。所以「二、五陽」的人絕大多數是已經產生免疫的健康人,如不放心,可進一步檢查HBV-DNA定量和其他檢查項目已明確。
本文首發:檢驗視界網
本文作者:楊華升 北京佑安醫院中西醫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