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國產老電影《地雷戰》:從此大家記住了"偷地雷的鬼子

2019-06-24     電影公侃

縱觀世界影壇,能夠把一部科教片拍成銀幕經典之作的可謂寥寥無幾。然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不僅將一部科教片拍成經典,更培養出了中國民間第一代"網紅",以至於半個多世紀過後,該片在豆瓣網絡評分高達8.0。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部影片就是1963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地雷戰》。

一、"地雷戰"英雄原型

或許我們早已對《地雷戰》的劇情模糊不清了,但是對片中各式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地雷,以及許多寓教於樂的"土辦法",尤其八路軍運用地雷與日寇反覆較量又鬥智斗勇的場景可謂記憶猶新。甚至就連那個年代的婦女和兒童,都會製造"頭髮絲兒雷"……這些無不讓觀眾大開眼界,也令許多外國觀眾嘆為觀止。

1962年,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接到上級命令,要拍一部以山東海陽民兵英雄趙守福、孫毓敏為原型的軍事教育片,隨後全體主創人員便深入農村體驗生活三個多月。其實當年所謂"體驗生活",絕不是喝著可樂采採風、吹著空調看看劇本那麼簡單。

劇組不僅要求無論導演還是演員、編劇,乃至劇組所有人無一例外都得頂著炎炎烈日接觸農務農活,即便吃飯,大家也是湊在一起吃"大鍋飯",有啥吃啥,還不一定管飽。在那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年代,幾無片酬可言,卻沒人計較個人得失,大家都是抱著能拍出好作品的態度積極投入到拍攝當中。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其實作為科教片,《地雷戰》幕後付出的心血又何止這些?!最終《地雷戰》歷時9個月拍完,據說前後整理了六十多萬字、足足幾大箱珍貴的電影腳本。1963年,該片在全國放映後引起了巨大轟動,家家戶戶、男女老幼幾乎每一位中國人都看過這部影片。甚至到了80、90年代,《地雷戰》又再次掀起了觀看熱潮,至今許多觀眾仍舊記得那個"偷地雷的鬼子"。

二、誰"偷"的地雷?

場景一:準備"偷地雷"的鬼子渡邊出場。渡邊探測地雷的手法很講究,一扔白手套、用細杆扒拉泥土、用手輕輕的起出地雷,然後得意洋洋地撇著嘴笑,一副專家模樣。

場景二:他再次小心翼翼地伏下身去,一雙玉手探地卻捧到了一泡稀屎,那令人捧腹的表情非常到位,令人印象深刻……

場景三:被地雷炸怕了的鬼子開始學著研究"土造雷"。渡邊騎著小毛驢、頭戴白毛巾、穿著花褂氅化裝成村婦潛入"雷區"。看吶,他終於得手了!然後騎著小毛驢扭動著身子,不時回頭張望一眼……

可以說,"渡邊"把這個角色的搞笑、滑稽發揮到了極致!據說,這一幕是導演唐英奇與演員隋鴻祺一起想出的點子。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首部融入幽默元素的科教片,開創了銀幕先河。

三、他是一位真正的"網紅"

隋鴻祺,1934年出生,山東煙台人。1948年參軍, 1985年離休。隋老從藝幾十載,除了飾演《地雷戰》中"偷地雷"的渡邊,還演出過《兩個小八路》中的鬼子三島、《刀光虎影》中漢奸高連三、《將軍與孤女》中的鬼子池田、《以血還血》日商行老闆吉田等。可以說,他的一生基本都在扮演"壞蛋"。

儘管如此,隋老本人卻是十分痛恨日本鬼子,用他的話說,人們越是討厭銀幕上的我,我就越高興。隋老回憶自己10 歲那年,路過煙台日本憲兵司令部門前,忘了鞠躬規矩,結果被鬼子一腳踢倒。結果第二年鬼子投降時,他居然把那一腳還給了那個鬼子!

此外,他還在《鐵道游擊隊》《南征北戰》《吉鴻昌》《民國特大謀殺案》等片中客串角色,更參演電視劇《趙四小姐與張學良》《黑潮》《好漢秦瓊》《狄仁傑與武則天傳奇》等……直至2011年隋老去世。

曾幾何時,《地雷戰》《地道戰》等影片伴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成為了經典,至今我們仍要感謝那位"偷地雷的鬼子"和《地道戰》全體主創人員帶給我們的快樂回憶。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將來臨,相信《地雷戰》這部被重播了無數次的影片,將會再次感動億萬青少年。也由衷地希望日本中小學能夠引進該片,作為適齡兒童教育內容之一。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W2IpGwBvvf6VcSZzz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