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墨脫找蝴蝶

2020-10-28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我在墨脫找蝴蝶

解放大橋到阿尼橋方向第一座橋附近

喜馬拉雅山東端,

西藏東南部,

雅魯藏布江下游,

藏語中被稱為「秘境蓮花」——

墨脫

——全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以前要從嘎隆拉這裡進入墨脫。在嘎隆拉的山壁上,細窄的小路沿著山勢,蜿蜒著向上。每年的通車期只有七月到十月短短三個月,還要等雪化了,而其餘大部分時間都無法進入。

解放大橋到阿尼橋方向第一座橋

而你一定想不到,

這樣偏僻的人間秘境,

卻暗藏一個蝴蝶寶庫。

撰文:樊漓

攝影:楊昶

(滑動下圖查看全景長圖)

嘎隆拉隧道入口處,山上小路為徒步墨脫的步道。

「太美了!」

隨著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張蔚進入墨脫,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發出如此感嘆。

墨脫返回林芝的路上

雅魯藏布江從中穿流而過,

形成 縱深達6000米的險峻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

印度洋的暖濕氣流經峽谷北上,

為這裡帶來豐沛降雨,

也造就這裡獨特的生態環境。

對於以前更關注云南、

海南這些熱帶地區的張蔚來說,

墨脫是一個難以想像的神奇存在。

80K返回波密的路上,入眼皆是綠,墨脫森林覆蓋率超過80%。80K處在西藏波密縣通往墨脫縣的必經之路上,因為距離波密有80公里而得名,扎墨公路嘎隆拉隧道開通之前,外界運往墨脫的大部分貨物通常會在這裡集結中轉。

觀察墨脫峽谷的植被情況就如同是在閱覽一本立體的植物和氣候教科書,從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到南部海拔不到600米的雅魯藏布江面,中了從熱帶到寒帶幾乎所有植被類型。

墨脫,僅高等植物就有400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四十餘種,另外還有千餘種昆蟲。

向前行進,由隧道口的冰天雪地變成了原始森林,山坡上長滿了高山冷杉類樹種,隨山形走勢綿延雲際,間隙可以看到遠處的雪山,有躺倒的樹幹,上面覆滿青苔,下面則是厚厚的腐殖層。

通過開通公路前的中轉站「80K」後,層層疊疊茂密的闊葉林開始唱主角,之後芭蕉葉也開始出現在視野中,完全是亞熱帶原始森林的景象了。

位於80K處

但正是因為當地獨有的生態資源以及道路不便,使得墨脫地區生物資源的獨特性 在全球範圍內都難以替代。

「不喝酒,怎麼有激情?」

說出這句話的是達娃,

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為一位藏族 「尋蟲者」,

他花了幾十年幾乎踏遍了西藏。

科研人員採集的碧鳳蝶樣本

他將西藏發現的 567種蝴蝶編纂成書,

並組織藏文學家、昆蟲學家

創建了藏文蝴蝶命名系統,

並進行了藏文命名。

在80K,科研人員教當地巡護員製作標本

對於蝶類在墨脫擁有豐富的多樣性,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脫不了干係

為此,研究團隊提出了兩種假設——

墨脫地區作為古北區東洋區的交界地區,

多樣的地理條件

以及生物資源迥異獨特,

使其成為多個物種的分化中心;

科研人員懸掛捕蟲誘籠。意圖捕獲的昆蟲種類不同,誘籠中放置的誘餌也不盡相同。這次的誘餌主要是用水果發酵而成,用來吸引某些蝴蝶。

也可能是因為,

在地球環境不斷變化時,

墨脫相對適宜的環境,

在末次冰期為多種生物提供了避難所,

使它們在此繁衍生息。

德興橋附近放置誘劑

「找到我要的蟲子了!」

「這是離脈葉蟬。你看它腿長眼睛大,我們就叫它 長腿大眼美人。」研究人員的試管中,趴著一隻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蟲子。

離脈葉蟬,體長僅7-11毫米,但在葉蟬裡面已經算「巨人」了

攝影:何俊儒

這時我們在通麥,是從拉薩去往墨脫第一夜的住宿地。

我們在屋後的空地支起了燈誘,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哈密瓜大小的高壓汞電燈,再加上一塊白布或者白帳篷,只要能有電——這也是研究團隊隨身帶著一大盤電線甚至柴油發電機的原因。剛剛的「美人」就是循光入彀的。

80K,達娃的「小兄弟」何俊儒與胡凡

燈誘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

燈的溫度比較高,

如果誘布貼到燈,

很有可能會引發火災;

而且每個時間段撲來的蟲子也不同,

為了一些凌晨才出現的蟲子,

燈誘經常要一整夜的時間。

科研人員觀察燈誘到的昆蟲,尋找自己所需物種。

即使每個人都「全副武裝」,鋪天蓋地的飛蛾翅膀落下的鱗粉依然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以前還有循光而來的昆蟲多到會把誘布支架壓倒。

墨脫縣背崩鄉的山路上,團隊成員揮動著捕蟲網。

隱秘又脆弱的角落

如今,隧道已經取代盤山公路,可以進入墨脫的時間也從三個月延長到八個月。隧道像是在巨大山體上開了一個小門,對外來者表示歡迎—— 墨脫的神秘面紗似乎在緩緩揭開。

墨脫鎮附近

然而墨脫仍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發地帶,每年的夏季,大量雨水在這段時間傾瀉而出,給原本破碎不堪的地質條件雪上加霜。

80K,科研人員製作標本

墨脫複雜的地形地貌在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的同時,也造成了此地微生境梯度變化非常劇烈,環境異質性高,生態過渡帶的反應異常敏感,生態系統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

1.雙色帶蛺蝶 Athyma cama Moore 2.玉杵帶蛺蝶 Athyma jina Moore 3.網絲蛺蝶 Cyrestis thyodamas Boisduval 4.電蛺蝶 Dichorragia nesimachus (Doyère) 5.秀蛺蝶 Pseudergolis wedah (Kollar) 6.異型紫斑蝶(雌性) Euploea mulciber (Cramer) 7.巴黎翠鳳蝶 Papilio paris Linnaeus 8.轆蛺蝶(雌性) Cirrochroa aoris Doubleday 9.異型紫斑蝶 Euploea mulciber (Cramer) 10.煙環蛺蝶 Neptis harita Moore 11.轆蛺蝶 Cirrochroa aoris Doubleday 12.指斑枯葉蛺蝶 Kallima alicia Joicey & Talbot 13.散紋盛蛺蝶 Symbrenthia lilaea Hewitson 14.素飾蛺蝶 Stibochiona nicea (Gray) 15.紅鋸蛺蝶 Cethosia biblis (Drury) 16.蒺藜紋脈蛺蝶 Hestina nama (Doubleday) 17.電蛺蝶 Dichorragia nesimachus (Doyère) 18.轆蛺蝶 Cirrochroa aoris Doubleday 19.西藏徘蛺蝶Parasarpa zayla (Doubleday) 20.綠鳳蝶Pathysa antiphates (Cramer) 21.羅蛺蝶 Rohana parisatis (Westwood) 22.玉杵帶蛺蝶 Athyma jina Moore 23.帥蛺蝶 Sephisa chandra (Moore) 24.文蛺蝶 Vindula erota (Fabricius) 25.散紋盛蛺蝶 Symbrenthia lilaea Hewitson 26.矩環蝶 Enispe euthymius (Doubleday) 27.秀蛺蝶 Pseudergolis wedah (Kollar) 28.黃帶褐蜆蝶 Abisara fylla (Westwood) 29.蒺藜紋脈蛺蝶 Hestina nama (Doubleday) 30.東方菜粉蝶 Pieris canidia (Sparrman) 31.紅基美鳳蝶 Papilio alcmenor C. & R. Felder 32.散紋盛蛺蝶 Symbrenthia lilaea Hewitson 33.素飾蛺蝶 Stibochiona nicea (Gray) 34.娑環蛺蝶 Neptis soma Moore 35.玉斑鳳蝶 Papilio helenus Linnaeus 36.丫紋俳蛺蝶 Parasarpa dudu (Doubleday) 37.綠鳳蝶 Pathysa antiphates (Cramer) 38.娑環蛺蝶 Neptis soma Moore 39.雙色帶蛺蝶 Athyma cama Moore 40.斐豹蛺蝶 Argyreus hyperbius (Linnaeus) 41.虎斑蝶 Danaus genutia (Cramer) 42.異型紫斑蝶(雌性) Euploea mulciber (Cramer)

西藏特有的地形地貌和不同類別的生態系統都受到了全球氣候變化、人為干擾等威脅,如何對此進行保護和留住特有的動植物,將是擺在人類面前不可迴避的課題。

本文選自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華夏地理》10月刊

點擊下圖購買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Sn_bnUBeElxlkka9w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