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終究要做演技派

2020-02-24     中國家永遠愛你

2011年5月5日,一個國內知名的時尚品牌在官方微博上推出一則新廣告。8個小時,該視頻轉發量突破12萬,創下新浪微博的單日轉發新紀錄。簡單點說,它火了。


黃曉明是這則廣告的主角,他在其中有這樣一段獨白:「黃曉明,七歲立志當科學家;長大後,卻成為一個演員。被賦予外貌、勤奮和成功,也被賦予譏諷、懷疑和嘲笑。人生即是如此,你可以努力,卻無法拒絕。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沒錯,我不是演技派,Notatal……」


很快,「挺住體」誕生。面對生活的種種不易,許多網友都紛紛表示要「挺住」。因為這個廣告,黃曉明當了一回「勵志哥」。人各不同,需要挺住的事自然各異。具體到黃曉明來說,他要在別人調侃自己是「二哥」的時候挺住,要在「鬧太套」被評為201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的時候挺住,更要在自己單飛之後,為了做老闆不得不「交學費」的時候挺住……黃曉明經歷的這些事,在他的經理人兼合伙人黃斌看來,都是一個明星必須面對的「成長的煩惱」。


「黃曉明是一個很真實的人,表里特別如一。」這是黃斌眼中的黃曉明。「我們的目標就是,讓這種真,被大家看到。」所以在這則廣告的最末,黃曉明認認真真、一字一頓地把「Notatal」讀出來,標準的美音。一度讓黃曉明很鬱悶的「鬧太套」事件,被他自己擺平了。


「沒錯,我不是演技派」,這句話出自黃曉明之口,既在說「自己是個真實的人」,也在說「自己還只是個偶像派演員」。不過,當黃曉明這樣講的時候,卻是個真正的「演技派」——表面坦然平靜的他,心裡又怎能沒有波瀾?對於一個真正的演員來說,「戲好」一定大過「人帥」。這樣的道理,黃曉明自然明白。



逞一回匹夫之勇


從《風聲》到《趙氏孤兒》,及至《匹夫》,黃曉明一直在努力尋找好戲好角色。《風聲》中的「武田」和《趙氏孤兒》中的「韓厥」雖然不是男主角,卻都很有戲,其中也能看出他的確在有意求變。不過,黃曉明能遇到《匹夫》和土匪頭子「方有望」,卻有些無心插柳的意思。


2010年底,黃曉明應邀加盟電影《時空地道》,趙薇已確定擔當此片女一號。當時,「黃曉明和趙薇畢業十年首次合作」的噱頭,讓大家著實興奮了一陣子。沒想到過完年,這個項目卻因故陷入僵局,先前的導演李欣退出。眼看開拍遙遙無期,趙薇便解除合約,不久回歸電影《畫皮2》的拍攝。「其他主創都走了,我留下來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當時我想跟著一起撤了吧。」黃曉明也萌生退意。


黃斌找來導演楊樹鵬救場,他曾經是楊樹鵬的上一部電影《我的唐朝兄弟》的聯合製片人。黃曉明說:「說實話,我一開始聽說換導演,就已經決定推掉這個戲,因為完全跟我們原先設想的不同。」不過,既然是合伙人黃斌的推薦,黃曉明還是答應和這位新導演見一面。


看過《時空地道》原來的劇本,楊樹鵬覺得沒法兒拍,氣場不合。後來他被出品方拉到河北涿州看景,見到已經搭到一半的地道,突然產生靈感,於是有了後來《匹夫》的雛形:匪幫抓了「肉票」,逃到地下,結果被「肉票」給騙了……楊樹鵬說:「中國已經好久沒有拍過地道戰了。」一個傳奇又浪漫的匪幫漸漸有了面目。


黃曉明同楊樹鵬見面之後,重新對這個自己本要放棄的項目動了心。一是因為楊樹鵬在幾天之內改編出來的劇本,黃曉明覺得既有想法又好玩,「他喜歡的東西跟我想要的東西有點兒像。」再加上出品方的原因,「他們跟我說,曉明,我們希望你能做這個事情。我們錢都花了,地道都搭好了,你要不做的話,這個錢可能就浪費了。」黃曉明放不下心,不好意思真的不管這件事。而最開始,黃曉明並未覺得這部電影會對他有什麼特殊意義,而是覺得楊樹鵬是個年輕導演,做出來的作品也不錯,那就支持他一次,也有賭上一把的意思。一來二去,《匹夫》終於上馬。


黃曉明最終決定投資《匹夫》,做這部電影的出品人,還是在正式拍攝之後。他覺得應該讓大家看到自己的信心,要跟這群熱愛電影的「匹夫們」共榮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幫要混!」


戲外,黃曉明是電影出品人;戲裡,黃曉明是匪幫的「大當家」。


本來楊樹鵬希望黃曉明去演張譯現在的角色高棟樑,可是,黃曉明還是挑了方有望。《匹夫》公映後,有人說黃曉明要是去演高棟樑,應該更有戲。可是,他仍舊覺得方有望更符合內心深處的他,「一個狂野、有擔待的人」。


看完《匹夫》,許多人都覺得方有望真是夠糙夠粗。看著黃曉明灰頭土臉地吃大蔥,跟窯姐兒甄小七說「想爺了麼」,大家大概才想起來,黃曉明也是個山東漢子。不過,他還是嫌自己演得不夠粗。他說,要不是擔心審查通不過,方有望會是個更粗野的土匪頭子。


《匹夫》中,張歆藝是大當家方有望的妹妹方梓珍。這個故事裡,方有望和方梓珍的兄妹情倒是比那些男歡女愛更耐看些。「我們家男生多女生少,我有很多弟弟,妹妹相對少一些,所以我格外疼愛她們。張歆藝在《匹夫》里扮演我的妹妹,我就真當她是妹妹來看待……」黃曉明能演好方有望做大哥的一面,真和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些關係。《匹夫》的拍攝期不短,許多主創都是在組裡過的生日。張歆藝曾提起,自己過生日的時候想吃四川火鍋。沒想到,這無心的話卻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黃曉明覺得,自己這個做哥哥的有責任讓妹妹吃到她想吃的東西。張歆藝生日那天,黃曉明找人訂了兩大車的「海底撈」火鍋送到劇組。「看見她和大伙兒驚訝得嘴巴張那麼大,我很有一種做哥哥的成就感。」黃曉明笑言。


按照楊樹鵬的形容,方有望、方梓珍、韓魁、黑狗、岳三炮等人是「搖滾范兒」的匪幫,天真質樸又熱血,說話不如拳頭來得快。拍戲向來拚命的黃曉明都說,《匹夫》算是自己遇到拍攝強度比較大的。


既然是演民國時的匪幫,馬上的功夫當然不能差。黃曉明有不少站在馬上奔跑的戲,常常被馬摔下來。「我都被摔出經驗了,真覺得自己可以出本書叫《摔馬避險大全》。」更危險的是爆破,好幾次爆點就在黃曉明耳邊不遠處炸開。「我半天都聽不到聲音,臉上也火辣辣的疼,我以為自己肯定毀容了,還好沒有。不過,確實有點兒心理陰影。」儘管有這麼多危險度頗高的動作戲,黃曉明也沒用過替身。他覺得,幾個男演員之間還是有些好勝心在的,大家都攀比著不用替身直接上。


《匹夫》的主創們在地道里摸爬滾打了幾個月,用黃曉明的話說,「大家從未一起體驗過那樣的髒亂差,戲裡戲外都玩得過癮。時間久了,真有種混在匪幫里的感覺。」不知何時,「匹夫幫」這個名號便傳開了,最後也成為電影宣傳的一個噱頭。不過,在「大當家」黃曉明看來,「匹夫幫」不是隨便說說就算完。「大家喊口號,誰都會喊。真正的朋友不是喊出來,不是一時的。真正的朋友,是那種你長久都不聯繫,但是你需要我的時候,你想做什麼事的時候,我一定會出現在你身邊,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你。我覺得我們這個『匹夫幫』就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義的人,話不多,但是我們做的都是事。」



「大當家」一定要會帶隊伍


以前,黃曉明只是公司的一個藝人,自己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許多決定要由別人來做,比較被動。他坦言,自己成立工作室之後,他和人談事確實比單飛之前更好談一些,完全是自己做主,做事自然遊刃有餘。不過,單飛的目的並非單純的自由,而是正確的軌跡。當下的影視行業,熱錢涌動,項目扎堆。孰優孰劣,如何進退,對於做決定的那個人來說,確實任性不得。黃曉明最開始對某個項目產生興趣,大多從一個演員的直覺出發,劇本和角色好不好,主創班底是否合適等等;然而,涉及到具體的項目投資運營,團隊的支持變得更重要。


經過《匹夫》這個項目,黃曉明真正完成了從藝人到老闆的身份轉換。雖然做了電影出品人,黃曉明自言,在《匹夫》的拍攝中,自己仍舊把精力更多放在做演員上,其他的事還是交給團隊來管。而這個團隊的領頭人就是黃斌。作為工作室的CEO,他負責日常運營、項目實施、人員配置等等具體事務,而黃曉明更多時候都是聽取團隊意見,把握大方向即可。許多過去要由黃曉明費神處理的細節,如今基本都由黃斌來操心了。「有意思的是,我做了真正的老闆之後,反倒更有時間專心去演戲了。」這對黃曉明來說,確實是他在單飛前沒有想到的一種自由。


黃曉明在戲裡面做「大當家」,靠得是熱血和拚命,而在現實中,他帶隊伍的風格可要理性得多。「團隊對我有協助,我對團隊有要求,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所以,某種程度來說,我單飛之前就開始做老闆,或者說下意識地對自己做著這樣的訓練科目。」黃曉明對現代企業管理很有興趣,日本的現代經營大師稻盛和夫就是他的榜樣之一,《活法》《干法》等等一些稻盛和夫的著作,他會推薦給自己的員工。稻盛和夫的書最打動黃曉明的地方,一是走正路、不害人、不騙人也能贏得成功。「現在人們不相信規則,只相信潛規則。相信暴富,相信投機,為了成功,不擇手段,所以你看發生了很多不誠信的事情。」二是敬天愛人。在他的理解中,這就是在說接受和給予的關係。「我是一個給予型的人,不斷地給出去,覺得很快樂。但是有時,也要學會接受,讓別人有機會給予。」如今的黃曉明會特意花時間陪陪家裡的長輩們,接受他們對自己善意的嘮叨。在他看來,這也是一種日常的快樂。


黃曉明成立工作室的時候,身邊差不多有10個人,大多跟隨他多年,彼此間默契已深,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團隊的凝聚力也讓黃曉明真正做老闆的時候,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黃曉明覺得自己更像是工作室員工的哥哥。「我希望大家都開心,在我的字典里,開心二字是最重要的。做好了,我會獎勵,做不好,我會責罰。」黃曉明有個弟弟原來是運動員,弟弟退役後,被他安排到工作室做行政事務。若是弟弟做錯了什麼,黃曉明對他的責罰,有時會比其他員工更厲害。對黃曉明來說,這都出自一種從小就被賦予的責任感。「因為我自己在生活中就是長子長孫長外孫,我有七個表弟,所以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思想就是要照顧好弟弟們,做他們的榜樣。弟弟們犯錯誤了,他們爸爸媽媽們都來找我,讓我出面跟他們談話,說他們只聽我的。」黃曉明說,他就是一個大家長,這也成為「黃老闆」帶隊伍的風格。



投資,心態好也要直覺好


做影視這門生意,其商業邏輯同傳統行業相差很大,尤其在尚不成熟的華語電影市場,不可預測的因素更多,所謂「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黃曉明自然懂得。他作為一個入行不過兩年的老闆,真正成熟尚須時日。好在黃曉明的心態不錯,他坦言,這個行業里,沒有什麼項目是穩賺不賠的,既然要做,就得隨時做好會賠錢賠時間賠精力的準備。「在投資某個項目之前,我都要問自己許多問題。如果覺得值得去干,那就沒什麼好後悔的。所以當我決意要做這件事後,頭腦一定是清醒和理性的。做好了『交學費』的準備,就不容易被現實打敗,也不會一受挫折就一蹶不振。」


從《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瑪德2號》再到《匹夫》,除高群書之外,另外兩部電影的導演的資歷都不算深。黃斌透露,工作室未來五年的影視投資,大多是和新導演合作。這樣的投資風險不是更大嗎?而在黃曉明和黃斌看來,除了真金白銀,對導演等創作人的情感投資也是必須的。近兩年,華誼、博納、光線、小馬奔騰等業內實力派公司,都開始大規模地同青年導演合作,其中甚至涉及上億的大項目。在這樣的語境下,出品人黃曉明可謂審時度勢。


和電影項目的投資相比,黃曉明在電視劇製作上的手筆要大得多。長篇歷史劇《精忠岳飛》,黃曉明出任出品人並擔綱主演,投入了幾千萬人民幣,這是他至今投入最多的影視項目。他對這部戲的超強信心,也打動了圈中好友范冰冰。她看到黃曉明如此看重這個項目,也表達了自己的投資意願,二人一拍即合。「我覺得她是個很有眼光的人,雖然我的遊說起了一些作用,但這個項目到底好不好,她肯定是有她自己的想法,好戲才是讓她行動的最終動力。」


《精忠岳飛》投資過億,唐季禮任監製,《新水滸傳》導演鞠覺亮執導。這部戲目前雖然尚在後期製作,卻已成為各大衛視眼中的香餑餑,現在的版權收入就已經讓投資方拿到了雙倍的回報。黃曉明自己賺得開心,也讓好友范冰冰收穫滿滿。


黃曉明在投資上的興趣點遠遠不止於影視項目,他在房地產、紅酒、股票、醫院、餐廳、古董收藏、網際網路等等領域都有自己的項目,投資額控制在百萬至千萬的級別上。雖然這些影視業以外的投資,黃斌並不參與,不過他覺得黃曉明挺有投資天賦的。黃曉明坦言,做這些投資決定的時候,他大多依靠自己的直覺。「你們可能都不相信,有時候一些專業人士告訴我,那些我所看好的投資項目是不可行的,但如果直覺告訴我,我是可以賭一把的時候,我就會不顧所有人的勸阻下賭注。不知道是我的運氣好,還是大家都肯盡力幫我的緣故,往往到最後,我的投入都獲得了回報。」黃曉明的投資裡面,目前除了餐廳不盡如人意之外,其他項目上的回報大都比較理想。


黃曉明不是富二代,他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拍廣告,賺了1500塊錢,興奮地給媽媽打電話說,我一天賺的錢比你一個月都多,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吧。「現在想想,自己那時候真有點兒幼稚呢。」而現在這個身家過億的黃曉明,面對財富已然淡定許多。



父母才是生活的重心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黃曉明,自言已過了愛玩的年齡。年輕的時候,他也是個挺愛熱鬧的人。「有那麼幾年,跟朋友去夜店,去卡拉OK,喝酒,有幾次喝得爛醉如泥,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回家的。」不過,熱鬧是娛樂圈最不缺的東西,時間久了,黃曉明變得不那麼折騰了。


最近這幾年,黃曉明把父母從青島老家接到北京一起住。他說,現在工作結束後,自己就想回到家裡面跟父母聊天,陪他們看一會兒電視。然而這樣的機會,對於到現在一連拍了7部戲的黃曉明來說,並不多。在外地工作的時候,他偶爾會把媽媽接過去呆一段時間。黃曉明不獨自己重孝道,也這麼要求員工。員工們做得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黃曉明給所有員工的父母訂購電動洗腳盆卻是真的。


同媒體上真真假假的消息相比,黃曉明更在意父母對他的看法。有一段時間,外面都傳他的身高問題,黃媽媽甚至比他本人更難受,這是黃曉明最不希望見到的。「我是公眾人物,但他們不是啊,我最不希望傷害到他們的感情。」黃曉明說,「我是一個很孝順的人,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快樂,生活得很好,讓他們分享我今天的成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O8zeHABgx9BqZZInU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