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戰史東北軍抗日陣亡的23個愛國將領

2020-06-28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十四年抗戰史東北軍抗日陣亡的23個愛國將領

作為唯一進行了十四年艱苦抗戰的地方派系,東北軍在對日作戰中共計陣亡23名少將以上將領,占國軍總計陣亡248名將領總數近百分之十。也就是說國軍幾乎每十名殉國將領中就有一位出自東北軍。

十四年抗戰東北英烈永祭

東北軍殉國將領情況如下(按照犧牲時間先後順序):

韓家麟:1898年生於吉林梨樹,曾任東北軍長官公署少將參議,1932年7月28日在黑龍江省海倫縣與日軍激戰中陣亡,是中國抗戰犧牲的第一個將軍。

龐泰峰:1905年生於遼寧撫順,曾任63軍少將參謀處長,後任91師272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10月12日在河北寧晉縣作戰中與敵肉搏時負傷自戕殉國。

鄧玉琢:1896年生於遼寧丹東,東北軍67軍107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11月7日在上海松江戰鬥中以身殉國。

劉啟文:1899年生於河南南陽,東北軍67軍108師322旅少將旅長,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戰鬥中以身殉國。

吳克仁:1894年生於黑龍江寧安縣,東北軍67軍中將軍長,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戰鬥中以身殉國。是繼郝夢齡之後第二位殉國的軍長,指揮全軍在松江城阻擊日軍第6,18和114師團血戰不退,全軍覆沒。

吳桐崗:生年不詳,遼寧瀋陽人,東北軍67軍少將參謀長,1937年11月7日在上海松江戰鬥中和軍長吳克仁同 時以身殉國。

李蘭池:1898年生於遼寧錦西,東北軍57軍112師336旅少將副師長,1937年12月11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率部堅守陣地,親自率隊衝鋒展開白刃戰,中彈殉國。

劉震東:1893年生於山東沂水,東北軍總部中將主任參事,第五戰區高參兼第二路游擊司令。1938年2月23日在山東莒縣城牆督戰時,被日軍擊中頭部,身亡殉國。後被追贈中將軍銜。

扈先梅:1895年生於河南安陽,東北軍51軍114師340旅少將旅長,1938年4月在台兒莊戰役中殉國。

江惟仁:1885年生於安徽廬江,東北軍108師少將師長,1938年4月由家中返回部隊途中與日軍騎兵遭遇,激戰 中陣亡。

劉桂五:1902年生於遼寧朝陽,東北軍騎兵六師少將師長,追隨馬占山抗日挺進敵後,1938年4月22日在內蒙古武川縣和日軍激戰中陣亡,追認陸軍中將。

王錫山:1902年生於遼寧鳳城,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3軍91師少將副師長兼271旅旅長。1938年冬在江西德安於日軍作戰中陣亡。

唐聚五:1898年生於黑龍江雙城,軍委會北平分會少將參議,後擔任東北游擊司令,1939年5月16日在河北遷安與日軍作戰中陣亡。

方叔洪:1908年生於濟南,東北軍51軍114師少將師長,1939年6月與數倍於我的日寇展開血戰,激戰了三小時余,我官兵傷亡過半,方叔洪本人頭部、腰部中彈多處。敵人包圍圈逐漸縮小,日軍向他步步逼進,突圍已經絕望,為了不落入敵人魔掌,方叔洪用自佩的六輪手槍,向已負重傷的頭部補射一槍,壯烈殉國,時年僅31歲,是抗戰初期犧牲的最年輕將官之一。最初葬埋方叔洪的是日軍中的一個軍官,方叔洪當年的同學。該軍官姓名待考。

武漢卿:1890年生於北京,東北軍中將參議,忠義救國軍第十路軍總司令,1939年8月在河北安次均口村於日軍 作戰中陣亡。

趙紹宗:1907年生於河北平鄉,東北軍53軍116師師長,1940年3月長沙會戰中陣亡。

朱鴻勛:1899年生於吉林農安,東北軍53軍副軍長兼130師長,1941年1月湖南藕池口作戰中奮戰七個晝夜陣 亡。追認中將。

姜寶德:1893年生於遼寧營口。東北軍107師副師長,1942年臨川保衛戰中,外無援兵,糧食無法外運,憂慮萬分,手下兵士無幾,身著將服用配槍自殺殉國,追認陸軍中將。

張少舫:1905年生於江西瑞金,東北軍113師少將參謀長,1943年2月在山東安丘城頂山戰鬥中陣亡。

黃德興:1903年生於遼寧西豐,東北軍51軍113師師長,曾參加保衛淮河及徐州大會戰(包括台兒莊戰役)1943年7月4日率部穿越津浦鐵路封鎖線時犧牲。

江春炎:生年不詳,籍貫不詳,東北軍51軍114師少將參謀長,與黃德興師長同時陣亡。

盧廣偉:1903年生於遼寧鳳城,東北軍49軍105師315旅少將旅長,在河南潁上指揮部遭敵機轟炸陣亡。

以上有數位將軍沒有留下照片,23位東北軍殉國將領有中將3人,追認中將3人,少將17人。指揮各部轉戰大江南北,犧牲於祖國各地,前後入關的東北軍24萬人和東北抗日義勇軍近20萬人,還有流亡關內參加抗戰的進步學生共計五十餘萬人奔赴各個戰場,至抗戰勝利後統計僅剩7萬餘人。同時十四年抗戰東北關外共計陣亡46萬餘士兵,凍餓而死無法統計。整個抗戰中東北軍民正面戰場犧牲達到百餘萬。

今日輝煌的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今日我們幸福的生活,是他們的民族大義,捨生忘死為我們爭取來的。讓我們永遠銘記先輩們的熱血付出,百折不撓,捨生取義的精神。做一個善良、懂得付出、熱愛祖國的人,是對這些長眠於地下的革命先烈最好的回報。

本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