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剛過沒幾天,李國慶又火了。
1.
經常把老婆俞渝掛嘴邊的李「大嘴」,最近的火是因為在接受採訪中怒摔了水杯,談及了自己如何被老婆「逐出家門」的逼宮細節。
作為夫妻檔創業起家的典型模式,擁有兩位船長的當當網站上了赴美敲鐘的頂峰,卻還是在守業途中「翻了船」。
於2016年正式宣布從紐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的當當網也在傳承二代的安排中實現了股權結構的大調整——原本為第一大股東的李國慶與俞渝換了個位置,成了第二大股東。
啟信寶的信息顯示,北京噹噹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股權比例中,俞渝持股64.2%,為第一大股東,李國慶持股27.51%,為第二大股東。這與噹噹2010年IPO公布的股權結構截然相反,當時李國慶持股38.9%,而俞渝則僅持股4.9%。
對此,李國慶的解釋是:「噹噹在美國上市時,管理層占股32%,其中我持股27.5%,俞渝持股5%。後來,噹噹私有化,我同意和俞渝的占股比例變成5:5,俞渝建議,雙方各自拿一半股權給兒子,由她代持股權。」
從這個解釋可見,李國慶丟了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是為了把股權傳給兒子。只是當下的代持,給了俞渝絕對的控股權,也為後來李被「逐出家門」埋下了伏筆。
最近上演的這部戲,仍然是李國慶一人在唱,俞渝保持沉默。且不說信息披露並不全面,涉及夫妻之間和家庭內部的事,向來很難評判孰是孰非。
所以,和摔杯、逼宮以及俞渝是否蛇蠍心腸這些比起來,關注這個曾由丈夫擔任CEO、由妻子擔任CFO的創業家族的傳承或許更有意思。
李國慶(右)與俞渝(左)
2.
雖然丟了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最初是為了傳一半股權給兒子,但最終被徹底趕出當當網卻是因為那個與自己一同白手起家,「成也俞渝、敗也俞渝」的妻子。
兒子曾經說過,「無論什麼情況下,家裡都是我媽最權威」。排序永遠是媽媽第一位,自己和爸爸屈居第二。
李國慶也坦言,由於家中三人都各有主意,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就會由俞渝來做決定。
無意給俞渝貼標籤,但作為創業者,在公司以及在家裡的角色,往往是一致的。和李國慶時常表現出的「口無遮攔」相比,俞渝更鮮明的形象是權威與謹慎。
事實上,很多正在經歷二代傳承的家族企業,也常常面臨一代與二代在公司與在家中關係或角色界限不清的挑戰。
被問到最不待見爸爸的事以及最想問爸爸的問題時,李國慶兒子說,最不待見爸爸的脾氣大,明明不應該發脾氣的時候卻發了大脾氣。因此他也最想問爸爸:「有多少次對我發脾氣是真的因為我而發脾氣,多少是因為工作而牽連到我?」
李國慶的回答頗具意味——自己對兒子發脾氣不是因為工作也不是因為兒子,而是自己的情緒,「我是激情型性格,主要因為你媽。」
「我和兒子能討論任何事情,包括當當網的戰略,我遇到的困惑也會和他討論,而我發脾氣確實是你媽媽逼的。」李國慶再次在公開場合直言不諱。
有意思的是,兒子最佩服爸爸的還是爸爸的脾氣——陪他玩時足夠耐心。
李國慶是矛盾的。
耐心陪兒子玩的好爸爸是他,經常控制不住情緒和兒子莫名發火的壞爸爸也是他,只是前面的耐心是因為愛兒子或者做父親的責任,後面的不耐心則是一個情緒化的丈夫受不了妻子的強勢而遷怒了兒子。
這種家庭角色與平日的相處,也多少能窺探出夫妻倆在公司或商業場合中的關係。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夫妻檔創業和守業的煩惱與挑戰。
在最近的媒體採訪中,當被問到「如果重頭再來,你會怎麼優化處理與家庭合伙人的關係?」時,李國慶這樣說:
「我是一直反對夫妻創業的,夫妻創業者處於困境中。如果從頭再來,我肯定不會選擇夫妻創業。」
關於噹噹從創立到現在,最值得反思的事,李國慶認為,早期的時候,夫妻店治理結構挺好,「抵擋了來自資本、來自合伙人的各種算計」。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要結束夫妻店治理,尤其在夫妻雙方都很強勢的情況下,更應該早點結束。
3.
雙方都強勢的夫妻倆,也培養出了一個頗有主見的兒子。
像父親最近在公開場合上演摔杯戲碼、大談母親如何用盡心計搶占江山的鬧劇,兒子或許早已司空見慣。
李國慶曾自己爆料說,在兒子讀高中時,自己和俞渝成了當當網的聯合總裁,兒子還和同學一起把這個當作課題認真做了研究,一一和兩位聯合總裁做了訪談,並交叉對比,得出了結論來和他們分享。
在騰訊深網的報道里,李國慶和俞渝一年需要休5次假來消化公司分歧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傷害。他們每年都在挽救婚姻,請心理諮詢師,已經連續請了8年。諮詢師給夫婦兩個單獨諮詢,有時候兒子也在現場。
看起來,父母在家中的矛盾以及在公司的關係或分分合合,兒子都並不陌生,表現出的常態是,像一個並不在意的旁觀者那樣,冷靜專業地解剖現實中的種種問題。
在李國慶的眼裡,兒子是學霸,在美國頂尖的學校中,每個學期都是優等生。
不過,為了強調兒子不是那種應試教育下的學霸,他把自己當年「初中發下新教材一周,就把一學期的課自學完了,還把課後題都做完了」,以及「到了文科班還拿了數學和化學競賽的一等獎,最後以第一名成績考上了北大社會學系」的輝煌經歷歸結為是傳統教育的受害者。
他說自己對妻子發了誓,堅決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成為這樣的受害者。「在我老婆的同意下,我跟兒子說,你考試只能得中游,得上游會挨罰。」也就是說,全班如果40多人,兒子再聰明也不能考前15名。
最後結果他在那一次的演講中沒說,但根據他前述另一個場合的說法,兒子顯然「沒聽話」,竟然每個學期都是優等生。
這也就不難理解,雖然父母親給兒子留了家族企業的一半股權,但90後兒子可不打算接班。
從小就愛賺錢也頗有想法的兒子曾經和李國慶說,不打算去父母的公司接班,而要創辦自己的公司,成功後來收購自己父母的公司。
用李國慶的話來說,兒子之所以對賺錢那麼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他們裝窮裝到了他初一。
兒子放學後都是坐公交車回家,不像有家長是每天開車接送。再加上俞渝看不上當時的房子,一直沒買房而是租的房子,一度讓兒子覺得自己家裡並不富裕。
除了裝窮,李國慶還故意帶兒子去富豪家尋找「刺激」,比如新浪CEO汪延的家。
「他們那是大別墅,去了之後給他震撼的,那時候他還是小學二年級,回來後就跟我們說,爸媽,你們沒有汪延叔叔成功,新浪管著2000多人,你們噹噹才600人,人家住大別墅,我們家的房子還是租的。」李國慶說,這讓兒子有了壓力,總想著多賺錢讓爸媽買得起房子。
「他小學二年級就對賺錢有了好奇心,說想試一試,到批發市場進點小掛飾來賣。我很支持他,他當時跟我借了100塊,第二天拿回來300,還我100,跟我說毛利率是66%,比你噹噹的23%好吧?」
和對妻子的情感或情緒一樣,常談兒子的李國慶也毫不掩飾自己對兒子的驕傲。兒子不僅是他認識90後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是他可以談論大到公司戰略、行業發展,小到家庭瑣事甚至莫名小情緒的知心夥伴。
目前看來,除了一半股權,父母這代的經商興趣和頭腦已經成功傳給了兒子,頗具主見和獨立的強勢性格也已在這個不算安分的原生家庭中養成。
至於理性、感性、信任、猜忌,以及對家庭、婚姻、公司乃至這個社會的理解與關係處理,還需要二代在一代的經驗教訓及獨立的人生路上去摸索與選擇。
- The End -
撰文 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