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言文是人類歷史中最好的文字形態

2019-10-30   蔡氏意學

我在前面已經指出,中國文明是一直存在文的,即一直存在符號表達系統。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文的形態也發生著變化。整個中國歷史的文出現了四種形態:文、微言文、文言文、白話文。

其中文指的是狹義的、純粹的文,與語言完全無關,是相對語言完全獨立的符號表達系統,其目的是表達「意」、「義」、「道」,即「立象以盡意」、「文以載道」。「象」就是純粹的「文」。「文以載道」在最早階段並非是指文章,也是指文本身。

微言文、文言文、白話文則開始具備字的特徵。字與文的區別就是字開始用於表達語言,可以用一個公式表達字與文和言的關係:字=文+言。字是文和言融合和結果,也是文和言的孩子,文和言是字的父母。

在公式「字=文+言」中,當言的含量為零時,這時字=文,有文而無字,這是甲骨文之前的事。當言開始大於零時,字=文+言,字開始出現,這是甲骨文之後的事。而且字的特徵隨著言的含量提升而增強。

當言的含量很低時,字的文的特徵就很強,更接近文,甲骨文、金文,以及《五經》的經文都是如此,這三種共同構成微言文。微言文的文的特徵還很強,尚不是成熟的字,尚不能獨立地長篇表達語言信息。因此,微言文是從文到字演變過程的中間形態。

當言的含量足夠大時,字的語言特徵才足夠強,此時,字才能夠獨立地長篇表達語言信息。這就是文言文,至此,字才成為成熟的字。文言文的出現時春秋之後才有的,是整個社會禮崩樂壞的產物,整個社會發生歷史大變革的產物。

但是,文言文的真正成熟,在直至兩漢時期才最終完成,其標誌就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的推出。

此後,文言文一直在中國歷史中穩定存在,直至民國時期。民國文化、新文化實質上是從日本引入的「脫亞入歐」、「脫中入西」、「脫儒入西」文化,徹底否定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的文字,即文言文,而從日本引入白話文。當時,甚至有人主張徹底廢除漢字,而改用西方的字母文字。

在這個背景下,白話文出現了。在白話文中,文的含量降至零,漢字完全成為語言的對應物,徹底淪為語言的表達工具,「文以載道」、「立象以盡意」的屬性徹底消失。

在文、微言文、文言文、白話文這四種符號形態中,四種文形態中,文和白話文是兩個極端,文與語言完全無關,其目的完全是用於表達意、義、道,其屬性是完全「立象以盡意」、「文以載道」的,但卻不能用於記錄和表達語言,其信息記錄能力有限。而白話文則完全與文無關,徹底語言化了,成為徹底的表達語言的工具。此時,信息記錄能力非常大,但是,卻失去了獨立地表達意、義、道的能力,變得膚淺和多變,隨著語言的變化而變化。

唯有處於文和白話文兩者之間的微言文和文言文,才兼具文、言兩種屬性,兼具表達語言和表達意、義、道兩種功能。只是微言文中,言的含量過少,文言文的含量比較適中。

因此,在文、微言文、文言文、白話文四種符號形態、文形態中,文言文是最好的,即照顧和實現了表達語言,又保留了「文以載道」的傳統功能,讓兩者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

也正因為,文言文兼具文和言的特徵,所以,文言文並沒有完全語言化。具體表現是,文言文的擁有相對獨立的語法規則,這套語法規則與語言的語法規則並不一致,保持著距離。在文言文的語法規則中,語句構成非常簡練。同時,文言文的語法規則非常穩定,不會隨著時代、地區的變化而變化,不會受語言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從兩漢到晚清,從西北到東南,其文言文都是基本相同的,而感受不到時代和地區的變化。

如果將目光從中國文明移開,而放眼整個人類文明史,就可以發現一個突出現象。中國之外的所有文字,實際是都是白話文,而且從一開始就是。中國之外的所有文明,在字出現之前,均不存在文,即不存在與語言無關的符號表達系統。他們的字,從一開始,就是完全用於表達語言。

既然中國之外的文明,並存在文,就不存在從文到字的漸次的演變過程。他們的符號系統僅僅有一種形態:白話文,而不存在文、微言文、文言文。

也就是說,唯有中國有資格討論哪種符號形態最優的問題,因為我們曾經存在四種形態,中國之外的文明壓根沒有資格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盡有一種形態。

當下中國對文言文存在兩種流行甚廣的謬見。一種是將文言文等同於古文。認為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和差異僅僅在於時代不同,這樣以來,文言文就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因為他們也有古代。相對於現代英文,莎士比亞的就是文言文。

另一種繆見是,將文言文等同於書面語,僅僅是在形式上比口語高雅一點而已。這樣以來,外國也可以有文言文,因為他們也有書面與口語之分。殊不知,文言文與語言的區別絕非僅僅在於形式上的高雅和通俗,而是有著本質區別,文言文中包含著「文以載道」的文,而語言中沒有,中國之外的所有文字中也沒有。

西方文文字最早出現在古兩河,相當於中國的五帝時期。從古兩河的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古希臘的字母文字,似乎在文字形態上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在表達目的上,古兩河的象形文字與古希臘的字母文字,都是一樣的,都是完全表達語言,都是白話文。

因此,我倡導復興文言文,這也是文化復興的必然之義。我們應該知道,漢字和漢語是本質不同的兩個東西,也唯有在中國,文字與語言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其他任何國家、文明,文字和語言都是同一個系統,因此英文與英語等同。

學習中國文化,其基礎在學習中文,而中文的基礎則在文言文,而非白話文。